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物的教学难点,也是教学重点,如何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授遗传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是许多生物教师努力探索的教学课题,也是笔者孜孜以求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教学经验和心得,并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和好评。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在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过程中得以产生和发展,又被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所以,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鉴于此,教师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设计中,应充分地挖掘教材内容中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顺利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学以致用”时,将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探究渴望,引发学生强大的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促进学习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之前,可以先根据教材相关内容为学生布置“课前调查作业”,即通过多媒体出示“舌两侧能上卷”和“舌两侧不能上卷”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能上卷的为显性性状,不能上卷的为隐性性状,然后布置学生回家进行“家庭调查和分析”,以备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调查分析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到,利用“基因分离定律”可以正确分析某些遗传现象,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课堂上将要共同探讨的课题“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遗传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在展示相关的资料或图片后,把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和交流。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相关图片,然后提出疑问:“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白化病对肤色正常是什么性状?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那么,患白化病和肤色正常的概率各是多少?……在社会人群中,具有什么关系的人更有可能带有相同的致病基因?……法律为何禁止近亲结婚?……”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就地选取背景材料,并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串,为学生创设了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生物现象的探究式教学情境,有效唤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习难点成为学习兴趣点,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做好生物实验
生物实验活动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生物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初步的探究能力,并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培养浓厚的生物学习兴趣。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在生物教材中加大了实验教学所占的比例,由此可见,新课标重视培养中学生的实验能力。但是,现行教材在实验教学方面的内容还是显得比较缺乏,所以,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在教会学生学会和掌握科学的生物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自己进行生物实验,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熟悉的生物(如豌豆、玉米、老鼠等)作为实验材料做遗传学的生物实验。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种植纯种黄色玉米(可以种在花盆里),当玉米长成高大植株后,观察穗上的性状,利用遗传学理论进行思考和分析,还可以提交讨论,以促进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并最终达到提升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目的。
三、温故而知新,降低教学难度
高中生物知识比较抽象难懂,使得部分学生产生畏学情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高中学生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是建立在初中生物知识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高中生物教材与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在的衔接问题,在初中生物基础知识与高中生物新学内容之间架设连接的桥梁,从而实现从初中生物到高中生物的“顺利正迁移”。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遗传和染色体》这一章节时,可以先将初中生物教材中《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的有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知识作一下回顾,为进一步学习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遗传学的原理和规律作好铺垫。此外,教师在讲授高中生物的遗传学部分的“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时,将不可避免地需要用到数学知识中概率和统计方面的相关内容,而在讲授DNA的结构时,又将涉及物理的力学知识和化学的物质结构等内容。因此,当教学内容需要以前的基础知识作铺垫时,教师应提前“架好桥梁”,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教师在针对高中生物中的遗传学内容进行教学时,应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做好生物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不仅具有科学知识,而且具备综合能力,以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作者:吴文百 来源:教师·上 2012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