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动脉硬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023-12-06 15: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编者:目前,全世界因心脑血管病每年至少死亡2000多万,其中绝大多数与动脉粥样硬化(简称动脉硬化,AS)和高血压有关。本刊应读者要求,特别请著名心血管疾病专家陈国伟教授将动脉硬化的基本科普知识介绍给广大读者。


  作者:陈国伟


  动脉为什么会发生硬化?这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说清楚的,但是也不是很难理解的,只要看看生活中的自来水管,就可以理解其中的原理。


  血管好比水管,老化杂质不可避免


  血管好像自来水管,不过在血管里流动的是血液,而自来水管里流动的是水。但自来水不是纯净水更不是蒸馏水,自来水中多少会含有杂质,这些杂质就会逐渐沉积在自来水管内。当然,水里杂质越多,水管内沉积就会越快、越多。水管本身日久也会生锈、老化,如果水管质量越差,则越易损坏。日积月累,多年后自来水管就会狭窄、损坏,出水不畅,当完全闭塞时,则滴水难求。


  血管里流动的是血液,也不是完全单一的物质,血液中含有多种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胆固醇,等等。一旦血管内皮受损,血液中的各种成分特别是胆固醇这类东西就会乘虚而入,会逐渐沉积在血管内膜下。同样道理,血液中含有胆固醇等成分越多,则在血管内沉积就越多、越快,越早引起血管腔狭窄;与此同时,血管中层的平滑肌细胞也会向血管内膜移行、增殖,加上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浸润,以及炎症因子或炎症介质参与、血小板和结缔组织聚集等,逐渐形成动脉粥样斑块,最终导致动脉血管壁变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血管变硬,弹性和顺应性降低,遂产生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发生硬化,脏器直接受累


  临床上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大、中动脉,如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下肢动脉、颈动脉和肾动脉等。


  若冠状动脉发生硬化、狭窄,可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当狭窄程度达到冠状动脉供应的血液不能满足心脏需求时,则就会引起冠心病,即缺血性心脏病。临床上就会发生心肌缺血征象,如心绞痛。


  若粥样斑块突然破溃、血栓形成,可突然导致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则可产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


  脑动脉硬化可使脑动脉供血减少,影响脑细胞功能,轻者如记忆力减退、遗忘,精神萎靡不振,重者可引起脑梗死,产生中风偏瘫、昏迷,甚至死亡。


  依次类推,当相关动脉硬化、狭窄,则可引起相应脏器供血不足的表现。


  动脉硬化:从小开始,中年加重


  尽管动脉硬化临床表现多发生在中年以后(近年来发病年龄有提前倾向),事实上,动脉硬化从婴儿时期已开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1989年一项对1160例足月婴儿到29岁成人的尸体解剖发现,婴儿中已有45%可见到动脉内膜有增厚,内膜下有散在的单核细胞所形成的泡沫细胞,而20岁以上成人几乎100%有不同程度动脉硬化。


  由此可见,动脉硬化是生命过程中不断发生发展起来的,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要防治动脉硬化,必须从婴儿时期开始,提倡合理饮食和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这对延缓动脉硬化和预防冠心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来自《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