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外科学论文

烧伤专家谈烧伤

2023-12-09 09:2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雷晋,主任医师、山西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太钢总医院副院长、山西省烧伤救治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常委、山西省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会长、美容整形医师协会副会长、山西省烧伤临床质量控制部主任、山西省烧伤整形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冶金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外科学会营养学组副组长、太原市美容整形及烧伤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省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专家抢救组成员。


  作者:任庆兰


  据报道,在上海11.15火灾中,表现出部分居民在面对灾难时,在如何自防自救及应急能力存在缺失。在面对着突然袭来的爆炸、火灾,人们往往因为惊慌而手足无措、或者做出很多不利于逃生、不利于健康的举动。烧伤的自救是否及时,对以后的治疗、预后和转归都有重要影响,因此,了解一些烧伤自救知识就如多了一份人生保险。本期我们特邀山西省著名烧伤专家、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太钢总医院(山西省烧伤救治中心)院长雷晋为我们解答有关烧伤自救知识。


  记者:据了解,上海“11・15”火灾事故伤者的烧伤面积多数并不大,但以吸入性损伤为主?


  雷晋:是的,在许多火灾事故中,除了可以导致众所周知的躯体烧伤外,很多人都因为惊慌呼叫而吸入了很多烟雾、化学物质,大都合并吸入性损伤,导致死亡。资料表明:火灾现场死亡原因中约有60%烧伤病人的死因不是烧伤致死,而是现场缺氧或有毒烟雾吸入窒息酿成的肺损伤所致。在火灾现场,浓烟比明火更可怕。


  烧伤患者特别是大面积烧伤和严重颜面烧伤患者,常合并吸入性损伤。


  吸入性损伤的病人,休克和败血症的发病率高,呼吸系统并发症多。同样面积和深度的烧伤病人,合并吸入性损伤者死亡率明显增高。随着烧伤防治技术的改进,烧伤病人休克和感染的发病率、病死率均有所下降,而吸入性损伤则成为当前烧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占烧伤病人死亡总数的20%~84%。


  在可能发生火灾的环境中工作时,建议带面部防护罩或口罩;烧伤后应就地卧倒滚动灭火,不可奔跑、大声呼喊;爆炸燃烧时,应立即俯卧于隐蔽物的后面,或背朝爆炸中心,用冷水甚至尿液浸湿物品(毛巾等)遮盖口鼻。


  记者:何谓吸入性损伤?


  雷晋:所谓的吸入性损伤是指热空气、蒸气、烟雾、有害气体、挥发性化学物质等致伤因素和其中某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被人体吸入所造成的呼吸道和肺实质的损伤以及毒性气体和物质吸入引起的全身性化学中毒。上海大火中事故现场违规使用大量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是导致大火迅速蔓延的重要原因。大楼外立面上大量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燃烧速度快产生剧毒氰化氢气体,是导致多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吸入性损伤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热损伤,吸入的干热或湿热空气直接造成呼吸道黏膜、肺实质的损伤。


  二是窒息,因缺氧或吸入窒息剂引起窒息是火灾中常见的死亡原因,由于在燃烧过程中,尤其是密闭环境中,大量的氧气被急剧消耗,而产生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使伤员窒息。另一方面,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可产生一氧化碳,含氮物质不完全燃烧可产生氰化氢,两者均为强力窒息剂,吸入人体后可引起氧代谢障碍,导致窒息。


  三是化学损伤,火灾烟雾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粉尘颗粒和各种化学性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可通过局部刺激或吸收,引起呼吸道粘膜的直接损伤和广泛的全身中毒反应。


  记者:怎样防范吸入性损伤呢?


  雷晋:与皮肤烧伤相比,吸入性烧伤有很大的隐蔽性。气管的水肿是渐进的,72小时内都存在因气管黏膜水肿和喉头痉挛引发窒息的危险。吸入性损伤来势凶猛,却在一开始不易被人重视――伤者的体表也许毫发无伤却已经死去。还有些吸入性损伤者,尽管离开了火灾现场,在伤后的几小时到一周内,气道坏死黏膜组织脱落导致气道狭窄、阻塞,肺间质水肿,通换气功能障碍,呼吸费力,如果情况进一步恶化,由缺氧而导致的各脏器衰竭接踵而来,全身感染,休克等。防范吸入性损伤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减少烟气的吸入:尽快找到水源,用湿毛巾或布蒙住口鼻,关闭或封住与着火房间相通的门窗,减少浓烟的进入。有消防龙头的,可自行打开,大量喷水,以降低浓烟温度,抑制浓烟蔓延速度。


  二是从烟火中出逃:如烟不太浓,可用水浇湿的棉被、毛毯包裹,俯下身子行走。如为浓烟,须匍匐前行,在贴近地面30cm的空气层中,烟雾较为稀薄。高层建筑的电梯间、楼梯、通气孔道往往是火势蔓延上升的地方,要回避。烟火上行,人要下行。


  三是发现伤员后,要迅速帮助伤员脱离火灾现场,将其置于通风良好的地方,清除口鼻分泌物和碳粒,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条件者给予吸氧,判断是否有窒息剂如一氧化碳、氰化氢中毒的可能性。


  若看到鼻腔和口腔黏膜红肿,鼻毛烧焦炭化、口呈“鱼嘴状”、声音嘶哑,发出“沙沙”的呼吸声,并诉说呼吸困难、痰多,特别是痰中混有黑色炭化颗粒或煤灰时,则烧伤就涉及到呼吸道了。此时一定要立即送至就近医院急救。途中要严密观察,防止因窒息而死亡。火灾发生1~2天后,应密切观察伤员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记者:烧伤后自救很重要,请问烧伤后怎样正确自救呢?


  雷晋:烧伤后对创面进行科学合理的早期处理,以降低烧伤造成的损伤很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热力烧伤是最常见的,约占各种烧伤原因中的85%~90%。热力烧伤现场急救最基本的要求,首先是迅速脱离热源,脱去燃烧的衣服或用水浇灭身上的火。可以就地打滚,靠身体压灭火苗或由他人帮助,用身边不易燃烧的材料扑打,或用被子、毯子、大衣等覆盖以隔绝空气灭火。切忌奔跑呼喊,因为奔跑会产生风,风助火势,火借风威,会使火越烧越旺。同时喊叫会将火焰和烟雾吸入呼吸道,加重吸入性损伤。


  如果一时难以脱离现场,可以用湿毛巾捂在嘴上,防止有毒气体吸入,注意保持身体的低姿势,尽量靠近可以透空气的门窗。对于小范围的局部烧伤,可以用自来水冲洗或井水浸泡,在可以耐受的前提下,水温越低越好。一方面可以迅速降温,减少热力向组织深层传导,减轻烧伤深度,另一方面可以清洁创面,减轻疼痛。不要给烧伤创面涂有颜色的药物如红汞、紫药水,以免影响对烧伤深度的观察和判断,也不要将牙膏、油膏等油性物质涂于烧伤创面,以减少创面污染的机会和增加就医时处理的难度。如果出现水泡,要注意保留,不要将泡皮撕去,同时用干净的毛巾、被单等包敷,避免去医院途中受到污染。


  化学烧伤的急救与热力烧伤的急救原则相同,尽快脱去致伤物质浸渍的衣服,并立即用清水冲洗20~30分钟,消除残存的化学物质,不要因等待应用中和剂而耽误冲洗时机。任何中和剂的使用都会产生热量而加深烧伤,有些中和剂本身也有损害作用。如果头面部化学烧伤时,应特别注意有没有眼睛烧伤,要优先冲洗眼睛,注意不要使冲洗液流入眼内。


  电烧伤的急救关键是切断电源。一时不能切断电源时,用绝缘性能比较好的物品如木棍、竹竿、塑料制品等拨开电源。在电源切断之前,急救者不能接触伤员,以免自身触电。如果发现伤员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做心外按摩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待心跳呼吸恢复后即刻转送就近的医院处理。


  对于危重烧伤病人,原则上应以就地治疗为主。因为危重烧伤病人休克发生率高,发生的时间也早,有的病人在伤后两小时就会发生休克。如果没有经过复苏补液就匆忙长途转送,由于颠簸,加上途中治疗不及时,就会使伤情恶化,加重休克。有的可能途中死亡,有的送到医院后,会因休克时间过长,缺血缺氧严重,暴发全身性感染,引发各种内脏并发症,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对于口渴的病人,可以少量多次口服含盐的液体,不要在短时间内服用大量的白开水,以免引发脑水肿和肺水肿等并发症。


  记者:什么是烧伤的“二次损伤”?


  雷晋:就是以上所说的往创面上涂酱油、碱或盐等,不科学的急救方法会加重烧伤者后期治疗难度。在许多烧伤事件中,由于急救中的一些不恰当做法,给烧伤者带来一些“二次损伤”。在烧伤早期救治中,千万不能用酱油、牙膏、红汞、紫药水作为止血或者疗伤“药物”,这种做法可能会影响到医生对于烧伤深度的观察和判断,也会增加创面感染的机会,而感染正是烧伤者面临的大敌之一。同时,要注意观察烧伤者是否合并有摔伤、外伤等其他伤害,以避免在救助过程中加重伤情。


  近年来,公共场所火灾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如酒店、酒吧、歌厅、夜总会、超市商厦、高层住宅等。所以,每个公民都必须掌握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无论逛商厦、去歌厅,尤其住高层,都要首先了解该建筑内的消防出口及安全疏散通道所在位置。高层住宅楼梯通道,多是火灾公共逃生通道。每个居民,都应自觉维护楼梯通道的清洁通畅,尤其不能在楼梯通道上堆放易燃杂物。


  总之,现场自救或急救应牢记或贯彻以下5个字,即:“脱、泡、包、盖、送”。“脱”:冷静沉着,千方百计、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去被燃着的衣物。“泡”:尽可能快的接近水源(水池、池塘),浸泡被烧伤的患处,或用自来水冲泡,如果是一个肢体或躯干局部,最好浸泡20~30分钟,可有效减轻烧伤深度,如果面积较大,浸泡时间过长会加重休克。“包”:用清洁的毛巾或内衣简单包扎被伤处,切忌涂抹任何非烧伤药物。如有复合伤(骨折、皮肤切割撕裂等外伤)给予木板、树棍简单固定包扎。“盖”:将身体用棉被等覆盖保暖。“送”:及时送往就近医院及时救治或转送。本文来自《中华烧伤》杂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