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两种术式在闭角型青光眼中的疗效的效果观察

2015-07-28 18: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术式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中的疗效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150例(155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眼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75例(采用超声乳化治疗)。对照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视力、视野水平变化及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眼压、视力、视野水平比较(t=312、345、401,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手术后眼压、视力、视野水平比较(t=562、485、498、502,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χ2=501、532、432、421,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超声乳化治疗青光眼较眼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好具有眼压、视力、视野水平变化良好的特点。
  【关键词】
  两种术式;闭角型;青光眼;意义
  
  在眼科疾病中眼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极为常见及多发病[1],本病多是因为虹膜增厚、变形而导致眼小梁网被堵塞,使虹膜与小梁网发生粘连,瞳孔阻滞,房水受阻,房角关闭后引起的眼压升高的一种青光眼, 所以高眼压是其主要特征[2]。青光眼患者有发生失明的危险,为了挽救患者残余视力,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3]。目前,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最经典而常用的手术为小梁切除术[4]。但目前很多医院开展超声乳化技术,该技术具有微创等特点。本研究应用两种手术方式来证实超声乳化技术越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2月至2012年3月本院眼科住院的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左眼30例,右眼25例、双眼15例)(眼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75例(左眼25例,右眼25例、双眼25例)(采用超声乳化治疗),其中青光眼病史25年,平均2年,男80例;女70例,年龄35~78岁,平均452岁,眼压3467±986 kPa,术前视力为254±009。所有患者均经彩超、眼压、视力、视野、前房角检查明确诊断,在局麻下接受手术,合并白内障患者35例。排除原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合并慢性泪囊炎、急性角、结膜炎症等,暂不能手术者及青光眼晚期或绝对期病例,控制好后在行手术,所有患者术前未行任何治疗,两组年龄、性别、患病程度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术前静脉注射20%甘露醇,匹罗卡品滴眼,噻吗心安口服使眼压下降,术前应尽量将控制眼压与正常水平,不散不缩瞳孔,滴激素类滴眼液。待角膜恢复透明后,行房角检查。对照组患者均采用眼小梁切除术,球后阻滞麻醉,颞下方切口,长约1 cm角膜穿刺后缝上直肌牵引线牵引牵拉球结膜向瞳孔侧后,行3 mm左右平均的四边形切口切除角巩膜深层组织于瞳孔侧,周边部分虹膜一并切除后按摩角膜,恢复虹膜。观察组采用超生乳化技术,球后阻滞麻醉后爱尔凯因滴眼,开睑器开睑,眼球于水平位,固定上直肌,剪开上方球结膜,在患眼右侧上方行宽25 mm巩膜切口,烧灼巩膜止血,局部作虹膜根部切除,超声时间平均1 min,超声能量平均45%,周边部分虹膜残留用灌注系统自动吸出,恢复虹膜。两组术后全身应用给予抗生素、甘露醇和地塞米松,局部给予滴眼液滴眼。对照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视力、视野水平变化及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13 青光眼疗效标准 痊愈:眼压控制,视功能未减退或稍有减退;有效:眼压在加用药物后可控制;显效:眼压在加用药物后可基本控制;无效:眼压即使在加用药物后也不能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眼压、视力、视野水平变化比较,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见表2。
  2 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在我国发病率占青光眼总的发病率的70%左右[5]。是由于眼虹膜根部变形、前移使周边虹膜堵塞眼小梁网,造成周边虹膜与小梁网严重粘连,瞳孔阻滞,房水循环受阻,房角关闭的眼压升高的一种青光眼[6]。目前,对于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在临床上主要是通过多机制的降眼压药物来降眼压,并在此基础上考虑相应的手术治疗,在所有治疗青光眼的手术方法中眼小梁切除术是最常用的手术[6]。其机理是通过引流作用使眼压下降,达到保护视力目的[7]。但眼小梁手术创伤较大,易造成术后浅前房、角膜水肿、虹膜前粘连或后粘连等等不良并发症的出现,使眼内组织结构异常影响视功能[8]。近年来微创手术逐步开展,本研究应用两种方法比较证实两组患者手术前眼压、视力、视野水平比较(t=312、345、401,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手术后眼压、视力、视野水平比较(t=562、485、498,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χ2=501、532、432、421,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证实超声乳化技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前房稳定、减轻了术后炎性反应,减少了手术对房角的直接损伤及低眼压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术后发生周边虹膜前粘连的可能性降低[9];同时,手术使前房角的舒展和张开作用优异,可在术后数年明显降低术眼的眼压,是临床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有效方法[10]。
  参 考 文 献
  [1] 张舒心,刘磊青光眼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4.
  [2] 陈虹,张舒心,齐越眼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1619.
  [3] A Levene On the histological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malignant glaucoma J ClinPathol, 2009, 33(2):101124.
  [4] 刘莛,贺翔鸽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性治疗研究进展重庆医学,2004,33(3):470.
  [5] 莫杏君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原因探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7,12(3):142144.
  [6] 孙叙清,张磊,杜刚,等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预防和处理国际眼科杂志,2004,4(4):642644.
  [7] 王玉元不同术式治疗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5253.
  [8] 张群,左炜,蔡晓华,等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及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临床眼科杂志,2004,12:328330.
  [9] 刘斐,邵东平,杨晓然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国际眼科杂志,2011,11(4):611612.
  [10] 孟蕾急性闭角性青光眼19例临床探讨.中国创新医学,2010,7(24):697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