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146“5+3”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素质提升策略的探讨

2023-12-09 05: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5+3”模式已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主流模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弱化,整体科研水平不高。文章从强化科研意识、提高师资水平、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注重本科教育阶段科研素质的培养等方面探讨“5+3”模式下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素质的策略和措施,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医学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5+3”模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科研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41-0146-02[收稿日期]2019-10-10


  2014年6月31日,教育部、国家卫计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我国临床医学人才的统一培养模式为“5+3”模式。就是说,要想成为一名执业医生,必须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再参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1]。为了解决重复培养和医学教育资源浪费问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双轨合一”成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一种主流模式[2]。2015年教育部《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方案的通知》印发后,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5+3”培养模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1]。


  一、“5+3”培养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5+3”培养模式已实施几年,但在培养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此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在3年的学习时间里,研究生既要修满学位所需学分,从事专业研究并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同时又要完成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所规定的33个月的临床轮转任务[3]。在有限的培养时间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得不到有效强化,整体科研能力不强。临床科研能力是持续提高我国医疗水平的重要保障,是促进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途径[4]。我国每年有100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临床医学项目。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医学人才,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仅能独立开展临床实践业务,还要具备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能研究发现临床科学问题以更好地服务临床。针对上述突出问题,我们提出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策略和措施。


  二、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素质的策略和措施


  (一)更新观念,强化临床科研意识


  当前国内医学领域存在的一个普遍观念是临床医生只要搞好临床工作,看好病就行了,这导致了学生更多地注重临床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临床科研能力的锻炼。殊不知,新药的研发、医疗技术的发展、疾病治疗手段的更新都源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比如,上个世纪对“库鲁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发现都得益于临床研究工作。因此,研究生导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临床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临床科研意识。


  (二)严格遴选导师,不断提高师资水平


  科研能力强的导师才能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要严格遴选导师,对于没有研究课题和研究经费的导师应取消其招生资格。临床研究的开展、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有相应的经费支持,而研究经费主要来源于导师的科研基金项目。所以,医院要鼓励导师积极申报科研基金,同时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科研项目的培育,这样能使导师有更多获得科研基金的机会。医院还要适当安排导师到优秀三甲医院进修,鼓励导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以增长见识和开阔视野。


  (三)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科学的激勵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兴趣。研究生获得了院校级及以上的科研课题,在核心期刊或SCI发表了论文都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院校还要激励导师的带教积极性,将导师获得的科研项目以及发表的高水平论文、研究生的培养数量和培养质量纳入导师的绩效评价体系,还要将其与医务人员卫生系列职称以及导师评聘挂钩,以吸引更多的医务人员投入到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队伍中,最终达到最大限度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目的。


  (四)注重本科教育阶段科研能力的培养


  医学生要充分利用“5+3”培养模式中的5年本科学习时间。此模式中,前面5年就学习任务而言,没有后面3年时间紧张,专业课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大二阶段进入科研实验室,学习一些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如电泳、PCR和蛋白质印迹等,让学生初步发展科研思维能力和提高科研素养。严格把控医学信息检索和医学统计学等课程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独立检索所需的医学科研文献,以及对临床数据能进行统计分析。这些素质的发展能为后面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旦他们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就能很快开展临床科研实验,这对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十分有利。


  (五)临床实践中注重科研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十分重要。“5+3”模式下,研究生要花33个月时间完成规培任务,大部分时间会接触到临床实践。导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科研兴趣的培养,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比如,在跟随导师查房时,遇到患者出现了特殊的症状和体征要及时记录下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可以尝试提炼出问题。养成细心和思考的习惯可以促使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寻找到科研课题。同时,研究生不要盲从权威,要敢于质疑,这样才能有科学发现。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