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冬天,冬眠已经成为动物躲避严寒和食物匮乏最有力的一个法宝。尽管人类已经进化到食物链的顶层,然而却不具备这样的优势一直是人们的困惑。要想弄明白人类为什么不会冬眠,还得先搞清楚动物冬眠的原因。
作为一种能够节省体力和能量的超长时间睡眠,冬眠期间,动物活动量大幅减少,呼吸、体温、新陈代谢、心率也都减缓放慢或下降。据调查,刺猬冬眠时,每分钟心跳只有10~20次,即使浸到水里,半小时也死不了。
在冬季,动物们这么做也是理所当然的。在寒冷的冬季,生存环境变得更加恶劣,猎物变得很少,甚至连可食用的青草都很难发现。因此,许多动物在夏季的时候在拼命地添膘,目的就是为了存储能量,它们圆滚滚的身体里储存的能量足够维持它们活到再次睡醒。
冬眠不仅仅发生在寒冷的冬季,有些动物的冬眠时间甚至超过11个月,这让科学家也不得不怀疑动物冬眠还有其他的原因。来自维也纳收益大学的Claudia Bieber教授通过对睡鼠的研究发现,动物的冬眠可能是为了更好地繁衍后代。
睡鼠似乎能够预测食物大丰收,如果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桉树种子不足以支持它们繁衍后代时,它们就会选择呆在地下。科学家们也推测,躲避天敌也是动物冬眠的主要原因。潜在地下的冬眠动物不会发出任何的气味,冬眠的存活率接近100%。
对于冬眠动物来说,冬眠有各种各样的好处。但是人类为什么没有选择这一重要能力呢?实际上,我们的身体机能已经无法承受冬眠给我们的破坏。比如,如果天气变得太冷,我们的心脏就已经无法工作。
我们的心脏会对钙产生收缩反应,如果钙太多会导致心脏停搏。在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人类的心脏无法清除多余的钙,就会无法正常工作。相比之下,冬眠动物的心脏因为拥有特殊的泵样器官可以清除多余的钙,因此在极低的温度下仍然能继续维持跳动。
另外,科学家们发现冬眠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冬眠中的动物几乎没有任何免疫能力,它们时刻处于被感染的危险之中。此外,冬眠还会影响记忆。维也纳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冬眠后的松鼠对于迷宫路线的记忆出现了偏差。因此,如果人类也冬眠的话,可能也无法进化出如此强大的大脑了。
不过,人类真的无法冬眠了吗?实际上,已经越来越多科学家相信,人类其实是具有冬眠的潜能。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北极生物研究所的教授凯利·德鲁通过研究表示,长期以来,37℃的设定值被认为是不可改变的,但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尽管人类通常不会凭借自己的意志进入身体核心温度降低的迟钝状态,但人类并不缺乏某种“冬眠分子”或器官。事实上,在极端的情况下,医生也会诱导病人进入迟钝状态。
外科医生常常在心脏必须长时间停跳的过程中使用低温疗法,使大脑和其他器官在没有能量可用的情况下存活更长时间。1900 年,《英国医学杂志》还曾发表论文表示,在俄罗斯普斯科夫州,那里的农民每当面临冬天的食物困境时,就会退回室内,进入他们称为「lotska」的深度睡眠。
在进入「lotska」之后,他们每天只会醒来一次很短暂的时间,而且只需要吃一点点硬面包,就能度过一整个冬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航天局也在2014年开始资助,长期冬眠的研究,以推动长期太空旅行成为现实。
不过,也有科学家表示,许多冬眠动物的内脏已经适应了冬眠,是长期进化出的结果。而我们人类则不同,想要通过降温实现冬眠或许有些急于求成了。或许,从基因中能够找到人类冬眠的开关,那时的世界可能又是一个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