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教育模式;艾滋病;高中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提及艾滋病,很多学生都会感觉它离我们很远;当我们提及艾滋病人,往往一些学生会感到害怕、恐惧,甚至还有一些学生认为他们道德败坏进而歧视他们。我们曾对我校高一年级学生做过调查: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仅为,不害怕并且不歧视艾滋病人的人数仅占。事实上,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近每六秒就有一人感染艾滋病,形势已非常严峻。一方面,由于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他们易于接受并尝试一些高危行为,如**、婚前性行为等,因此更易受到艾滋病的侵袭;另一方面,因为高中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更广泛地传播到家庭和社会,所以他们也是迎战艾滋病的主力军。为此,在高中生中开展艾滋病教育势在必行。 2006年11月,我校成功申报了第五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之子项目――《在高中生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及反歧视教育》,并在高一学生中开展了系列活动,初步探索出了一种以“感受―感知―感悟”为特色的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的有效模式。 一、“感受―感知―感悟”模式概述 1.概念界定。该模式是指学生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自主探究获得直观感受,通过自主学习与集体交流等参与式活动获得理性认知,通过教师搭建的平台表达感悟,在此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获得成长。 2.理论依据。该模式以人本主义教育观为理论指导,重视学生的精神需要和个人体验,强调每一位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为最终目的。 3.特征阐述 (1)重在触动学生,以学生情感的激发、变化、发展为核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2)将知识融于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感悟。 (3)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感受―感知―感悟”模式实施过程 1.创设情境,了解现状,认清严峻形势,获得直观感受。针对学生感觉艾滋病离自己很远,害怕、歧视艾滋病人的现状,我们让各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探究活动。如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知多少”问卷调查,参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科等。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小组,探究活动结束后形成总结性报告并进行汇报。 其中以某小组主题为“珍爱生命、远离艾滋、相互关爱、共享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最为突出。学生代表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使其他学生认识到了艾滋病的高传播速度及严峻疫情,增进了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最难能可贵的是学生代表邀请了艾滋病感染者一家人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很多学生自发与他们握手、拥抱,表达对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多种形式的自主探究活动,首先在情感上触动了学生,冲击了很多学生的旧有观念,充分激发了学生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愿望。 2.提供资源,掌握知识,感知参与其中,增强防护能力。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及情绪体验,取决于他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反应。要想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充分了解艾滋病的防治知识非常关键。 为了帮助学生更方便、快捷、准确地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我们开展了赠书活动,赠送每班五本艾滋病相关图书及若干艾滋病防治宣传手册,将它们存放在班级的图书角,供各班学生阅读。 我们又相继开展了板报大赛及知识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加大了宣传力度,还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同伴教育者,使他们能够在班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省略) 编辑/于 洪 终校/李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