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18例

2015-08-04 08: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浅析数字化三维钛网治疗各种原因造成颅骨缺损的优越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颅骨缺损患者,在颅骨缺损3个月~4年内行颅骨缺损成形术,术前均对所有患者进行头颅CT扫描,计算机整合CT相关数据,对患者的颅骨缺损部位进行三维成像,将数据传至数字化颅骨修复体制造公司对钛网进行精确塑形。结果:18例患者均达到了外形和功能的理想康复。结论: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术以其手术时间短、组织创伤小、钛合金头骨与缺损部位的精确结合及手术医生劳动强度低等特点,逐渐在基层医院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其明显的优越性,使颅骨修补手术取得革命性的进步。

关键词:数字化成型;三维钛网;CT图像重建;颅骨缺损;修补
    大部分颅骨缺损的发生是由开放性颅脑损伤或火器性穿透伤导致,有一小部分颅骨缺损是由手术减压或有颅骨切除而残留骨缺损造成。笔者对18例颅骨缺损患者,在颅骨缺损3个月~4年内行颅骨缺损成形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行颅骨成形术患者18例,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18~55岁,平均37岁。缺损部位:额颞部10例,额颞顶部5例,颞顶部2例,额顶部1例;双侧缺损2例,单侧缺损13例。缺损面积(8 cm×10 cm)~(14 cm×16 cm),平均11 cm×13 cm。修补时间:第一次手术后3~6个月11例,7~12个月4例,2年2例,4年1例。

1.2  方法:术前对所有患者行头颅CT薄层扫描,层厚2 mm,经计算机整合CT数据,对颅骨缺损的部位进行三维成像,将数据传至数字化颅骨修复体制造公司,然后使用无模多点成形技术对三维钛网进行塑形,由数控铣床直接对钛网进行无模压制,根据缺损的具体大小裁剪成形钛网,使成形钛网超出骨缘0.5~1 cm,经过有效的表面处理后送手术室消毒备用[1]。手术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经原手术切口入路,手术选择在帽状腱膜下或头部的肌层下,这样有利于修补材料的固定,对外观的影响也小,还不会因皮瓣太薄而出现头皮损伤使材料外露。但是肌层下分离难度大,出血多,术后易合并血肿,因此术中要严密彻底的止血;其次还要保护好硬膜,防止损伤硬膜,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脑脊液漏等。术中一旦硬膜破漏,立即严密缝合。钛网数字化成形术不受手术部位的影响,它使材料与骨窗自然贴合。修补材料固定后中央悬吊硬脑膜2~3针,减少死腔,防止积血积液。皮瓣缝合时必须分层缝合,对合整齐,术后伤口加压包扎。术后伤口引流管放置1~2 d。术后10~14 d拆线。术中操作要准确、小心,止血宜充分、彻底,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围术期时要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来预防感染发生。感染时需要高度重视患者全身状况、手术室人文环境和颅骨修补材料[2]

2 结果

患者住院时间11~15 d,平均13 d,18例患者的颅骨缺损均得到了良好的恢复,术后没有切口感染和皮瓣下积液病例发生。取得了满意的塑形效果,钛网覆盖相对稳定,切口和毛发生长良好。头颅外形对称,头部正面观察对称适中,所有患者对美学效果都相当满意。术后进行了为期半年的随访,患者的远期效果也相对较理想。

3 讨论

3.1  手术指征:①颅骨缺损直径在3 cm以上;②缺损部位对美观有重大不良影响;③会有长时间的头昏、头痛等症状发生,而且通常情况下很难得到缓解;④脑膜—脑瘢痕形成同时还伴有癫痫发生;⑤有严重的精神对工作与生活有影响。一般在首次手术后3~6个月进行手术,开放伤口已经合并感染者,修补手术至少推迟到伤口愈合半年以上再考虑[3]

3.2  优越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术由于制造的钛板与颅骨镶接更吻合,使颅骨修补达到了生理解剖形态上的成形,特别是使前额、眶上缘、颞窝处颅骨缺损达到满意的整形效果。手术后钛板通常情况下不会有翘起发生,只需要少量钛钉即可将钛网妥善固定。术中操作简单方便,术中不需要再行修剪塑形,明显缩短了麻醉和手术时间,可大幅度地降低了感染的风险和术后并发症,提高了塑形满意度,消除了修补材料存在的组织相容性差、易感染、易形成皮瓣下积液等缺点。

4 参考文献

[1] 郭永川,索  新.颅骨修复体数字化塑形在颅骨成形术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21(4):252.

[2] 赵继宗.神经外科手术精要与并发症[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53.

[3]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7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