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成人,12岁及12岁以上的青少年患者:对健康成年受试者给予本品后,丙酸氟替卡松会在1到2小时后达到血浆峰浓度,而沙美特罗的血浆峰浓度约在5分钟后达到。在一项单剂,交叉试验中,给予14位健康成年受试者高于推荐剂量的本品。给予以下3种2吸治疗:本品50mg/500mg,合并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干粉500mg和沙美特罗干粉50mg,或单用丙酸氟替卡松干粉500mg。丙酸氟替卡松的平均血浆峰浓度分别是107, 94和120 pg/mL,沙美特罗的平均血浆峰浓度分别是200和150 pg/mL,表明丙酸氟替卡松和沙美特罗的系统暴露量无明显变化。在一项重复给药的试验中,给予45位青少年和成人哮喘患者最高推荐剂量的本品。给予以下每天2吸治疗:本品 50mg/500mg,合并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干粉500mg和沙美特罗干粉50mg,或单用丙酸氟替卡松干粉500mg。丙酸氟替卡松的平均稳态血浆峰浓度分别是57, 73和70 pg/mL,表明丙酸氟替卡松的系统暴露量无明显变化。此项试验中未检测沙美特罗的血浆浓度。没有观察到丙酸氟替卡松和沙美特罗在排泄物中的明显变化。给予本品后,丙酸氟替卡松的终末半衰期平均为 到小时,这和合并吸入沙美特罗时,或单用丙酸氟替卡松时所报告的终末半衰期相似(平均 到小时)。没有沙美特罗在给予本品或合并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后,终末半衰期的报道。儿童患者:在4到11岁哮喘患儿中进行的一项临床试验中,61位患者每天两次使用准纳器给予50 和100mg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干粉后20到40分钟,检测丙酸氟替卡松的浓度。血浆浓度很低,其范围为未检测到(大约血浆样本的80%)到88 pg/mL。50mg和100mg剂量水平的丙酸氟替卡松平均血浆峰浓度分别为5和8 pg/mL。特殊人群:没有进行本品正规药代动力学研究,用以发现性别差异。在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肝脏或肾脏损伤的患者中,也未进行这样的研究。药物相互作用:在重复和单次剂量的研究中,吸入本品,在丙酸氟替卡松和沙美特罗之间的系统暴露量方面,无明显的药物相互作用证据。在动物及人体内均无证据表明经吸入途径同时使用沙美特罗与丙酸氟替卡松会影响两成分各自的药代动力学。因此从药代动力学的角度来说两种成分可以分开考虑。由15个健康受试者参加的一项安慰剂对照,交叉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同时使用SEREVENT(50mcg,一天两次吸入)及CYP3A4抑制剂酮康唑(400mg,一天一次口服)治疗7天,导致血浆中沙美特罗的暴露量明显增加(Cmax的倍,AUC的15倍)。重复给药后,不增加沙美特罗蓄积量。3名受试者因出现心电图QTc间期延长或伴有窦性心动过速的心悸而退出SEREVENT和酮康唑联合使用。其余12名受试者同时使用SEREVENT和酮康唑,没有对心率、血钾或QTc间期产生有临床意义的影响(参见【注意事项】及【药物相互作用】)。沙美特罗:沙美特罗在肺局部起作用,因此血浆水平并不作为治疗指标。另外,关于沙美特罗的药代动力学的资料是有限的,因为吸入治疗剂量后的药物血浆浓度很低(约200pg/ml或更低),检测血浆中的药物有技术上的困难。常规使用沙美特罗后,可在体循环中监测到羟萘甲酸,其稳态浓度达到约100ng/ml。这样的浓度比毒性研究时观察到的稳态水平要低1000倍以上。在长期(12个月以上)常规用药的气道阻塞的患者中,未见到有害作用。吸收:因为治疗剂量很小,在吸入推荐剂量(每天2次的沙美特罗吸入干粉50mg)的沙美特罗后,其系统水平很低或不能测定。7位哮喘患者每天2次给予50mg沙美特罗吸入干粉长期治疗后,血浆中的沙美特罗从5到45分钟可被测出,血浆浓度很低,平均峰浓度是20分钟达167 pg/mL,重复给药时,并无畜积。分布:在体外,沙美特罗与血浆蛋白质的结合率平均为96%,每毫升血浆沙美特罗浓度范围从8到7722 ng,远高于给予沙美特罗治疗剂量后所达到的浓度。代谢:沙美特罗主要通过羟基化代谢,随后主要经粪便排除。在尿或粪便中,未发现明显数量的原形沙美特罗。排出:2个健康成年受试者经口接受放射标记的沙美特罗1mg ,7天内分别约有25% 和60%放射标记的沙美特罗通过尿或粪便排出。终末清除半衰期约是 小时。 昔奈酸盐无明显的药理活性。其有高度的蛋白结合率(]99%)和长达11天的半衰期。特殊人群:肝损伤者:由于沙美特罗主要通过肝代谢,肝功能损害会导致血浆中沙美特罗蓄积,因此肝病患者应被严密监测。其他:没有对其他特殊人群使用沙美特罗进行正规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丙酸氟替卡松:分别从含有吸入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数据的研究中,或含有静脉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数据的研究中,或者通过比较这种研究中的药代动力学数据,对现有的每一种吸入装量的丙酸氟替卡松的绝对生物利用度进行了评价。在健康成人受试者中,评价了不同吸入装置的丙酸氟替卡松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丙酸氟替卡松准纳器(Accuhaler/Diskus)为,丙酸氟替卡松碟式吸入器(Diskhaler)为,丙酸氟替卡松Evohaler吸入器为,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Evohaler吸入器为,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准纳器(Accuhaler/Diskus)为。曾观察到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后系统暴露降低。吸收:丙酸氟替卡松局部作用于肺部,因此血浆水平不能预测其治疗作用。对标记的和未标记药物,使用口服剂量的研究显示,由于肠道和肝的不完全吸收和系统前代谢作用,丙酸氟替卡松的口服系统生物利用度可忽略不计([1%)。相反,输送到肺部的丙酸氟替卡松中,则大部分被全身吸收。丙酸氟替卡松由准纳器装置输送到健康志愿者,其系统生物利用度约为18%。成人哮喘患者(N = 11)每天两次使用准纳器给予500mg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干粉后,丙酸氟替卡松的稳态血浆峰浓度为从无法显示到266pg/mL。平均血浆浓度为110pg/mL。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每天两次使用准纳器吸入250mg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其稳态血浆峰浓度平均为53pg/mL(范围为 到)分布:静脉给药后,丙酸氟替卡松出现迅速的起始处置相(initial disposition phase),这与它的高脂溶性和组织结合率相一致。其分布容量为 L/kg。丙酸氟替卡松与人血浆蛋白平均结合率为91%,与红细胞的结合是微弱的,可逆的,与人皮质激素传递蛋白无明显结合。代谢:丙酸氟替卡松的总体清除率高(平均为1093 mL/min),肾清除率所占比例低于总体清除率的。人体中发现的唯一循环代谢物是通过细胞色素酶P450 3A4途径形成的,丙酸氟替卡松的17β‑羧酸衍生物。与体外,与母药相比,此代谢物对人肺细胞液中的皮质激素受体亲和力较低(约1/2000),在动物实验中,药理学活性可忽略不计。对使用经培养的人肝肿瘤细胞的体外实验中所发现的其他代谢物,在人体内则未发现。排除:静脉给药后,丙酸氟替卡松有多指数动力参数,其终末清除半衰期约为小时。放射标记的口服剂量中,低于5%以代谢物形式经尿液排泄,而剩下部分经粪便以代谢物和母药形式排泄。特殊人群:肝损伤:由于丙酸氟替卡松主要通过肝脏代谢清除,所以肝功能损伤会引起丙酸氟替卡松在血浆中聚积。因此肝病患者服用本品时需严密监视。性别:9位女性和16位男性哮喘患者每天2次使用准纳器给予500mg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干粉,以及14位女性和43位男性COPD患者每天2次使用250或500mg,获取了全面的药代动力学情况。未观察到丙酸氟替卡松的药代动力学有总体差异。年龄:57位COPD患者(年龄从40到82岁)每天2次使用250或500mg丙酸氟替卡松,未观察到年龄和系统暴露量间的关联。其他:没有对其他特殊人群进行正规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相互作用:丙酸氟替卡松是细胞色素酶P450 3A4的底物。根据一项18名健康受试者参加的,多剂量,交叉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不推荐丙酸氟替卡松和强效细胞色素酶P450 3A4抑制剂,利托那韦合并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水溶性鼻喷雾剂(每天200mg)与利托那韦(100mg,每天2次)合并使用7天,在大多数受试者中,未检测到单用丙酸氟替卡松水溶性鼻喷雾剂后的血浆浓度([10 pg/mL),而可监测到峰浓度值Cmax(平均为 pg/mL [范围, to pg/mL] 和 AUC(0-t) 平均为 pg·hr/mL [范围, to pg•hr/mL])。在合并使用利托那韦和丙酸氟替卡松水溶性鼻喷雾剂后,丙酸氟替卡松的Cmax and AUC(0-t)分别增加到318 pg/mL (范围, 110 to 648 pg/mL) 及 pg•hr/mL (范围, 至 pg•hr/mL)。丙酸氟替卡松血浆暴露量明显增加导致AUC下的血浆皮质醇面积明显增加(86%)。应慎用其他强效细胞色素酶P450 3A4抑制剂和丙酸氟替卡松联合使用。在一项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合并使用经口吸入丙酸氟替卡松(1000mg)和酮康唑 (200 mg 一天一次)会导致丙酸氟替卡松血浆暴露量增加和血浆皮质醇的AUC减少,但对皮质醇尿排泄物没有作用。在另一项多次给药的药物相互研究中,联合使用经口吸入丙酸氟替卡松(500mg,一天2次)和红霉素(333mg,一天3次)不会影响丙酸氟替卡松的药代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