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茎腐病,又称枯苗病,全国各主要银杏产区均有发生,尤其以长江以南的高温地区较为普遍。
(一)危害状
银杏茎腐病主要危害银杏的一、二年生苗木。患病苗木,先是苗木基部呈褐色,叶片萎缩、下垂、黄化,并宿存在苗上。以后,才见到苗木基部表皮萎缩,内皮组织腐烂,呈海绵或粉末状,灰白色,其中可见白色菌丝体与黑色小菌核。
由于苗木幼嫩,菌丝体也可以侵入到木质部。最后在中空的髓部也能见到黑色小菌核。接着,病菌逐步向根部扩散,导致根部皮层腐烂。这时拔起病苗,根皮层会脱落并残留于土壤中。
二年生苗木也能遭受银杏茎腐病的危害,但是受害部位,往往只局限于根颈部以上部位,患病苗木以后仍能从根颈部以下萌发新的枝叶。
(二)病原
病原为半知菌类球壳孢目的真菌,学名Macrophomina phaseolina(Tossi)G. Goid[M. phaseoli(Manbl)Ashby]。
菌核黑褐色,扁球形或椭圆形,细小,如粉末状,直径50—200微米。分生孢子器有孔口,埋生于寄主植物内,孔口开于表皮。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无色,单细胞。16—30微米×5—10微米。喜高温,培养的最佳温度为30~32℃。酸碱度适应性广。在pH值为4—9的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
这是一种广谱性病原菌。除银杏外,还能危害桉树、香榧、杜仲、栎类乃至松柏等多种林木。
(三)发病规律
银杏茎腐病的病菌,一般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在适宜条件下由伤口侵入寄生。所以,病害的发生与寄主是否健康及环境条件有关。夏季高温炎热,根颈部灼伤后,就造成了病菌入侵的伤口。苗床积水或因其他原因致使苗木生长衰弱时,也会加重银杏茎腐病的危害。培育油茶或其他苗木时发生过茎腐病的圃地,银杏茎腐病往往也很严重。砂土地,土表增温快,容易造成苗木根颈部的灼伤,病害往往也比较严重。生产上,危害严重时,银杏茎腐病的受害率,可以超过50%。1982年7月,西湖苗圃育苗中,曾经出现过的银杏苗木感染银杏茎腐病而死亡的实例。
银杏茎腐病,一般在梅雨季节后10—15天内开始发病,以后逐渐加剧,到9月中旬气温下降后停止发病。
(四)防治方法
(1)选好育苗圃地:
一般宜选择肥沃疏松的砂壤土培育银杏苗。育苗的前茬作物,最好没有发生过茎腐病。具有喷灌、遮荫等条件的圃地,最适宜于用作银杏育苗。
(2)及时遮荫喷水:
我国长江以南培育银杏苗,一般待苗木开始出土时,就应搭好荫棚。荫棚最好采用便于揭盖的材料,如芦帘、遮阳网等,以便于早晚和阴天能及时揭除,中午又能及时遮荫,在保证银杏苗在不受日灼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光照,以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
有条件时,在高温干旱期间,适时适量喷灌。这既可以保证水分的供给,又能够有效地降低地表温度,防止日灼的发生。
(3)提前整地施肥:
苗木本身的健壮与否与银杏茎腐病的发病程度密切相关。为了使苗木生长旺盛,以提高其本身的抗病力,除了采用前面已经提到的各项提早播种的技术外,圃地还应及早整地,最好能在入冬前整好地,并施足基肥,5月份以前要及时除草松土,梅雨期间要注意排除积水,进行必要的土面覆盖,这些都有利于苗木的健壮生长,降低发病率。
(4)药剂防治:
发病期间,喷施1:1:100倍的等量式波尔多液,即用1份石灰、1份硫酸铜加100份水配制成的药液,随配随施,可起到防治病害、保护苗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