1、 急性型。体温升高达40℃以上,呈不规则的间歇热,有的呈稽留热,精神迟钝,离群呆立,减食消瘦,后期腹泻甚至大便失禁,排出物多呈糊状,夹杂有血液和粘液团块。病牛严重贫血,虚弱无力,起卧困难。最后或因进一步恶化而死亡,或转为慢性型。2、慢性型。较多见,症状多不明显,但逐浙消瘦,役用牛使役能力下降,奶牛产乳量下降,母牛不发情、不受孕,妊娠牛流产。犊牛患病后往往发育不良,成为侏儒牛。牛血虫病诊断方法:实践中通常采用的诊断方法为粪便毛蚴孵化法,用顶罐孵化,一粪三检。取新鲜牛粪5Og放入干净已编号的顶罐中,加入井水pH值为,用小苏打调节水的pH值,水中无水虫和化学物质污染),用一次性筷子搅拌使牛粪充分溶解后盖上中间有孔的塑料盖再加满水,再将盛水达2/3以上(水不能全满)的试管口塞一层薄薄脱脂棉,倒插入塑料盖孔中。放于20℃一25℃的环境中,1h后进行血吸虫毛蚴观察。毛蚴有三性即向上性、穿透性、向光性,常在近水面(2mm左右范围内)作水平或斜向运动,肉眼观察为针尖大小、灰白色、梭形。此种方法结果准确,但不便于短时间查很多的牛。以3岁以下的小牛发病率最高,症状最重。地区性流行,日本血吸虫病主要见于长江流域及南方诸省、区,除牛外,还可侵害人、羊、猪、马、狗、猫和兔等,鸟毕血吸虫主要见于东北、内蒙古地区,除牛外,还浸害羊、骆驼、马、驴等。夏秋季节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