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关系的演化:自生生活方式本是动物界生活的特征,现已有证据证明寄生现象源于生物间的偶然接触,然后经历了漫长的环境适应过程,最终导致两者之间相互适应,其中一方产生了对另一方的依赖,并且依赖性愈来愈大,即从自生生活演化为寄生生活。为适应寄生生活,寄生虫的基因、形态及功能均可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形态结构变化:由自生生活的环境变为寄生环境,寄生虫可发生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体形的改变、器官的变化和新器官的产生。如肠道寄生的线虫和绦虫多演化为线状或带状,以适应狭长的肠腔。又如体外寄生的跳蚤,虫体为两侧扁平、无翅,外形如梭,以便于在皮毛之间移动。寄生虫为适应寄生生活,某些器官可能更加发达或退化,如某些寄居于宿主消化道的吸虫和绦虫,演化出了附着器官(吸盘、吸槽、顶突和小钩等),以免被宿主排出;营寄生生活的绦虫通过体壁吸收宿主肠腔中的营养,其消化器官则完全退化;寄生于宿主组织、细胞和体液中的原虫,因无须自主运动,则运动细胞器缺如为了增加在复杂环境中生存的机会,不少寄生虫具有发达的生殖系统,甚至发展为雌雄同体,如大多数吸虫和绦虫。生理功能的变化:自生生活的生物常利用有氧代谢的三羧酸循环途径进行能量代谢,但肠道寄生虫处于低氧环境下,因此适应性地将能量代谢转变为以糖酵解方式获取能量繁殖能力的加强:为了维持种群的繁衍,寄生虫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超强的生殖潜能。表现为生殖系统的发达和繁殖方式多样化。如绦虫每一个成熟节片都具有雌雄生殖系统。每条雌性蛔虫每天产卵约有20万个,一条雌性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 banerofi)一生可产数百万条幼虫,大量的产卵或产幼虫以便于其种群的维持。又如吸虫具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世代交替(al- temation of generation)现象,这种繁殖方式的多样性,也是其对寄生环境多样性的适应。侵袭力的变化:寄生虫增强入侵宿主的机会,其侵机制得到专化和强化,如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的棒状体能分泌一种穿透增强因子(penetration enhancing factor)以增强其侵袭细的能力。又如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能借助合成蛋白水解酶侵入宿主肠壁组织,导致宿主细胞的溶解破坏,而共栖型的结肠内阿米巴则不能合成此类酶。免疫逃避功能的形成: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寄生的同时也不遭到宿主的免疫攻击,在两者长期相互适应过程中,寄生虫产生了逃避宿主免疫攻击的能力。如非洲锥虫在宿主体内能有序地更换表被糖蛋白,产生新的表面抗原,从而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曼氏血吸虫肺期童虫表面可结合宿主血型抗原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抗原,从而以抗原伪装的方式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基因变异或重组:在寄生物由自生生活演化成寄生生活的过程中,环境变化的压力使寄生虫的结构基因或调控基因序列出现突变或重组,并可产生可见的表型变化。某些基因的变异还可改变将生虫的生理功能和致病能力,如在中国台湾的日本血吸虫,由于环境的影响产生了较大的遗传异,从而表现为对人体不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