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发生率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占全身恶性肿瘤总发生率的7%~10%。早发现、早诊断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超声检查是临床筛査、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112例乳腺肿瘤患者,比较常规超声及UE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女性乳腺肿瘤患者112例(共计131个病灶)。病理检查确诊前,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及UE检查。年龄20〜74岁,平均(44.29±4.15)岁;肿块直径3.21~62.45mm,平均(19.26±5.98)mm;46例(46个病灶)为恶性肿瘤,其中,3例浸润性小叶癌,33例浸润性导管例乳腺导管内癌,1例髓样癌,1例原位癌;66例(85个病灶)为良性肿瘤,其中,61例(80个病灶)纤维腺瘤,2例乳腺腺病,1例囊肿,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
1.2 仪器及方法
1.2.1 仪器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日立,EUB 8500),探头频率5〜12MHz,具有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
1.2.2 方法 1)常规超声检查。嘱患者取侧卧位或者平卧位,双臂自然上举,以充分暴露患者检查部位。首先,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即多切面、多角度观察患者病灶的边界、形态、大小、内部回声与周围组织关系等,并常规探查患者锁骨上窝及腋窝淋巴结;然后,再进行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患者病灶内部及其周边的血流情况。符合下述任意一项即为恶性肿瘤:病灶内存在呈簇状或者散在分布的微小钙化,病灶边缘呈现蟹足样或者毛刺样;病灶周围伴高回声晕;病灶后方伴回声衰减现象;病灶横纵比>1;病灶内血流分级不小于Ⅱ级,且阻力指数≥0.7。2)UE。完成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后,进行UE检查,探头轻触肿块(与皮肤垂直),尽量将肿块调整至取样框中央位置,将感兴趣区域(ROI)调整为肿块面积的两倍左右,声像图的前方及后方分别尽量包括皮下脂肪组织及胸大肌,切换为EI界面,实时观察病灶弹性图像及二维图像,获取较稳定的声像图后对肿块进行横纵切面检查,并进行弹性评分分级。具体弹性评分分级标准:参见相关文献,弹性评分≤3分,诊断为良性;弹性评分≥4分,则诊断为恶性。
1.3 观察指标
比较常规超声及UE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特异性以及敏感度。由2名影像科工作经验5年以上的医师进行诊断,若诊断结果不一致,则应进行会诊诊断。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统计相关数据,诊断准确率、特异性以及敏感度等计数数据均以(%)表示,应用X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病理诊断结果:112例患者,131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85个,恶性病灶46个。2)常规超声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情况:真阴性63个、真阳性38个、假阴性8个、假阳性22个;3)UE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情况。真阴性77个、真阳性37个、假阴性9个、假阳性8个。
常规超声对恶性乳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特异性、敏感度分别为77.10%(101/131)、74.12%(63/85)和82.61%(38/46),UE对恶性乳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特异性、敏感度分别为87.02%(114/131)、90.59%(77/85)和80.43%(37/46);两种检查方法敏感度比较,χ2=0.072,P=0.7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E的诊断准确率及特异性更高(χ2分别为4.382、7.933,P分别0.036、0.005)。
3.讨论
常规超声可反映乳腺肿瘤的大小、形态、回声及血流信息等情况,对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然而,乳腺良恶性肿瘤无论在血流信息还是二维声像图上均具有较多共同表现,这无疑给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带来了巨大困难。比如,31.2%乳腺导管内癌的癌变组织与正常组织混杂,未见明显肿瘤,伴或者不伴钙化,常规超声声阻抗差异较小,病灶伴中等程度或者丰富血流信号,常规超声检查漏诊率较高。本文,病理诊断乳腺导管内癌8例,4例因声像图不典型而漏诊。可见,常规超声远远无法满足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需求。
UE属新型超声检查方法,该法以组织硬度差别为依据,为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新途径。乳腺良性肿瘤间质疏松,且含有丰富的粘多糖,质地柔软;乳腺恶性肿瘤多伴纤维组织增生及癌细胞浸润生长,因此质地较硬,测定不同组织的弹性系数,有助于进行肿瘤良恶性的鉴别。据报道,UE对直径不足腺小肿瘤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有效减低漏诊率。本研究结果提示,UE对恶性乳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及特异性分别为87.02%和90.59%,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的77.10%和74.12%(P<0.05),与相关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UE是一种良好的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方法,具有诊断准确率高、特异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蓉蓉,卢丽丽,费维(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功能科,上海 2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