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外科学论文

浅谈高校的电子政务建设

2015-08-31 11: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近半个世纪以来,科技飞快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年,数据存储发生了爆炸性的增长,数据挖掘为解决信息量过大而人们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用于图像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图像内容的表示、存储和检索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难点。本文结合图像数据挖掘的历史背景,对图像数据挖掘的基本过程和常用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图像数据;数据挖掘;常见方法;探讨
1.背景
  中共中央十七大提出“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2010年10月,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进一步提出了“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的总体要求。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中分别在农业科技、企业技术、交通运输、数字城市建设、社区建设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加快信息化发展的具体要求,在“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中专门指出“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和完善网络行政审批、信息公开、网上信访、电子监察和审计体系”,针对高校电子政务在 “教育发展重点工程” 专栏中提出了“建设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公共服务平台”的总要求。通过电子政务实现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行政管理创新, 并逐步形成新型行政管理模式可以说是大势所趋。
2.高校电子政务与纸质办公比较
  传统的纸质办公有三大缺点:一是耗纸,以南通某高校为例,每年接收各级政府、行政机关来文2000份以上,平均每份8~10页,这还不包括各类简报、通讯等阅文,此类文件少则数十页多则四五十页,加上学院上报的各种请示以及下发给各系部的文件每年仅院长办公室耗纸约四万张,学院其他各系部、各部门在办公所耗纸张更是不计其数。
  二是耗力,没有电子政务,高校接收上级文件大多采用邮寄和自取两种方式。各类高校每天来自各级政府、上级行政机关的来文约20份左右,收发室工作人员必须签收、分类、分发,办文的工作人员还要花费大量精力办理文件,有的机密文件还必须到市机要局自取,路上花费的精力也是可想而知。若是发文,则需要花费较多精力去多层套打、装订、写信封、装信封,在发文过程中因手续繁琐,难免发生错误。
  三是耗时,无论是发文还是收文,经过印刷、装订、邮寄到收信,收信后办理文件,一整套流程所用去的时间是可观的,遇上节假日耽误的时间则更多。如果碰到紧急的公文,效率问题将会凸显。
  电子政务的使用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容量大、速度快,现如今大部分高校在校园网配置方面大多使用的是以光纤为传输介质的教育网,加之办公自动化设备的普及,因此无论是多少页纸的公文在电子政务上传输都只要几秒种。假如省教育厅面向高校需召开紧急会议,省教育厅9点通过电子政务向全省高校发出通知,10点召开全省高校党委书记、院长的电视电话会议,10点钟全省各高校纷纷通过视频系统学习省厅精神,无一缺席。
  二是使用简便,电子政务工作平台从拟文、发文到收文、阅办,都设计了较详尽的操作功能,使用极其简便,加之采用了电子印章和统一制发的CA证书,可靠性和安全性都得到了保障。各高校公文收发员又大多有较好的办公自动化基础,学习能力强,适应电子政务平台速度较快,使得以前要花几小时乃至几天才能完成的工作,只要动动鼠标和键盘,几分钟甚至数十秒就解决问题了。
  三是节约大量资金。高校每年要花费相当数量的资金用于公文的印刷、处理,电子政务的广泛使用为高校节省了印刷、邮寄、传真以及各种办公耗材等一系列费用。据不完全统计,一个普通高等院校,因电子政务的推广,每年可节省资金数十万元。
3.意义
  教育电子政务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电子政务和各级各类学校的电子政务,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电子政务特指高等院校的电子校务,是指高校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实现公文、信息传输无纸化,提高院系和部门的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方便师生员工方便快捷地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参与决策,更好地实现校务工作的现代管理[1]。
  首先,高校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是高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已经呈现了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二是强调发挥其服务功能。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把电子政务的建设重点放在面向人的服务、面向个体的服务上,把公共社会服务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出发点。高等学校要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提高公共服务尤其是电子政务的公共社会效能,这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一致的。
  第二,高校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是推进高校信息化的关键因素。要把推进信息化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准确把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实现信息化与学院发展融合,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模式的结合,大幅提高信息化对高等教育的贡献率。
  第三,高校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是规范校务行为、提高办公效率的创新工程。对学院管理职能部门来说,要实现资源整合、协同办公,强化互联互通;对普通教师和学生来说,要坚持以人为本、方便办事,强化在线服务。
4.高校电子政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尽管近年来高校电子政务取得了实质性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一、认识不够。高校电子政务建设认识不够不仅仅指普通教师或者行政人员,甚至有的领导干部思想观念还没有转变,盲目追求当前效益,忽视长期软硬件的投资,对自身电子政务工作水平更是有待提高。部分工作人员对传统工作方法的依赖,难以树立创新意识,对于电子政务的应用在潜意识里有排斥心理。二、注重建设,轻视应用。在高校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大部分高校普遍偏重硬件投入。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过多地偏重于硬件建设,软硬件发展不匹配、不协调。发展的不协调导致高校电子校务建设中的巨大浪费,制约了发展。但是,目前这种“重硬轻软”现象正在逐步改变,各高校已经意识到信息资源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的重要性。三是协同能力不够。目前各高校的电子政务平台更多的还是在高校与上级的文件流转,高校与普通师生员工的校务公开等几个方面,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其他行业尤其是就业用人单位之间横向资源共享不够[2]。
高校电子政务的应用与发展,面临着各个层面的阻碍,针对 目前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现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是加强党政领导,实行“一把手”工程。高校电子政务的推行必须与学校各部门的职能结合起来,简化行政业务,改变传统的处理行政事务的程序和方法,提高办事效率。只有学校的各级党政领导对电子政务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保证电子政务的有效推行。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手续。各高校必须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单位的电子公文交换工作制度、电子公文的审核制度、安全制度、网络管理制度等,确保电子政务的严肃性和安全性。建立相关的值班制度,对紧急、重要的公文或事情做到及时办理,不得在交换环节上延误处理时限。
  三是加强安全意识,确保管理行之有效。电子政务涉及机密文件、电子印章的管理等,使用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专人负责。尤其是电子印章,同实物印章一样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管理和使用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四是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效率。高校电子政务的实施,首先要加强人员培训。电子政务对高校相关行政管理人员的办公自动化水平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各高校必须建立有关信息化培训机制,加强技术培训,通过专业进修、建立学习小组、网络课程等多种形式针对不同对象开展不同层面的技术培训。其次要加强人员管理。一般高校都有网管信息中心,有一定的技术力量,行政人员也不乏计算机水平较高的人员,通过培训很快可以入手,关键是合理有效的配置参与到电子政务建设的有关人员,实施绩效管理,加强监督,提高工作效率。高校电子政务的推行必须通过系统学习,加强管理,建立一支训练有素、专业技能过硬、管理水平较高、相对稳定可靠的技术队伍,保证高校电子政务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正常运转。
  高校电子政务推广必将开拓出全新的研究、发展与应用领域,它将实现学校资源数字化、教学现代化、通信网络化、办公自动化、管理科学化,由此带来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组织、教育评价、德育工作等从观念到实施的全面转变,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都有义务为推广高校电子政务做出贡献。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