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药学论文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2015-11-07 09: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导读::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概况,药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 drome, 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而缺乏特异性形态学、生物化学和感染性原因的症候群。发病率极高,欧美地区报道占人群的10%~20%[1],其中14%~50%需要就诊,占消化门诊患者的25%~50%[2]。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等,IBS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我国IBS患病率约为15%[3]。多见于青少年,女多于男。到目前为止,尚无一种药物对治疗IBS有确切疗效。临床主要将其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以腹泻型(diarrhea-predom-inantir 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最为常见[4]。极大地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一些临床研究[5]和系统评价[6]表明中医药治疗IBS-D具有特色和优势,显了良好的前景。近年来对IBS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有新的进展,现总结报告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IBS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患者症状迁延难愈,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西医还没有理想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西医对本病的病因研究药学论文,精神因素的影响仍占主导。目前已知胃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精神因素、感染及其他因素均可以作为形成IBS的原因[7]。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和排除器质性疾病、肠道动力异常、脑-肠轴的异常、肠道局部神经免疫功能紊 乱等参与其发病,大量研究证实肠易激综合征与精神心理异常密切相关[8]。人体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的反应形成,情绪改变使得某些受累脏器正常功能不能较快恢复,从而发生心身病症论文格式模板。谭慧珍等[9]认为5-羟色胺(5-HT)是脑-肠轴联系的关键递质,在IBS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5-HT转运体(SERT)蛋白。可将效应部位5-HT迅速摄取。有研究发现SERT基因的多态性与IBS的易发性有关。5-HT是脑-肠轴联系的关键递质,人体中能占5%存在于脑中,95%的5-HT分布于胃肠道,它在中枢内水平的改变,可导致失眠、焦虑等精神行为异常,在胃肠道可导致腹痛、腹泻等表现。国外有学者也认为,5-HT再摄取的降低并不限于只影响肠神经,这种过强、持久的外源性刺激也会导致外周、脊髓,以致更高级的中枢神经的超敏感性,反过来再引起肠道感觉敏感升高,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这种神经系统的超敏性可能是产生IBS临床症状的关键因素[10]
  1.2 IBS属中医学“泄泻”、“腹痛”“便秘”、“抑郁”等范畴。《医方考》曰:“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泻。”《证治要决》曰:“气秘者,因气滞后重迫痛,烦闷、胀满,大便结燥而不通。”肠易激综合征与肝、脾、肾、胃与大肠等关系密切,其病机主要为脾虚、肝郁、肾虚、或兼湿热蕴结。往往初期表现为脾虚,运化失调,水湿内停,寒湿蕴久化热,湿热下注于大肠;脾虚易为肝木所侮克、肝旺乘脾,气机壅滞药学论文,失降失调;郁热伤阴,肠道失润则致肝郁肠涩;久病及肾,肾阳不足,脾失温煦,终致脾肾阳虚[11]。中医按照临床经验将患者不同的证候特点分型(脾虚湿盛型、肝郁脾虚型、肝脾不和和寒热夹杂型、肝郁肠涩型、脾肾阳虚型)。肝郁脾虚型是IBS的主要证型[12]占70%。肝气郁滞,疏泄失常,木不疏土,脾失健运,脾胃功能紊乱。则大肠传导失司,出现腹胀,泄泻、便秘等症。名医叶桂曰:“肝病必犯土,克脾则腹胀,便或溏或不爽。”故其病证候变化虽以脾胃为主,但其本责在肝。治疗多从肝论治,调肝为主,健脾为辅。《慢性泄泻治疗诸法》[13]中提及:“慢性泄泻多由脾、肝、肾五脏功能失调所致,而尤以脾胃功能失调为主。故治疗慢性泄泻,应从健脾为主,辅以抑肝、温阳之品。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征和精髓,其强调对机体整体状况的认识和对全身阴阳平衡的调节,因此更适于IBS等慢性疾病的治疗[14]
  2 腹泻型IBS中医药疗法
  高文艳等[15]应用健脾调肝温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0例,治疗组40例口服健脾调肝温肾方(由党参10g,白术10 g,白扁豆15g,茯苓10 g,白芍10 g,陈皮6 g,防风10 g,山药10g,炮干姜6 g,肉桂3 g组成)。随证加减:少腹拘急,腹痛明显,肝郁乘脾重者,白芍改为15 g,加甘草10 g;粘液便、脾虚湿重者药学论文,加苍术10 g,薏苡仁15 g;舌质黯,瘀血阻滞者,加川芎6 g;舌苔黄,脾虚夹热者,加黄连5 g,形寒肢冷,阳虚明显者,加制附片5 g。对照组40例口服匹维溴铵片。结果:综合疗效:符合方案集(PPS):治疗组痊愈率为24.3%(9/37),总有效率为81.1%(30/37);对照组分别为19.4%(7/36),80.6%(29/36);金分析集(FAS):治疗组的痊愈率为22.5%(9/40),总有效率为80.0%(32/40);对照组分别为17.5%(7/40)、77.5%(31/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对两组痊愈和显效的病例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例和12例复发或加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敏感性:治疗后两组直肠感知阈值、排便阈值和疼痛阈值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论文格式模板。张声生等[16]将3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辨证论治(中药组)和匹维溴胺(西药组)治疗,疗程4周。中药组辨证分为4型:(1)肝郁脾虚证:方用痛泻要方加减(党参20g、白术15g、白芍15g、陈皮10g、防风10g、白扁豆10g、芡实10g、绿萼梅10g、甘草6g等);(2)脾虚湿阻证: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砂仁6g(后下)、桔梗6g、白扁豆20g、莲子肉15g、生薏苡仁30g、草豆蔻10g、佩兰10g等);(3)脾胃湿热证:方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10g、黄芩10g、黄连6g、甘草6g、苦参9g、秦皮10g、炒莱菔子10g、生薏苡仁30g、白花蛇舌草30g等);(4)脾肾阳虚证:方用四神丸合理中丸(吴茱萸4g、肉豆蔻10g、)补骨脂10g、五味子10g、生黄芪20g、白术15g、干姜10g、甘草6g、黄连3g等)。结果:症状疗效评价:治疗后中药组在腹痛程度积分、排便满意度积分、生活干扰积分以及BSS(IBS病情变化积分表)总积分4个方面优于西药组(P<0.01,P<0.05);总体疗效上,中、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165/173)和81.3%(143/1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项症状腹痛的评价:中、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149/173)和70.3%(121/1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便性状疗效评价:治疗后中药组在每天排便的最多次数、10天中排便急迫感的天数和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3方面均优于西药组(P<0.01,P<0.05)。丁惠娟[17]采用护理干预配合愈肠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00例,愈肠煎基本方:补骨脂、炒白芍、炒白术各15g、肉豆蔻20g、五味子12g、煨诃子8g、炙米壳、陈皮各6g、炒石榴皮、炒防风各10g、茯苓、苡仁各30g。证属肝郁脾虚者,加延胡索15g、青皮6g;脾胃虚弱者加炙黄芪15g、党参20g;寒热夹杂者加黄连3g、黄柏5g;脾肾阳虚者加附片10g,杜仲15g。4周为1疗程。结果:痊愈16例(16%),显效35例(35%),有效38例(38%),无效11例(11%)药学论文,总有效率为89%。李永等[8]应用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辨证加减,针灸和复合行为疗法(生物反馈加松驰法)治疗IBS100例。药用:莲子肉9g,薏苡仁9g,砂仁6g、桔梗6g、白扁豆12g、茯苓15g、人参15g、甘草9g、白术20g、山药15g、白芍20g、陈皮15g、防风20g。辨证加减:腹痛甚白芍加倍,加延胡索12g;滑泻加煨诃子18g,炒升麻9g;泻不止,单用生山药(碾细)60g,生车前子30g,同煮作稠粥服,每日3次;便秘去山药、加郁李仁18g、火麻仁18g、肉丛蓉18g;腹胀纳差加厚朴9g、神曲12g。疗程6~8周。结果:临床治愈62例(62%),显效18例(18%),有效11例(11%),无效9例(9%),总有效率91%。尹玉兰等[18]将107例IBS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心理调节:饮食指导及对症治疗,治疗组(54例)按不同的中医证候分成不同的证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对应的中药汤剂,2组为疗程均为4周。脾虚湿盛型予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扁豆12g、薏苡仁12g、厚朴10g、莲子肉9g、砂仁6g、桔梗6g、淮山药15g、炙甘草10g;肝郁脾虚型予痛泻要方加减:白芍30g、炒白术12g、防风10g、陈皮10g、香附10g、柴胡6g、党参12g、广木香10g、元胡15g、川楝子10g、生甘草5g;肝脾不和寒热夹杂型予半夏泻心汤加减:党参20g、制半夏12g、干姜9g、黄芩6g、藿香10g、大腹皮10g、黄连3g、大枣15g、炙甘草9g;肝郁肠涩型用滋水清肝饮合增液汤加减:生地30g、当归15g、麦冬15g、玄参15g、白芍12g、丹皮10g、火麻仁30g、郁李仁15g、大黄10g、甘草10g、柴胡10g、太子参20g;脾肾阳虚型予附子理中汤加减:熟附子6g(先煎),党参20g、干姜9g、炙甘草9g、白术15g、厚朴10g、香附10g。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彭宏顺[19]从肝郁辨治肠易激综合征48例,药用柴胡10g、防风10g、陈皮10g、白术10g、白芍10g、川芎10g、桂枝6g、白蔻仁10g、木香6g、甘草6g;2周为1疗程。结果:痊愈75.0%(36/48),有效18.8%(9/48),无效6.2%(3/48),总有效率93.8%。
  3 便秘型IBS中医药疗法
  丁泳等[20]应用脾胃逍遥散治疗便秘型IBS64例,两组患者均在心理开导、饮食调整的基础上,对照组60例口服曲美布汀片,治疗组64例予自拟脾胃逍遥散:药物为柴胡10g、郁金10g、山栀子12g、白芍12g、白术12g、川楝子12g、延胡索12g、清半夏10g、厚朴15g、瓜萎仁12g、枳壳15g、甘草10g等。加减:兼肠胃积热者,加大黄(后下);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兼阴虚肠燥者,加生地黄、玄参、麦冬;兼阳虚者,加肉苁蓉、干姜。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76.63%(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比较,临床主要症状(腹痛、腹胀、便秘、焦虑、抑制)的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姚景濂[7]等应用活血化瘀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105例,对照组101例予口服西沙必利片治疗药学论文,治疗组105例予血府逐瘀口服液(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牛膝、柴胡、枳壳、桔梗、甘草等药物组成),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95.05%(P<0.05);两组平均医疗费用比较,治疗组105例与对照组101例分别为875.34元、1341.27元(P<0.05);2组随访期平均症状发生天数比较,治疗组105例与对照组101例随访期平均发生天数分别为16.44天、37.84天(P<0.05)。刘文华[21]应用六味安消胶囊合逍遥丸治疗便秘型IBS32例,对照组32例予口服西沙必利片,治疗组32例予六味安消胶囊(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每次5粒,每日3次;逍遥丸(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产),每次20粒,每日3次。7天为1疗程,3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68.75%(P<0.05),两组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论文格式模板。曹曙光等[22]应用四磨汤治疗便秘型IBS;治疗组35例予四磨汤口服液(10ml/支,湖南益阳汉森制药有限公司产,批号:Z200225044),每次2支,每日3次。对照组30例予口服莫沙比利片,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腹痛、腹胀总有效率分别为65.7%、74.4%;对照组腹痛、腹胀总有效率分别为73.3%、70.0%(P>0.05);两组治疗前后IBS-C患者GVS(立位腹部平片肠道气体容积积分),相关症状比较;GVS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症状积分腹胀频率积分,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小结
  中医学将IBS归属于“腹痛”、“泄泻”、“便秘”、“抑郁”等范畴,发病多因外感时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导致肝郁有气结,肝脾不和,从而导致肠道气化不利,传导失司。其病位虽在肠,但与肝脾诸脏关系密切,其中肝脾不和、肝郁脾虚是主要病机,也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型。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但尚缺乏有力的循证医学依据。IBS发病机制错综复杂药学论文,很难用一种理论或学说以合理解释,胃肠平滑肌及控制其运动的有关神经激素,可能影响结肠功能和促发症状,文献中较重视精神因素及应激事件在该病发病中作用[23]。IBS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及饮食、心理调节等,其中药物治疗安全且有效的证据不多[24]。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时,不是从单纯对抗的角度来解决问题,而是可能从整体上多靶点、多层次来发挥效应,因此在调整机体达成稳态的状况相对要慢[15]。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征和精髓,其强调对机体整体状况的认识和对全身阴阳平衡的调节,因此更适于IBS慢性疾病的治疗[14]。近年来对IBS等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治疗目标不仅是着眼于单纯“治愈”疾病本身,而是更注重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其发作的频率,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故按照常规进行疗效评定的同时,建立包括生活质量在内的多维疗效评定体系,提供中医对疾病生活质量影响的的证据[25]。由于IBS复发的因素较多,因此如何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防止其发生,以期达到最佳效果,将复发率降到最低,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许国铭,李石.现代消化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860~861.
[2]潘国宗,鲁素彩,韩少梅.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学诊断标准的研究[J].中华内科学杂志,1999,38(2):81~84.
[3]詹丽杏,李兆申.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1177~1179.
[4]姚欣,杨云生,赵卡冰,等.罗马III标准研究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特点及亚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5):563~566.
[5]杨静,张声生.疏肝健脾化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9,17(1):29~31.
[6]苏冬梅,张声生,刘建平.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4):468~471.
[7]姚景濂,葛秀群,张建中.活血化瘀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105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15(4):266~267.
[8]李永,王金录.综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8):1087~1088.
[9]谭慧珍,谢军,冯崇廉等.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6,14(3):147~149.
[10]YEO A, BOY DP, LUMSDENS, etal. Asslciation betweena functional polymorphism in the 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and diarhoea predominant irritablebowel synd rome in women[J]. Gut,2004,53:1452~1458.
[11]白立峰,孟雅哲.中医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25例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报,2002,12(17):11~12.
[12]周福生,吴文江,张庆宏.胃肠功能性疾病证型分布的统计分析[J].中华国际医学杂志,2002,2(5):438~442.
[13]王永炎,杜怀棠,田德禄.董建华医学文集(医论)[M].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7.
[14]Yuan R, Lin V.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anap-proach to scientific proofand clinical validation[J].Phar-macol Ther, 2000,86(2):191~198.
[15]高文艳,王长洪,林一帆,等.健脾调肝温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13~17.
[16]张声生,汪红兵,李振华,等.中医药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9~12.
[17]丁惠娟.护理干预配合愈肠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00例[J].四川中医,2007,25(6):109~110.
[18]尹玉兰,董明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1):37~38.
[19]彭宏顺.从肝郁辨治肠易激综合征4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15(14):275.
[20]丁泳,毛水泉.脾胃逍遥散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64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1):73~74.
[21]刘文华,六味安消胶囊合逍遥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06~207.
[22]曹曙光,王建嶂,蔡振寨,等.四磨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气体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94~96.
[23]危北海,张万岱,陈治水,等.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90~791.
[24]Hussain Z, Quigley EM.Systematic review: compleme mentaryand aleernative medicinc in the irritablebowel syndrome [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6,23(4):465~471.
[25]沈芸,蔡淦,孙旭,等.中药复方肠吉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随机对照观察[J].2003,23(11):823~82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