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中医学论文

非中医类专业中医学课程教学的体会

2016-09-08 14: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医学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传统医学科学,具有科学、系统、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斗争的智慧结晶,博大精深、内容浩瀚,但又较为抽象。对于当今已受过系统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于认识物质存在的具体形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形式逻辑思维方式,往往在心理上对现代科技已形成“定格”。相比之下,中医学有它自身的许多特点,它需要较深厚的古文学知识和传统哲学知识作为基础,还需要形象思维以及辨证思维帮助理解。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中医学的古朴术语和抽象的概念使他们感到困惑、难于理解。那么如何教好中医药学,使学生尽早从“心理定格”中跳出来,激发学习中医的热情,使学生从对中医的无知-不信任-感兴趣-热爱-掌握―运用,是我们每个中医工作者的职责。笔者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现将一些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明确教学目的 着重培养学生利用中医学的思维方法诊疗疾病


  一般非中医类专业的《中医学》教材几乎囊括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诊断、中药、方剂等知识技能,而教学学时相对较少,在较短的时间内,要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辨证论治讲到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确实很困难,只有死记硬背下来以应付考试。根本谈不上理解和运用了。因此,有必要明确教学培养的目的是什么?教学要达到什么目标水平?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在教学中着重讲解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医基础理论,始终贯穿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基本特点,教会学生利用中医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中医、理解中医、思考中医、运用中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中医自学能力。教材中其他内容可通过开选修课的形式讲授或开通精品课程网站供学生浏览自学。


  2突出中医学教学特色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特色,而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的一门医学科学,经过历史的沉淀不断传承下来既有其特别的地方,也有其吸引人的地方。所以在非中医类专业的中医学教学中,也应该不断地挖掘中医学的教学特色,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特色的感知而不断地增强对中医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先可以将中医学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方式来展现给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也可以通过一些病例的方式来展现;其次,在向学生传授中医学的理论以及概念的时候,老师可以用整体观念以及一些跟中国人相通的辨证等方面的优势来对学生进行中医学知识的讲解,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中医的特别疗效等对学生进行展示,从而调动了学生对中医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blob.png

  3兼容并蓄 融合中西医思维优势


  中医特有“黑箱原理”思维方式,要求我们用不同于西医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病人。要使西医学生思维方式由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变为中医宏观上的望、闻、问、切;由精确的数字,变为人体的表象;由缜密的逻辑推理,变为经验;由抽象变为形象;由内部结构变为外部现象。要使学生领悟到,在千百年的医疗实践中,中医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中医药的优势和特点已逐渐被现代医学所接纳,成为生命科学的巨大财富之一。未来生命科学的发展,会逐渐模糊中医学和西医学的界限,会逐渐融合所有医学体系,摈弃各种医学体系固有的缺陷,形成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新医学模式。要培养学生用多元化的文化思想和海纳百川的思路,科学地看待两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医学模式。


  4启发诱导 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教师的职责好比领路人,不但要指出方向,而且要指出怎么走。既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学生怎样去学。法国教育家斯多说:“对学生来说,知道论证的方法,比知道论证本身更为重要。”例如我们在讲授辨证中每个证型的舌苔、脉象时,首先回顾舌、脉诊中有关寒、热、气、血、阴、阳虚的特征,然后在具体的脏腑辨证中前部分由老师讲解,后半部分则请学生自己推断,这样,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由学生推出的结论,比死记硬背的内容更容易记忆。我们认为,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只是一小部分,绝大部分内容还要靠学生自己去阅读有关资料,把方法教给学生后,再把参考书的名称、文献资料的出处交代清楚,使他们少走弯路,尽快掌握知识,不断开拓视野。


  5不断改进中医学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中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在西医院校中对于中医学的教学应该要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教学质量得到 提高。首先,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改掉满堂灌的被动式的教学方式,而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互动,通过实践教学的引用以及一些病例教学的进行来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视频的播放等增强教学中的直观性以及形象性,以此来让教学的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总之教学中应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扬以人为本的教学作风,采用以人为本的教学手段,明确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临床、科研应用型人才。此外,还应加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改革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引进多媒体教学以利于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及掌握,讲授过程中,充分以学生为中心,启发互动教学,在掌握中医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辨证诊疗技能外,再适当介绍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新进展以及现代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研究方法与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进一步扩大知识量、信息量。通过以上教学改革,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及进一步研究中医的积极性,从而提髙教学质量。


  作者:张毅、李娟、赵鲲鹏   甘肃中医学院,兰州 73000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