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中医学论文

异丙酚麻醉对颅脑外伤手术中血清特异性烯醇化

2015-07-14 09: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 目的 探讨异丙酚麻醉对颅脑外伤手术中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 方法 选择手术治疗颅脑外伤患者7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同时分别在手术前(T0)、术中1 h(T1)、术毕时(T2)检测患者血清NSE与TNF-α,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对血清NSE与TNF-α水平的影响。 结果 两组患者T1与T2时血清NSE与TNF-α水平较T0时明显升高(P<0.05或P<0.01),观察组的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 颅脑外伤手术采用异丙酚麻醉不但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还能达到脑保护作用。
  [关键词] 颅脑外伤;异丙酚;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肿瘤坏死因子-α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5-0063-03
  颅脑外伤是由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按损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与闭合性损伤。颅脑外伤患者病情重、损伤大,多数患者需急诊手术抢救生命[1]。由于手术过程中患者易出现缺氧、缺血性损害,因此对手术的麻醉有较高的要求,麻醉方式不但要达到手术麻醉的需要,还要有效地保护患者的脑功能,减少手术再次创伤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2]。异丙酚是一种强效的全身麻醉药,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短、苏醒迅速而平稳、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及镇静中[3]。本研究在颅脑外伤手术中应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观察其麻醉效果及脑保护作用,并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的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且行急诊手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70例。入选标准:①颅脑外伤时间<12 h;②均为单侧颅脑损伤;③ASA分级Ⅲ~Ⅳ级;④格拉斯哥昏迷评分<9分。排除标准:①术前出现脑疝;②患者生命体征难以维持;③合并严重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疾病者;④患者或家属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外伤原因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两组患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路,留置胃管、导尿管,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氧饱和度、心率、尿量等。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颅脑外伤手术方式,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丙泊酚1.0 mg/kg、芬太尼3 μg/kg依次静推。观察组麻醉维持采用异丙酚(四川蜀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2 g/20 mL,批号110917)(4~8)mg/(kg·h)、芬太尼(1~2)μg/(kg·h)、维库溴铵(0.05~0.08)mg/(kg·h)静脉推注,对照组麻醉维持采用异氟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0 mL/瓶,批号111023)0.8%~1.2%吸入、芬太尼(1~2)μg/(kg·h)、维库溴铵(0.05~0.08)mg/(kg·h)静脉推注,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麻醉用药,手术完毕后送至麻醉苏醒室,待自主呼吸恢复、麻醉苏醒后予以拔除气管插管,送返病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对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清NSE与TNF-α检测 分别在手术前(T0)、术中1 h(T1)、术毕(T2)时检测患者血清NSE与TNF-α。检测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抽取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2~3 mL,以2500 r/min离心5 min,取血清置于 -20℃冰箱内保存,使用ELISA试剂盒(上海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定血清NSE与TNF-α数值,操作过程严格参照试剂盒说明进行。
  1.3.2 麻醉效果情况 包括麻醉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NSE与TNF-α水平的比较
  两组患者T0时血清NSE与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与T2时血清NSE与TNF-α水平均较T0时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的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和表3。
  2.2 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2.24、2.19、2.28,P<0.05)。见表4。
  2.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周,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见表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多,颅脑外伤患者逐年增多,其已成为全身创伤发生率第二位,致残、致死率第一位[4]。目前临床上评估急性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指标较多,血清NSE与TNF-α是最常见的指标[5]。NSE是一种可溶性胞质蛋白,是参与糖酵解途径的烯醇化酶中的一种,广泛存在于神经组织和神经内分泌组织中,其在脑组织细胞中活性最高。当外伤发生后NSE能从受损崩解的神经元中漏出,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导致血清NSE上升[6]。TNF-α是一种由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参与正常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有研究发现颅脑外伤后TNF-α参与急性颅脑损伤后的炎性反应过程,在可能出现的继发性脑损害中起到重要作用,其升高程度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7,8]。动态监测血清NSE与TNF-α升高程度可以有效地判断颅脑外伤病情程度、预后及是否发生继发性脑损害[9,10]。
  急诊手术是治疗颅脑外伤的首选方法,早期手术可以迅速控制颅内高压,改善患者脑细胞代谢,从而能够减少患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11,12]。颅脑外伤手术对 麻醉有较高的要求,不但需要良好的麻醉效果,稳定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还应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避免因手术创伤和病程进展造成再次损伤。异丙酚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是临床上常见的麻醉方式[13,14],两种麻醉方法应用于颅脑外伤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受到关注。甘国胜等[15]研究发现异丙酚静脉麻醉较异氟醚吸入麻醉具有更好的脑保护作用,能够减少继发性脑损害,是颅脑手术麻醉的理想药物。李新茂[16]研究认为静脉麻醉较吸入麻醉在颅脑损伤手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麻醉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T1与T2时血清NSE与TNF-α水平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可见颅脑外伤手术采用异丙酚麻醉可降低血清NSE与TNF-α水平,有利于麻醉后患者的尽快苏醒,缩短拔管时间,麻醉安全性相当。与异氟醚吸入麻醉比较,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颅脑外伤手术的麻醉效果更好,患者术后恢复更快,麻醉安全性相当,异丙酚可能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降低血清NSE与TNF-α水平,从而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脑细胞能量代谢紊乱,减少脑细胞损伤,起到良好的脑保护作用[17,18]。
  总之,颅脑外伤手术采用异丙酚麻醉不但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还能达到脑保护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Zheng H,Zhu W,Zhao H,et al. Kainic acid-activated microglia mediate increased excitability of rat hippocampal neurons in vitro and in vivo: Crucial role of interleukin-1beta[J]. Neuroimmunomodulation,2010,17(1):31-38.
  [2] 张可英. 40例颅脑外伤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482-483.
  [3] 赵志刚,凌杰. 丙泊酚麻醉对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0):114-116.
  [4] 周染云,孙静,王国权,等. 颅脑外伤患者住院期间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J]. 解放军护理,2014,31(5):41-45.
  [5] Kim BJ,Kim YJ,Ahn SH,et al. The second elevation of neuron-specific enolase peak after ischemic stroke is associated with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J].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4,30(14):S1052-1057.
  [6] 章妙青,郑丹,凌杰. 异丙酚麻醉对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髓鞘碱性蛋白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1):74-75.
  [7] 吴平. TNF-α等炎症因子与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相关性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4):3652-3653.
  [8] 郭梅凤,孙宝玲.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 TNF-α和IL-2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实用临床医学,2012,13(3):1-4.
  [9] 林建虎,何学雄,陆川. 血浆NSE测定在中重度颅脑外伤中的应用[J]. 温州医学院学报,2011,41(6):538-540.
  [10] Longhi L,Perego C,Ortolano F,et al. Tumor necrosis factor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Effects of genetic deletion of p55 or p75 receptor[J]. 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13, 33(8):1182-1189.
  [11] 李永领,朱烈烈,张荣,等. 以颅脑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血清NSE和MBP的检测及意义[J]. 浙江医学教育,2012,11(3):39-41.
  [12] Ulfar[dYlw.NeT专业提供论文发表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sson T,Lundgren-Nilsson A,Blomstrand C,et al. Ten-year mortality after seb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western Sweden: A case control study[J]. Brain Inj,2014, 10(9):1-7.
  [13] 靳书安. 七氟醚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J]. 吉林医学,2014,35(26):5801.
  [14] Pao YY,Chung KC,Chen JP,et al. The hemodynamic effect of an intravenous antispasmodic onPropofol requirements during colonoscop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Acta Anaesthesiol Taiwan,2014,52(1):13-16.
  [15] 甘国胜,林俊明,谢峻,等. 异丙酚对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脑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7,28(3):177-179.
  [16] 李新茂. 两种麻醉方式在颅脑损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9):78-79.
  [17] 胡玮,王峻,吕华荣,等. 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清 S100B 蛋白浓度的影响[J]. 中国医药,2013,8(1):47-4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