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相关的临床知识太多了,我们一点点来梳理。而且对SAS程序员来说(DM,CRA,CRC也一样)肿瘤项目算是最复杂,涉及到的理论和步骤最繁琐的临床项目。 在SDTMIG中,涉及到肿瘤的域分别是TU\TR\RS,这3个域可以这样简单的理解:患者得了肿瘤,那么首先得标明这个或者这些肿瘤出现在哪里(TU),知道肿瘤在哪里后,我们就得对肿瘤的尺寸、大小进行测量(TR),好进行后面的肿瘤评估(RS)。 在ADaM中,关于肿瘤的分析数据集最主要的就是ADTR\ADRS\ADTTE,里面涉及到肿瘤的测量结果、判定结果;以及治疗后的进展情况。 一般来说,有3种肿瘤临床试验研究: 实体瘤(Solid Tumor),淋巴瘤(Lymphoma)和白血病反应( Leukemia Response)。与此同时,实体瘤(Solid Tumor)通常遵循RECIST 或肿瘤反应评估标准;淋巴瘤(Lymphoma)通常遵循Cheson 1997或2007(什么鬼也不懂);白血病反应( Leukemia Response)遵循研究特定标准(study-specific criteria,具体是什么俺也不懂)。 在接触的项目中,一般来说都是实体瘤的肿瘤项目。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 lesions:病变、病灶( 总感觉翻译成中文怪怪的,少了点感觉,下面就用英文。 ) 是指有机体组织中的任何异常,可以描述为割伤、损伤、感染区域或 肿瘤 。 在肿瘤学研究中,lesions就是指肿瘤了。同时出于测量的目的,可分为三种类型: 1):Target lesions-靶病灶 2):Non-target lesions-非靶病灶 3):New lesions-新病灶 在临床试验中,处于基线的肿瘤被分为可测量(measurable)和不可测量(non-measurable)。 判定为可测量的标准如下: ①:CT扫描下(CT scan)的肿瘤最长直径(longest diameter)长度>10mm。 ②:临床常规检查仪器测量的肿瘤最长直径(longest diameter)=10 mm caliper。 ③:胸部X射线(Chest X-ray)=20 mm 判定为不可测量的标准如下: CT扫描下肿瘤长度<10mm或者肿瘤病灶不能用测径仪器准确测量的应记录为不可测量。 同时上面讲的 可测量的标准也是非淋巴结病灶的判定 (因为病灶分为非淋巴结病灶和淋巴结病灶,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分?可能医学生才懂),也有可能是下面这个原因: 对于淋巴结病灶,根据下面这幅图(也就是淋巴结测量原则),当短径≥15mm时为靶病灶,当短径>10mm且长径<15mm时属于非靶病灶,当短径<10mm时为正常淋巴结 所以总结一下:首先病灶分为非淋巴结病灶和淋巴结病灶;满足可测量标准(用的是最长径)的非淋巴结病灶可以归为靶病灶,满足淋巴结测量原则(用的是最短径)的淋巴结病灶可以归为靶病灶。 那么 非靶病灶 就是基线时除了判定靶病灶情况之外的其他情况被判定为非靶病灶(长径<10mm,淋巴结短径>10mm但<15mm) 新病灶 就是基线后新发现的肿瘤。 就先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