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效

2015-07-28 18: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择期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和单纯丙泊酚麻醉,观察麻醉效果,记录注药前(T0)、术中(T1)及苏醒时(T2)患者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丙泊酚的总用量及苏醒时间。结果:试验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BP、SpO2明显降低,与试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试验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用量,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试验组苏醒时间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的发生率对照组均高于试验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结肠镜检查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关键词 丙泊酚 瑞芬太尼 结肠镜检查
  中图分类号:R614.24; R574.6; R9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23-0019-02
  纤维结肠镜检查是临床上用于肠道疾病早期诊断、治疗的常用方法,但由于肛门皮肤黏膜的高敏感性以及推进结肠镜时的气体膨胀和机械牵拉,常使患者因剧烈的疼痛而不能耐受,严重者或因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而导致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单纯丙泊酚麻醉因为镇痛作用弱,导致患者术中躁动,术后腹痛的发生率高,而盲目增加丙泊酚用量,又容易引起呼吸抑制和循环抑制,延长苏醒时间,增加麻醉风险。瑞芬太尼为新型短效阿片μ-受体激动剂,镇痛作用强,起效和消除迅速,本研究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下无痛结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至12月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25~65岁,体重48~75 kg,ASA分级Ⅰ~Ⅱ级,排除有困难气道、药物过敏史、严重高血压病史以及心脏、肺、脑、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疾病史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常规禁饮、禁食、清洁肠道,无术前用药。入内窥镜室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取左侧卧位,中流量鼻导管吸氧,准备好并且仔细检查麻醉机、麻醉面罩、紧急气管插管装备和急救药品,连续监测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试验组静脉缓慢推注瑞芬太尼0.6~0.8 μg/kg,接着缓慢推注丙泊酚1.0~2.0 mg/kg,对照组静脉推注丙泊酚2~2.5 mg/kg,20~25 s内匀速推完。两组均待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呼吸平稳后开始进镜检查。术中根据患者的HR、BP和体动反应判断麻醉深度,追加麻醉药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试验组可追加瑞芬太尼20~30 μg,对照组可追加丙泊酚0.3~0.5 mg/kg。术中如出现一过性呼吸抑制,当SpO2<90%时,则采用密闭面罩加压给氧和手控辅助呼吸纠正缺氧至患者呼吸恢复正常,如血压下降低于基础值30%,可静脉注射麻黄碱5~10 mg,心率减慢至55次/min以下时给予阿托品0.2~0.25 mg单次静脉注射,肠镜到达回盲部准备退镜时停药。结肠镜检查结束后将患者送至恢复室,监护至患者意识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无头晕、恶心、呕吐,在成人陪同下离院。
  1.3 观察指标
  入室连续监测BP、HR、SpO2,比较注药前、术中和苏醒时的变化;观察术中的肢动反应,肢动反应分3级:1级,无肢体活动;2级,肢体无意识活动,不影响检查操作;3级,肢体有目的的活动,不能进行检查;由麻醉医师和结肠镜检查医师评估麻醉效果;记录丙泊酚用量和苏醒时间。
  1.4 不良反应观察
  观察术中有无发生呼吸抑制、血压下降或迷走神经反射等情况。
  1.5 统计处理
  应用SPSS 13.0数据处理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方差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
  试验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肢动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见表1。
  2.2 麻醉安全性
  对比两组患者在注药前(T0)、术中(T1)和苏醒时(T2)的BP、HR和SpO2变化:T0时两组SBP、DBP、HR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时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BP、SpO2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HR和SpO2均稍有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3 丙泊酚用量和苏醒时间
  试验组丙泊酚用量(85.5±12.6)mg,对照组用量(162.8±15.5)mg,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试验组苏醒时间(2.5±0.36)min,对照组苏醒时间(4.06±0.74)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
  2.4 不良反应
  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的发生率对照组均高于试验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3。
  3 讨论
  结肠镜检查有利于肠道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了保证检查过程的安全、舒适和减少并发症,无痛技术日益普及。理想的麻醉应该操作简便、效果满意、苏醒迅速、无并发症、苏醒即可自行离院。丙泊酚是作用时间短、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有效的静脉麻醉药,但镇痛效果弱[1],常用于门诊无痛检查及短小手术的麻醉[2]。结www.dylw.net 第一论文网肠镜检查中,结肠镜在通过脾曲和肝曲等部位时产生强刺激,单纯应用丙泊酚往往因麻醉效果不满意而增加剂量,易引起呼吸抑制和循环抑制[3],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尤其是老年患者和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更为显著,其机制与丙泊酚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直接抑制心肌以及对心血管神经反射的抑制作用有关[4]。
  瑞芬太尼为人工合成的超短效μ-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镇痛作用强、起效和消除都很迅速、可控性强等优点[5],常用于全麻诱导及维持,缺点是和丙泊酚一样有呼吸抑制作用。本研究中,所有麻醉均在完善的呼吸监测和呼吸支持下完成,而联合用药弥补了丙泊酚镇痛不足的缺点,术中和苏醒期更加安静,便于麻醉管理。同时联合用药明显减少了丙泊酚的用量,苏醒时间缩短,麻醉的可控性更强,安全性更高。需要注意的是,因

[1] [2]  下一页

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对呼吸和循环抑制的风险不可避免,本研究排除了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肥胖症伴呼吸循环系统症状以及其他预计麻醉后可能有上呼吸道梗阻的患者。
  综上所述,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结肠镜检查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 现代麻醉学[M]. 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481-487.
  [2] 杨承祥. 麻醉与舒适医疗[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1: 137.
  [3] 李红灵, 邓云坤, 胡浩. 老年患者1 465例无痛胃镜检查分析[J]. 贵州医药杂志, 2006, 30(2): 158-159.
  [4] 王放鸣. 异丙酚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1995, 16(4): 236-237.
  [5] 张析哲, 孙义, 宋健楠, 等. 瑞芬太尼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1, 27(1): 75-76.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