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以后,工业革命高涨,资产阶级兴起,科学有了很大进步,医学逐渐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18世纪的西欧对精神病学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以法、德为代表,精神病学得到了科学的认识,精神病被看作是一类需要治疗的疾病,精神病人是社会上的成员。
18世纪法国大革命后,比奈尔是第一个被任命为“疯人院”院长的医生,他提出解除病人的枷锁、以人道主义态度对待精神病人,把“疯人院”成功变成医院。
19世纪是德国精神病学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德国精神病学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优势地位;在这一时期,纷纷涌现出像瑞尔、赫罗斯、伯纳德等为精神病学做出巨大贡献的学者,将“收容所”改为了“疗养院”,治疗方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瑞尔曾经提出,适宜的食物,充足的睡眠,适当的晒太阳、工疗都是治疗的重要方法,有助于病情的好转;瑞尔提出的工疗被当时很多精神病收容所采纳,其本质就是通过再学习和再教育来使患者增强自我认识,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尽管如此,他也提出了电击、浸水或在患者的手心滴热的石蜡等不人道的治疗方法。如爱伯巴克修道院是 19 世纪上半叶德国最先进的精神病收容所之一,以自始至终实践人道的精神疗法而著称。
为了得到医学共同体的认可,精神病学就必须遵循为现代医学所推崇的经验主义方法,于是生理学模式自然就被抬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上了。尽管生理学模式的精神病学无助于治疗 ,但它在大脑科学和神经生理学理论方面的确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场“精神病科学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就是一直致力于心理现象与大脑解剖结构关系研究,里辛格认为精神病就是脑病;他还对精神病的分类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创造了很多精神病学的现代术语。他的工作为精神病学融入现代医学铺平了道路,并为骨相学等伪科学敲响了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