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多少类: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三类。
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某种职业危险物质或者在特定工作环境下而导致的一系列健康问题。为了更好地管理和预防职业病,中国卫生部于2002年颁布了《职业病分类与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将职业病分为三类。
一、尘肺病类
尘肺病是由于吸入、沉积、潴留在人体内的粉尘所引起的一类职业病。其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的损害,如胸闷、气促、咳嗽等。
尘肺病类包括:
1、矽肺,常见于采石、砂石等行业;
2、石棉肺,常见于矿山、建筑及修理船只等行业;
3、煤工尘肺,常见于煤矿工人中;
4、棉尘肺,常见于纺织、棉花加工等行业;
5、硬皮病,常见于铬酸及其化合物操作者。
二、中毒病类
中毒病是由于吸入、经皮肤或消化道摄入某种有毒物质所引起的一类职业病。中毒的程度和症状一般会因接触时间、接触方式、剂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中毒病类包括:
1、重金属中毒,如铅、汞、镉中毒等;
2、化学物品中毒,如氰化物、有机溶剂、农药等;
3、放射性物品中毒,如放射性元素的操作者等。
三、职业性损伤病类
职业性损伤病是由于长期接受某种生物、物理、心理因素的刺激而导致的一类职业病。这些因素可以是声音、震动、电磁波、辐射等,也可以是连续性高压、高温、低温等。
职业性损伤病类包括:
1、噪声聋,常见于机械、造船、建筑等行业;
2、振动病,常见于采煤、交通运输等行业;
3、电离辐射病,常见于核工业、医疗设备操作者等;
4、职业性皮肤病,常见于印刷、化妆品生产、油漆工人等行业。
总之,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能够对职业病的管理和预防提供有力支持。各个行业应当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护制度,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为员工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