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轻症不高热的情况下,无须输液。
其实临床上绝大多数的手足口病,可以通过不打针不吃药不输液就能痊愈,因为这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通过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将病毒杀灭,因此临床上是不建议一开始就给手足口病输液治疗的,除非患儿有以下症状表现,否则千万不要随意给孩子过度输液,可能造成以下危害。
能不吃药就不吃药、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是任何医院治疗患者疾病的合理用药原则。
其实我们人体自然状态下,对周围环境的病菌是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的,如果大病小病都依赖输液,不仅会增强病菌的耐药性,还可能干扰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难以控制的恶性循环,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输入的药液进入人体后,大部分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终由肾脏排出体外,这会加重肝肾的负担。长期输液可能对肝肾等器官的功能造成损伤。如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除可能引起肾功能障碍外,还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人体的体表及体内寄存着许多细菌,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间的平衡,就不会引发疾病。过度输液会导致人体固有的细菌菌群失调,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为今后的治疗带来难以想象的不良后果。
当体内输入致热、致敏物质,如游离的菌体蛋白或其他代谢产物时,这些物质的输入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如发热、红疹、瘙痒、肿胀等过敏性反应,严重者还可能休克甚至死亡。此外,长期注射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易引起静脉炎等病症。
病情需要输液治疗的一般属于急危重症,如:
1、高热不退,体温持续在39℃ 甚至以上;
2、同时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损害表现,如精神萎靡,嗜睡,头痛,反复呕吐,易惊及肢体抖动,共济失调或惊厥,呼吸节律改变或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咳白色泡沫痰或粉红色、血性泡沫痰等,肺部听诊闻及湿罗音或痰鸣音。心率增快,面色灰白,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降低或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同时末梢血糖增高明显;
3、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4、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
5、血乳酸升高,出现循环功能障碍时,通常血乳酸≥,其升高程度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备注:如手足口病患儿出现以上病症表现的,要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住院输液或采取其它方法治疗。
手足口病不输液宜对症护理,根据手足口病患儿出现的以下病症进行以下护理工作,如:
1、解开衣物
手足口病的宝宝腋下温度量了是发烧的话,这时可解开宝宝领口、外层的衣物,或者换上轻薄的衣服,有利于宝宝散热,宝宝也会舒适一些,减少哭闹。
2、多喂水
宝宝处于发烧的情况下,体内水分容易流失较多,家长可时不时的给宝宝喂食一些凉白开,补充体内水分。另外多饮水也能带走一些热量,调节体温,让宝宝舒适一些,还能促进排尿,排出毒素。
3、通风散热
发烧的情况下,还要保证房间多通风,注意散热,衣着宽大,忌用棉被包裹。夏天可使用空调,室温控制在27℃左右,注意定时开窗通风,使房间空气对流。
4、冷湿敷
将毛巾放入冷水中浸湿,拧成半干,敷在患者的额头、面部、腋下或者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每3—5分钟更换一次,可以降低血管温度,有利于患者退烧。也可用毛巾包着冰块或者使用冰枕。特别是要冷敷额头,还可以保护大脑不被烧坏。
5、热敷
假使体温不是太高,可以采用热敷来退烧。用热的湿毛巾反复擦拭病人额头、四肢,使身体散热,直到退烧为止。
但是,如果体温上升到39℃以上,切勿再使用热敷退烧,应以冷敷处理,以免体温继续升高。
6、贴退热贴
宝宝在发烧的情况下,还可使用退烧贴进行降温,一般家长给宝宝贴一片退热贴粘在宝宝的额头上即可起到降温的效果。
7、小儿推拿退烧
功效:解表、散寒、清热
适用:发热轻度—39度。
方法:平肝10分钟,清肺10分钟,推天河水15分钟,掐五指节2—3遍。如图所示。
1、剪短指甲
为了避免手足口病的宝宝抓破手上的疱疹,建议及时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2、勤洗手
手足口病的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凡是用手接触过的食物、物品,需及时消毒,防止传染给他人。
3、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手足口病患者的饮食宜清淡无刺激性,忌食海鲜、牛羊肉、公鸡、鲤鱼、鸭、鹅、芒果、香菇、竹笋等发物,同时少吃辣椒、大蒜、生姜、花椒等辛辣调料,以免加重局部疱疹,使病程延长。
4、勿乱涂药物
一般患者手上、脚上起的的疱疹会在发病后的7天左右自然消退,而且不留痕迹,通常无须吃药、涂药或打针。家长不用过于担心擅自用药,避免药物的不良副作用。
5、有破溃可适当涂抹抗生素
如果患者身上的疹子出现破溃现象的,为了避免破溃处被细菌和真菌感染引发其他的皮肤病,建议此时适当局部涂抹一些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1、西瓜霜粉敷
西瓜霜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功效,是治疗咽喉、口腔疾病的良药。手足口病因口中有口腔溃疡才导致流口水,因此建议患者可将几片西瓜霜片碾成粉末敷于溃疡处。每天可敷数次,一般敷2~3天溃疡面即可痊愈。
2、敷冰片
手足口病的口腔溃疡引起的流口水患者可用消毒棉签蘸取冰片并将其涂在溃疡面上,每天可涂两次。此疗法的特点是见效快,一般涂1~2天就可使溃疡面愈合。但需要注意的是,冰片性辛凉,不宜经常使用。
3、涂抹或食用维生素B2和维生素E
口腔溃疡的发生与维生素C和维生素B2的缺乏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可以食用这两种维生素片或一同研末,敷在溃疡上同样能促进愈合。其次用维生素E的胶丸刺破之后,其中的油脂可以用于涂抹溃疡,有促进愈合的作用。
4、吃东西后及时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
保持手足口病患者宝宝的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1、居家消毒
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2次。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2、做好隔离
居家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如接吻、拥抱等。
3、注意个人卫生
(1)注意手部卫生,尤其在触摸口鼻前、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2)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
(3)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4)用一次性毛巾或纸巾清理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呕吐物、粪便等,并及时消毒被上述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体表面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