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消化生理和循环生理研究1933年,易见龙大学毕业,进入上海雷士德医学研究所任研究人员。在蔡翘指导下,他用慢性动物实验方法研究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问题,揭示了肝脏在保持血糖正常浓度中的作用,发表了5篇论文,刊载于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中国生理学杂志》英文版)上。1935~1937年他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进修期间,在林可胜指导下与同事们一起对延髓交感神经中枢的存在问题进行系列研究,发现延髓第四脑室底,闩的附近有一个减压区,是交感抑制中枢,并分析了其下行通道。完成论文8篇,发表于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上。 中国现代输血事业的奠基人易见龙曾在1940年代初抗日战争时期和195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不久,两度为筹建中国现代血库而奔波。第一次是在1941年,易见龙应美国医药援华会之聘,负责筹建中华血库。在那时,中国还没有输血救伤的医疗技术。易见龙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他在《军医署血库成立之经过》一文中对这一段经历有很详细的叙述:“民卅年秋,余在多伦多大学宿舍内偶阅华侨日报,见美国医药援华会启事……。此事正合余意,乃航函申请。二星期后由施哥德医师函嘱速往美国纽约中心医院血库内见习。施氏为该院血库主持人兼美国医药援华会血库设计委员会主席。……余在该院进修,本已往求学精神,事无巨细、物无大小,皆必加以详细之考察与实验。对于输血、检验、防腐、消毒以及提制诸端,必先记其应用之器材,次记器材配备之方法,再记其操作之程序,而后加以实验。考察之结果,又必再交各部门之技术专家分别加以审核,俾能精益求精。……至美国便省之丙卯医院(注:即费城BrynMawr医院)再见习施匡迷氏(Strumia)之制浆干馏器,俾可在国内提干血浆用以救伤。余至彼处时,袖珍干馏器仍在实验期,几经改造始克完成,故余得尽窥其经过。……余于见习血浆干馏之暇,亦常亲执工具从该院工程员学习机械之装置与修理。……余乃设计作一多头之抽气管,俾同时抽出多数血浆瓶中之空气以收入血浆,又为之作多孔灌洗器,以便同时冲洗多数作血液化验用之滴量管,幸获成功,用者称便。……工欲善其事,必先力其器。我国非科学化、亦非工业化之国家,自无近代化之器材与设备……余于是以至检验之设备,各种机器之零件,无不概括无遗。然后请求美国医药援华会捐赠。该会援华心切,均一律照准……。“技术工作愈专门化,分工合作必更具体化,始克进行无阻。血库工作可分为输血检验提制消毒机械事务及宣传各部,非一二人之力所能包办。余又再请医药援华会征聘志愿为中国血库服务之人才,……彼等皆愿牺牲在美国已有之职务与幸福,而为祖国战争致力。人才与器材既已齐备,为便于互相配合以作实地之练习,并藉以检验各种器材之耐用性与通用性,乃于民国卅二年六月七日在纽约成立实验血库。……五月实验期满后,因海外交通已受军事之统制,……请美国政府发给军用旅行证,始克成行。“回国后,横在眼前之六大问题为……,各种难题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而输血救伤之工作,又急不容缓,故血库于当年七月十二日在昆明勉强成立。……交通不便亦为来库捐血之障碍。本库于是成立流动捐血队,来往各处以推行集体捐血运动。……有限制之捐血实无碍于健康,向本库捐血者已逾七千,并无一人因捐血而受伤害。此种铁的事实已破除国人对于捐血救伤之一切误解。”他第二次为建立血库而奔波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1952年易见龙奉中央军委卫生部之委派担任顾问,会同沈克非等人赴沈阳筹建中心血库,短期内便在沈阳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大型血库,并对军医进行了专业培训。停战后才返校。 易见龙自从从事血库工作以后,便潜心于血液生理学的研究。他认为在科研中要善于把实际工作与理论结合起来,把基础与应用研究结合起来。他在纽约从事血库工作时,结合采血对在美华人的ABO血型和亚型、M-N型Rh型进行了调查;在昆明和长沙工作时期,继续中国人Rh因子分布调查,根据调查发表的报告是国人Rh因子分布的首次报道。1946~1949年,他针对人民对疾病抵抗力极差的状况,领导同事们研究促进机体自动免疫的方法,发表了有关城乡人民血清蛋白质总量测定、抗体与蛋白质营养的关系等论文,并观察到小量γ球蛋白或酪蛋白水解物质皮下注射均可促进机体产生抗体,并且这种反应与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从而为探索加强自动免疫的预防医学提供了思路。1950~1951年,他观察了类副交感神经解药对血液浓度的影响,撰写了“营养与贫血”、“失水的变态生理”、“输血救伤”等综述,发表于《中南医学杂志》。自1950年代中期开始他转向血液功能调节的研究。他观察到药物催眠和自然睡眠都可以导致血液稀释,抑制愈深、稀释程度愈大,而用电痉挛使高级神经部位兴奋时,则出现血液浓缩;从而证实血量的波动与高级神经部位的活动过程有密切关系。在研究输血的加压反应与植物神经活动的关系时,观察到输血的加压反应有神经反射机制参与,其感觉冲动有一部分来自心血管感受器。他于1959年出版了译著《脑垂体的神经调节》。1959~1960年他还曾从临床需要出发,领导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外科等教研室多科协作研究血浆代用品,建立了整套兽血清采集、加工、鉴定等实验方法,积累了系列内部参考资料。1962年,易见龙主持建立了血液生理研究室,确定系统地研究白细胞生理。在系统复习文献的基础上主编出版了《血液生理学专辑》。从研究外周血白细胞浓度的神经体液调节着手,试图探索白血病等疾病问题。自此开始湖南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成为全国开展血液生理学研究的基地之一。有许多研究工作是在易见龙指导下由中青年教师完成的,但在发表文章时他却不愿意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