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和人们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胃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胃癌是一种易发多发的恶性肿瘤,它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也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相当部分的胃癌患者由于消化道系统受损和胃癌根治术的影响,极有可能存在营养流失的风险。如果不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实施营养支持,将会给患者的恢复带来严重威胁。对于胃癌根治术后的营养支持,临床上有肠外营养支持和肠内营养支持可以选择[2-3]。为了比较两种不同营养支持方式之间的疗效差异,本研究将浙江绍兴第二医院收治的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实施胃癌根治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实施胃癌根治术后采取肠外营养支持进行治疗。贡献愚智,以兹学界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正确的选择研究对象是进行实验研究的先决条件。选取了浙江绍兴第二医院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22~76岁,平均(49.35±10.13)岁。其中男34例,年龄22~71岁,平均(42.87±11.53)岁;女26例,年龄28~76岁,平均(52.74±10.84)岁。
所有患者纳入本次实验研究须符合以下要求[4]:①确诊为胃癌患者;②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和肝肾功能没有异常;③患者所罹患胃癌为原发性胃癌,并非其他肿瘤疾病转移所致;④没有其他影响本次试验研究的疾病或因素;⑤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参加实验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不得纳入本次实验研究:①新陈代谢紊乱或免疫系统有异常者;②体温和血压有异常者;③胸腔和腹腔明显积水或者胃部有穿孔迹象者;④有其他可能影响本次实验的因素者[5]。
1.2 研究方法
将参与实验的胃癌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实施胃癌根治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实施胃癌根治术后采取肠外营养支持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种不同阴阳支持方法之间的临床效果差异。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 偏倚控制 偏倚控制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严格依据制定的实验筛选和排除标准选择胃癌患者纳入试验范围。对于入选的胃癌患者,利用电脑软件随机生成数字表,并利用密封信封随机隐藏分组。实验期间内,所有胃癌患者的根治手术均有同一医师主导,手术前后的护理操作均由同一医疗小组进行处理,手术方案和护理方案均依照统一蓝本制定。实验期间的整个治疗和护理流程均按统一标准进行,由于身体和病情的变化不能够继续适用治疗蓝本的患者将被剔除。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数据均由同一人员采集,数据提取和处理人员与临床治疗人员分离,不参与临床治疗[6]。
1.2.2 营养支持方法 实验组患者在实施胃癌根治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治疗,实施胃癌根治术后1周内每日按照25~30 kcal/kg的剂量实施肠道内营养支持。术后半天先运用肠内营养支持通道给予250 mL生理盐水进行试餐,如无腹痛和腹胀等不良反应,则进行肠内营养剂的灌注工作。营养液在无菌条件下配制,2000 mL营养液为自制混合奶,成分为米汤、奶粉、鸡蛋、胡萝卜、盐、白糖、植物油,内含有葡萄糖、复方氨基酸、电解质、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通过营养液每天每公斤体重提供1.2 g蛋白质,105~126 kJ的热量,同时监测各项参数以保证输入液的质量适合患者的需要。术后第1、2、3天的计量分别为人体需求总能量的30%、50%和100%[7]。如果肠道出现消化吸收不良等紊乱情况则根据具体需求调整支持剂量,剂量不足时又静脉推注补充。对照组患者在实施胃癌根治术后采取肠外营养支持进行治疗,自术后首日起静脉滴注肠外营养支持液,剂量为每日25~30 kcal/kg。
1.3 治疗标准
科学的评判标准是正确评估实验结果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收集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胃癌患者在实施胃癌根治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拔除胃管时间、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和拔除尿管时间作为判断患者康复速度的指标。还收集了患者在营养支持前后的白蛋白、前蛋白和血红蛋白指标,作为评价患者恢复情况好坏的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到的数据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康复指标比较
实验期结束后,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指标发现,实验组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比对照组早,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比对照组提前,拔除胃管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拔出腹腔引流管时间和拔除尿管时间也较对照组大幅提前。可见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实验组胃癌患者术后各项康复指标所需时间明显短语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营养指标比较
实验期结束后,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后营养指标发现,实验组白蛋白值为(39.7±3.7)g/L,前白蛋白值为(228±19)mg/L,血红蛋白值为(125.21±29.15)g/L。而对照组白蛋白值为(36.1±4.4)g/L,前白蛋白值为(238±20)mg/L,血红蛋白值为(122.12±16.98)g/L。可见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胃癌患者术后的各项阴阳指标也明显好于实施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P < 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和人们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胃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胃癌是一种易发多发的恶性肿瘤,它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也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8-9]。相当部分的胃癌患者由于消化道系统受损和胃癌根治术的影响,极有可能存在营养流失的风险。如果不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实施营养支持,将会给患者的恢复带来严重威胁。对于胃癌根治术后的营养支持,临床上有肠外营养支持和肠内营养支持可以选择。经过临床的长期实践,人们逐渐意识到,实施肠外营养支持的成本非常高,而且长期实施容易造成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不利于胃癌患者消化道,特别是肠道功能的康复。有的研究还
[1] [2] 下一页
指出,肠外营养支持还有可能会对胃癌患者的肝肾功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肠胃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恢复,所以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是完全可行的[10-11]。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