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中医学论文

家庭护理安全指导对脑梗死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2015-07-14 09: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脑梗死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出院后跌倒发生的有效家庭护理安全指导措施。方法 选择100例脑梗死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对照组(2012年)和实验组(2013年),每组50例,出院后1、2、3、6月进行回访,对照组患者出院前未进行家庭护理安全指导,实验组患者出院前进行家庭护理安全指导。结果 实施家庭护理安全指导后,出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家庭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明显提高,通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庭护理安全指导能有效降低脑梗死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出院后跌倒的发生。
  关键词:家庭护理;安全指导;运动功能障碍;跌倒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多发和常见的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和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多数脑梗死患者经过及时、积极的治疗后,脱离了生命危险,往往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情感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但是后期由于患者自身不重视早期康复训练等原因,造成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一定的治疗后,患者将回到家庭,使得家庭成为主要的休养场所,而跌倒也成为了这类患者的严重隐患,是家庭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跌倒是指,不能控制或非故意地倒在地上或其他较低平面上,除外遭到猛烈的打击、意识丧失、突然瘫痪或癫痫发作等原因[1])。据报道,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意外,在我国跌倒是65岁以上老年人的首位伤害因素,其年发生率为30%[2],而约40%的脑卒中患者在病后的6个月出现过跌倒[3],跌倒可引发或加重老年人原有疾病,引起骨折、致残、心理创伤、降低其灵活性和独立性,进而减少自主活动,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跌倒甚至可以导致死亡。在患者治疗出院后,对于预防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的管理容易被忽视,且患者跌倒的原因很复杂,除个体因素(疾病致功能障碍,活动不灵)外,多与生活的环境有关,有报道,老年人约3/4的跌倒发生在家中。因此,如何建立安全有效的家庭护理安全指导,对于脑梗死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2013从我科出院的脑梗死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自制的调查表回访调查,调查对象共100例。病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并且符合中国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4]。所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为首次发病,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53~78岁,平均(64±3.6)岁。将2012年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的50例患者作实验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及锻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前进行家庭护理安全指导,具体措施如下:
  1.2.1创造良好的环境 有条件者可对患者生活活动空间进行一定的改造,使其成为患者进得去、出得来、转的开、用得上的合理而科学无障碍的生活环境,充分考虑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需求,室内光线充足,使用防滑地砖,厕所、浴室安装墙壁扶手,扶手高度与患者腰平齐,厕所及浴室加装防滑垫,储物高度适当,床高度适宜(平膝盖高度,约45~50cm),照明开关安装于近门口显眼处且高度适宜,通道内无障碍物堆放[5];
  1.2.2日常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生活起居应缓慢改变体位,穿合适的鞋及衣服,夜间使用床旁便器;
  1.2.3心理指导 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适时鼓励;鼓励正确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减少生活依赖性,提高自理能力;
  1.2.4服药指导 对于长期服药的患者,要按时复诊并确认是否仍有使用的必要,尽可能限制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1.2.5锻炼指导 鼓励患者坚持参加规律的、个体化的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与灵活性,运动锻炼在家属等陪同下进行,活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急于求成;
  1.2.6饮食指导 老年人预防性服用维生素D和钙剂,每天坚持喝牛奶、骨头汤、鱼类等可通过补钙增强骨质,对预防跌倒有较好的效果[6];
  1.2.7家庭支持系统的指导增强家属等陪护人员对跌倒的防范意识。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在其出院后1、2、3、6月时进行回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发生跌倒的例数及跌倒发生的原因:过高估计、行为忽视、不良心理、药物使用、锻炼不适、夜间入厕、上下床、个体因素、环境因素。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记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出院1、2、3、6月跌倒发生例数比较见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出院6月内跌倒发生原因比较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将100例脑梗死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出院前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安全指导,对照组患者未进行任何家庭护理指导,出院后1、2、3、6月对两组患者跌倒发生进行比较,结果通过调查分析此类患者跌倒原因主要有:①自我估计过高:对自身能力过高估计,对危险性认识不足,不愿麻烦家人,所有事均勉强为之,可增加跌倒的危险[7];②有预防意识,但行为上忽视:患者有一定的预防跌倒的意识,但在行为上有时会忽略[8];③不良心理:沮丧、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可削弱患者对环境和他人的注意力,从而增加跌倒的危险;④药物使用:患者需长期服药治疗(如降压药、利尿剂、血管扩张剂、镇静剂等),影响患者意识、精神、前庭正常功能、步态和血压,使患者反应时间延长,从而增加了跌倒危险[9];⑤运动锻炼过程中出现不适致跌倒;⑥夜间入厕时跌倒(此类情况下的跌倒占跌倒总数的34%);⑦下床时跌倒;⑧个体因素:疾病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或视力减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⑨环境原因:光线不足、床边杂物影响行走及上下床、地面潮湿或不平、床或座椅高度过低、楼梯梯级过高、通道内有障碍物、物品放置不便取用而需要登高取物、卫生间内使用蹲坑且未安装扶手或坐便器、独居。
  本研究通过对此类患者跌倒原因的分析,采取有效的家庭护理安全指导,使患者跌倒的发生率由对照组(2012年) 的46%,下降到实验组的24%。结果显示,脑梗死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在院期间进行正确有效的家庭护理安全指导,其出院后跌倒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以患者在院期间采取积极有效的家庭护理安全指导措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论文和小学教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参考文献:
  [1]白利颖,王贵芝,李湘萍.老年患者对跌倒危险因素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25-1027.
  [2]张玉,陈蔚.老年跌倒研究概况与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5):929-931.
  [3]张通.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2,4(6):55-76.
  [4]王茂斌.脑卒中的康复治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52-169.
  [5]童敏,李宝香.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09,7(12):3322-3323.
  [6]张玉兰,马腾霄,王男琴.老年脑血管病跌倒患者平衡与步态的评定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5):29-31.
  [7]周晓华.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分析与防护的研究现状[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1):11-1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