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井咪唑44号。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真菌(如半知菌、多子囊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可用于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等。注意事项 (l)多菌灵可与多菌灵一般杀菌剂混用,但与杀虫剂、杀螨剂混用时要随混随用,不宜与碱性药剂混用。 (2)长期单一使用多菌灵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应与其他杀菌剂注意事项 (1)苯菌灵可与多种农药混用,但不能与强碱性药剂及含铜制剂混用。 (2)为避免产生抗性,应与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但不宜与多菌灵、硫菌灵等与苯菌灵存在交互抗性的杀菌剂作为替换药剂。轮换使用或混合使用。 (3)作土壤处理时,有时会被土壤微生物分解,降低药效。如土壤处理效果不理想,可改用其他使用方法。 (4)安全间隔期15天。苯菌灵为内吸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内代谢为多菌灵及另一种有挥发性异氰酸丁酯,是其主要杀菌物质。纯品为白色结晶,略有臭味。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在干操状态 下稳定,遇潮湿会分解减效。对人畜低毒,对作物安全。甲基硫菌灵,其他名称 甲基托布津 日友甲托(PD20081302)广谱杀菌剂,具有向顶性传导功能,对多种病害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叶螨和病原线虫有抑制作用。 适用范围 对禾谷类、蔬菜类、果树上的多种病害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注意事项 不能与碱性及无机铜制剂混用。 长期单一使用易产生抗性并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有交互抗性,应注意与其他药剂轮用。 药液溅入眼睛可用清水或2%苏打水冲洗。
飞秒检测发现苯菌灵为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铲除和治疗作用。对谷类作物、葡萄、仁果及核果类、水稻及蔬菜上的子囊菌纲、半知菌纲及某些担子菌纲的真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效。还可用于防治螨类,主要用作杀卵剂。用于收获前及收获后喷雾及浸渍,可防止水果及蔬菜的腐烂。用量为:田间及蔬菜作物,140~550g AI/ha;果树550~1100g/ha;收获后使用25~200g/hL。在某些条件下,在土壤、植物及动物体内可以形成多菌灵。苯菌灵50%制剂稀释到2000~3000倍能防治梨、葡萄、苹果的白粉病,梨黑星病,桃灰星病,葡萄褐斑病,苹果黑星病,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稻瘟病,棉花立枯病。苯甲丙环唑对梨树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褐斑病,豆类锈病,香蕉叶斑病、黑星病,葡萄炭疽病、黑痘病,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以及小麦锈病、白粉病等效果奇好。杀菌谱广。促进作物生长,抗衰老保持叶片浓绿,能使作物增产。持效期长达20天以上,比常规药节省2—3次用药,节省成本。
苯菌灵在作物体内很容易转化成多菌灵,因此一般认为苯菌灵进入作物体后,真正起杀菌作用的是多菌灵。但是,苯菌灵仍有其自己的杀菌活性,实际使用时,苯菌灵的防病效果并不与多菌灵相等,对某些病害的效果优于多菌灵。苯菌灵的亲油性比多菌灵强,更容易渗入植物体内。但多菌灵生产成本比苯菌灵低,因而我国大量生产和使用的是多菌灵。
两药均为内吸性杀菌剂,其疏导是向顶性的,不能向基部。杀菌谱广,对所有半知菌类、部分子囊菌和担子菌均有效,能防治40种左右的病害。
266 浏览 6 回答
304 浏览 3 回答
102 浏览 5 回答
353 浏览 4 回答
247 浏览 2 回答
136 浏览 4 回答
199 浏览 3 回答
313 浏览 5 回答
161 浏览 8 回答
115 浏览 2 回答
300 浏览 5 回答
106 浏览 5 回答
261 浏览 2 回答
122 浏览 3 回答
297 浏览 2 回答
331 浏览 8 回答
101 浏览 6 回答
85 浏览 9 回答
233 浏览 3 回答
288 浏览 3 回答
173 浏览 5 回答
123 浏览 2 回答
127 浏览 5 回答
222 浏览 7 回答
169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