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特点的分析研究

2015-07-28 18: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急性胃黏膜病变是指胃黏膜的急性炎症,患者往往出现充血、水肿、糜烂等症状,其主要特征是胃黏膜浅表性损伤,有很多种因素均可引起。我们将主要表现为胃黏膜急性糜烂者称为急性糜烂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出血者称为急性出血性胃炎;主要表现在应激状态下发生的多发性溃疡称为应激性溃疡[1]。急性胃黏膜病变也是脑血管病变中常见的并发症,将会导致患者病情严重,增加患者的死亡率。近年来,随着我国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病率的不断升高,我院为了研究出有效治愈该病的方法,通过总结经验以期能够减少诱发因素,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本研究选取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的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共11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共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55例,其中,男34例,女21例,年龄为24~68周岁,平均年龄为(426±094)周岁。对照组患者55例,其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为23~65周岁,平均年龄为(419±123)周岁。110例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且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出现黑便的患者60例(545%),呕血并有黑便的患者50例(455%),出现上腹部不适的患者72例(655%),出现上腹疼痛的患者85例(773%)。经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发病原因 ①药物因素。药物引发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患者46例(418%),非甾体类抗炎药为主要的药物因素,因其致病的患者32例,占药物因素的75%。②严重内科疾病,主要有尿毒症、急性重症胰腺炎、重症肺炎、脑梗死等脑血管。其中,急性重症胰腺炎诱发患病的患者14例(127%);尿毒症诱发患病的患者7例(63%);肺炎诱发患病的患者5例(45%)。③严重外科疾病,主要有颅脑损伤、烧伤等。④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常见有精神紧张、酗酒,精神压力过大致病的患者2例(18%);酗酒致病的患者5例(45%)。
  13 诊断标准及方法 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胃镜检查是确诊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主要手段。我院采用的诊断标准为:①是否存在诱发因素,如药物、酒精、激素、内科重症、外伤或重大手术等应激因素。②临床上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疼痛,有饱胀、泛酸、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可有呕血和黑便或伴有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③发病48 h内行胃镜检查见胃黏膜广泛性充血、水肿、糜烂坏死,或见多发性浅表溃疡和散在出血点[2]。该组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洛赛克20~40 mg,2次/d。患者无呕血、大便转黄后用量改为20 mg/d,大便转阴后继服3 d后予以停药。对照组:静脉注射西咪替丁04 g,2次/d,患者无呕血,大便转黄后改为口服西咪替丁04 g,大便转阴后继服3 d后停药。
  疗效判断标准按照3 d内明显好转,呕血停止,大便转阴为显效;1 周内达到上述疗效为有效;1 周后仍有呕血或黑便,或大便隐血实验阳性者为无效。其中显效和有效为总有效率[3]。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愈情况详见表1。
  3 讨论
  多数学者在研究急性胃黏膜病变后,都一致认为各种应激因子破坏了人体胃肠道或中枢系统,从而致使胃黏膜的免疫能力下降使得胃黏膜出现急性水肿、糜烂等。本研究中药物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病变占所有因素的451%,说明导致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最常见因素是药物,尤其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所以,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关键就在于去除诱因,其次是积极地治疗原发病,这就要求医生在应用药物时,要特别掌握患者的适应证,防止发生急性胃黏膜病变。洛赛克是一种酶抑制剂,能够有效的抑制H+K+ATP酶的活性,从而减少患者的胃酸,另外,洛赛克能够干扰胃黏膜下的电位,刺激胃窦细胞释放出较多的胃泌素,从而可以升高血清中胃泌素,增加胃黏膜上的血流量。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洛赛克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咪替丁。
  参 考 文 献
  [1] 王春蓉 急性胃黏膜病变168例临床分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9):10421043.
  [2] 殷德翠 急性胃黏膜病变146例临床分析 西南国防医药,2008,18(3):364365.
  [3] 王金柱 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诊治体会. 中国实用医药,2012,7(4):949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