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看个人能力,一般来说是比较难的。青海大学坐落在青藏高原古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北郊,始建于1958年,是青海省唯一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经过几次院校布局结构调整,学校现有5个校区,占地面积2692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学校现设有农牧学院、化工学院、财经学院、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科学院、成教学院、机械系、水电系、建工系、经济系、社科系、基础部、体育部等六院五系二部。全校共有教师、科研人员930名,其中高级职称277名,国家级专家43名,省级专家15名。全校共有全日制本专科生5187人。学科设置涵盖农、工、理、经、管五大学科门类。设本科专业33个,其中省级重点学科6个(动物科学、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农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有各类教学实验室45个,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高原动物疾病实验室、化工原理实验室),有畜牧研究所、旱作农业研究所等9个专业研究所,有青藏高原油菜中心、生物中心、野生植物中心三个研究中心和两个科技开发公司。学校还设有农业部国家种质复份库,青藏高原农业分析中心,青藏高原农作物新品种品质测试中心和欧盟援建的马铃薯病毒检测中心。学校图书馆面积为10000平方米,藏书80万册。公开出版《青海大学学报》、《青海畜牧兽医杂志》、《青海农林科技》等学术期刊。目前,学校被确定为省内重点建设的大学,也是清华大学对口支援的高校和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高等院校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改革兴校,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管理工作,使学校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发展。学校利用青藏高原独特的生态环境,使科学研究具有独特的内容和优势,教学科研实力不断增强。1996年以来共承担科研项目150余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项目86项;发表学术论文2200余篇,出版著作40余部;共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47项,其中“沙棘遗传改良系统研究”项目获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高寒草场放牧家畜补氮技术研究”获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为青海省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促进科技开发为已任,立足本省资源条件和农牧业生产的实际,在柴达木化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黄河上游水电资源梯度开发,高寒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高原动物疾病防治、高原农作物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有色金属资源开发、荒漠化土地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解决了我省工、农、牧业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建校以来,学校累计培养各类人才3万余名,这些学生遍布青海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发挥着骨干带头作用,对促进青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新的世纪里,青海大学坚持“特色为先,质量为本”的办学理念,遵循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扩大办学规模,调整学科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抓住西部大开发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好机遇,加快发展。要努力把青海大学建成以工学、农学为主,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等学科门类比较齐全,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与成人教育适度发展,教学和科研并重,“产、学、研”紧密结合,重点培养适应本省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成为支持青海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基地,为青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