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遗传学论文

遗传学教学反思与改革

2016-06-11 15: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遗传学是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随着现代遗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遗传学不仅贯通于生命科学的各个学科,而且巳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与人类生存和健康建立起极为紧密的关系,农学、医药学、法科学以及能源和环保科学等的深入发展均有赖于遗传学的理论发展和技术创新,遗传学教学担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目前髙校遗传学课程和教学体系存在以下不足:(i)经典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较完善,但缺乏与现代遗传学同步的前沿性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理论和实际脱钩,应用性强的课程特点无法体现和突出;(2)缺乏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的教学内容体系,偏重一般的经典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全而不精,专业特色不强,且相关课程间交叉重复内容多,制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考核形式和办法不够完善灵活,过分强调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笔试成绩,而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考察不够;(4)缺乏协调健全的科研训练和技术应用训练平台和运行机制。以上不足在办学基础薄弱,经费不足,科研落后的地方院校尤为严重。不仅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更严重制约应用性、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因此,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更新教学理念和模式,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学管理体制,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髙素质应用性人才,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紧迫课题


  1.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


  以往的遗传学课程体系具有内容经典、体系健全、理论结构完善、实验技术成熟等诸多优势,随着现代分子遗传学理论和实验技术的不断涌现,课程本身的不足也逐渐暴露,教材老化陈旧,实验条件简陋、技术落后,与学科前沿发展和现实应用严重脱节,给学生造成学而无所用的错觉。再加上教学形式刻板乏味,“上课打瞌睡,课后抄笔记,考前背笔记,背会就学会”成为普遍现象。因此,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是改变遗传学教学现状的首要任务。


  1.1合理选用教材和参考书,并结合最新学科动态,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目前国内出版的遗传学教材有近百部,而且很多院校的教师也在积极编写教材,每部教材都渗透了编写者对遗传学科的独到见解,但一方面教材出版从时间上要滞后于学科本身的发展,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无法进入教材;另一方面,教材编写风格大多力求内容准确无争议,一些最新的未经验证的发现发明无法及时进入教材与读者会面;再者,生命科学相关专业都开设遗传学课程,各专业的专业特点要求无法在通用的教材中很好地体现。因此,合理选用教材至关重要,一般而言,教材应包含最新的阶段性的研究进展,同时要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合理取舍和突出某些内容,反映出专业特点。


  1.2合理整合和优化课程内容和体系。根据课程特点,通过教研活动和课程组集体备课,科学整合和优化课程内容,明确课程内容的归属,减少课程间相同内容的重复,按照学科发展和学生认知规律理出线索,构建课程有机框架结构。另一方面逐渐构建以普通遗传学为核心的课程群,既有纵深方向反映学科发展动态的课程,如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也有横向反映学科交叉和边缘的课程,如微生物遗传学、细胞遗传学、毒理遗传学等专业选修课程以及文化素质选修课程一遗传学与社会、医学遗传学、遗传学与优生等,努力适应个性化教育需求,使兴趣各异的学生都能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机会。


遗传学


  1.3突破教材和课堂的局限,充分利用庞大的网络资源和学生的在线阅读偏好,扩展知识体系。教师应从课堂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人到搜集筛选优秀的网络资源,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并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做充分准备,设法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的角色不只是教会学生巳知的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探索和获取未知的知识和技术。通过教师培训、进修、学术交流,更新观念,提高师资队伍整体业务水平和学术造诣,实现课堂教学的技能提升,达到课堂教学的艺术升华,使学生因兴趣而学问,因实用而求索^


  2.革新教学理念和考核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遗传学理论和技术的飞速发展,遗传学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范围不断延伸,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学以致用是学习的原动力,刻板的教学内容和教条化的教学方式巳越来越暴露出其脱离实际的弊端,因此,作为专业课程教师必须与B寸俱进,改变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和考核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据此,遗传学课程组在精品课程建设之初,就提出了“注重基础、强调应用,重视实验、强化素质”的教学理念,并在精品课建设过程中践行这一理念。


   2.1改革教学形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内容优化的同时,教学方法也要做相应的调整。传统的遗传学教学,多为教师满堂灌,生怕讲得不够多、不够细、学不会,殊不知学生上课没激情、打臆睡、注意力涣散,教师身心劳累,学生耳目疲意,课程结束了还没学会。教学中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和接受情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引发了教育工作者对于教学的许多深刻的思考,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髙学生学习的效益,成为普遍关注的课题,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求教师有更充分的知识技能准备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不仅要做好知识的传授,更要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学习活动的引导,答疑解惑的启发,真正让学生成为最好的主动学习者,在自我掌控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良好的吸收内化。适应学生阅读习惯的网络化改变,课程组因地制宜,将精心准备的讲义、课件等教学资料上传至网络,课后学生可以随时补遗检漏或复习巩固,而且可以通过QQ群实现较大范围的交流互动。此外,课程组还精挑细选部分章节的课程内容,请学生小组自主申请试讲和别组同学补充,教师适时引导和总结,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了师范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2.2增加课堂研讨比重,由灌输式教学转变为问题式、启发式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介绍课程体系的知识结构框架和关键性理论和知识点,突出其实践应用的成就和途径,明确已经成熟的理论和技术,提出目前的研究、应用热点和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根据兴趣和专业需要去主动探索思考,从中悟出答案,获得成就感,并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扩展知识体系,使学生从知识储备型学习转向探索实用型学习。鼓励学生小组就指定课程内容之外的某一项科研进展、科研动态或新技术等试讲并记人课程考核成绩,使学生成为知识构建和信息加工的主体,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拓展了知识视野,唤起学生的时代感和责任感。


  2.3改革考核形式和方法,使其成为过程而非目标。传统的课程教学将考试作为最重要的内容列人教学计划,教师在课堂内容上循规蹈矩、守旧刻板,教学为了考试,学生则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学习为了考试,考试成为师生共同关注的终极目标,似乎考过了就教好了也学会了。殊不知考试只是一种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而已,错误的导向必然会驱使学生通过简单的识记去达到目标,知识得不到内化,更无从谈及知识应用和能力培养。因此,革新理念,改革考核管理制度和考核形式迫在眉睫,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相互补充的多元化考核形式,考核的侧重点也向平时的表现、能力、素质等的考察倾斜。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学管理人员提高业务素质,更新观念,从制度上给予相应的保障,准许灵活多样的多元化考核形式和成绩评价方法进人学生的学业评价体系。

  

  3.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强化技能训练和服务社会意识


  廊坊师范学院在实验课程和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工作,形成反映时代特点、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多层次性和实用性的实验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能受到全方位、多层次的课内实验技能训练和课外实践锻炼,并在实践和科研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的科学思想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将实验课程从附属于理论课的传统模式中剥离出来,单独设课是我院实验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课程内容的设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充分考虑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知识模块,同时兼顾层次上的渐次深人,实验项目设置充分体现由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渐次深人的层次要求。除课堂实验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技能训练平台,主要包括课外尝试性实验、自主创新性实验、协助教师科研等,同时实行实验室全方位多层次的全天候开放,逐步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3.1整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通过科学融合,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等研究探索性实验项目的比例,减少独立的验证性实验项目比例。目前许多院校非常重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这就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不只是简单的实验前准备和课堂示范监控,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形,做更为精细的安排和组织,对方案设计的评价修正、实施过程的监控指导、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交流,实验效果的评价总结等等都需事先做全盘的布局。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分工协作情况、时间进程安排等,同时还要有相应的实验室管理平台,许多实验需要占用课后时间,开放实验室方可保证学生自主安排实验时间和进程。


  3.2完善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实验过程监控,完善实验课程考核制度和效果评价体系。建立实验过程、结果、效果兼顾的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结果分析评价能力和改进、创新能力等多项指标[11]。


  3.3积极创设实验教学环境,进一步完善开放实验室建设,建构以课内实验、开放实验和自主实验、毕业论文、参加教师科研等层层深人的立体化能力训练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协作意识、科学思维、综合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操作技巧、创新意识等科学实验素质为主要导向,鼓励教师指导并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比赛和创业训练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3.4发挥师生各自优势,巩固、发掘并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和科研合作伙伴,促成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科研教学服务于社会的目标。


  4.结语


  遗传学作为生物学、农学、医学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改革应该因地制宜,无法机械照搬他人经验,要依据专业特点和学校的定位模式,结合培养目标渐次开展,通过优化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达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寻求与实践应用的结合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团队协作意识。使更多的毕业生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而顺利就业,更多的毕业生能为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和思想基础,更多的毕业生能胜任地方经济建设的重任。


                       贾永红,张江丽,冯雪,孙艳香,王聪艳,张志达

                           (廊坊师范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