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研究价值论文(共6篇)

2023-12-05 21: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代谢性疾病群,由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相对缺乏等因素导致血糖增高,继而可引起各个重要脏器如眼、肾、脑及心血管等多种慢性并发症。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条件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改变,2型糖尿病发生病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生活方式及治疗依从性均与血糖的控制有关。有效的糖尿病教育通过实现生活方式的改变,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达到有效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等目的[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50例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38~70岁,中位年龄43.6岁,平均病程6.3年。全部患者均未接受过糖尿病系统的教育。


  1.2教育方法及内容


  1.2.1为患者分发《糖尿病健康教育手册》、通过录像和专栏等形式进行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使受教育者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以及糖尿病的饮食、运动、药物、中医中药等治疗方法,认识糖尿病自我监测及家庭护理的重要性[2]。


  1.2.2每2w组织一次专题讲座和座谈会。由糖尿病专科医生组成讲师团,时间为1h,以投影、图片的形式系统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一对一的演示指导血糖和尿糖的测试方法以及胰岛素笔的使用方法;另外,患者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及切身体会,相互启发和鼓励、推广经验。


  1.2.3为患者预定医院复诊时间、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谱和运动量表。指导患者根据“三高二低”的原则进食,选择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纤维素的低糖、低脂饮食,一日三餐能量按1/5、2/5、2/5分配;推荐糖尿病患者运动的方式是以有氧运动为最主,可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爱好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游泳、打太极拳等,运动至少3次/w,不能少于30min/次,运动时心率应达到120次/min。开通24h专属咨询电话,耐心、准确地解答患者的疑问;定期电话回访患者坚持服药情况、大小便畅通情况、加大或减少药物剂量等。


  1.2.4设计自我监测表格,内容包括服药、饮食、运动和血糖监测时间及结果等;统一将表格发放给患者,讲明项内容及填写方法,每月由专人进行一次随访和回收。


  1.3评价方法和内容健康教育历时1年整,比较受教育组健康教育前后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体重、血压、胆固醇(CHO)、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B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敏感指数(IR)等指标的差异。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糖尿病知識知晓率的改变50名糖尿病患者通过1年的系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知识的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教育前后的知识知晓率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2自我管理能力的改变我们通过健康教育前后患者控制饮食、合理运动、按时服药及血糖监测习惯的养成情况进行比较来验证对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的改变。结果发现,96.00%的患者(48/50)患者能严格按照我们所给制定的饮食要求来控制饮食,82.00%(41/50)的患者坚持合理运动,92.00%(46/50)的患者能够按时服药,90.00%(45/50)的患者按时监测血糖情况,分别较健康教育前的34.00%(17/50)、24.00%(12/50)、36.00%(18/50)及40.00%(20/50)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3体重、血压的改善经过健康知识教育后,50例患者中只有9例(18.00%)体重超过标准,较教育前29例(58.00%)明显减少,而高血压患者也由26例(52.00%)减少至6例(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4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通过教育前后总胆固醇(CHO)、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B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敏感指数(IR)等指标均较受教育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无法根治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单靠药物并不能完全有效地控制糖尿病进展,预防和控制是重中之重。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药物治疗和自我监测血糖是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综合治疗糖尿病的5项基本措施[3]。饮食教育是为了使患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的主要方式,能够增进医护人员与患者的相互信任,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也是糖尿病治疗的前提保障[4];适当运动是为了消耗部分热量以期减少脂肪的堆积,达到锻炼使肌肉、丰富血运、增强体质等目的,还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控制血糖;另外,糖尿病患者很难接受和坚持终身服药,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可以端正患者的服药意识、坚持定期复诊、掌握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出现[5]。


  传统的糖尿病治疗因为缺乏健康教育,所以大部分患者是在病重或没药时就医,造成了重治疗轻监测模式。由于对糖尿病知识了解得不够导致很多患者患病后出现错误的心理状态,有些患者过于夸大自己的病情,谨小慎微,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相反有些患者却满不在乎,放纵饮食、不注意运动或不遵医嘱积极治疗,造成病情迅速进展。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知识,理解良好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的意义所在,使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达到较好地控制疾病的进展。本研究通过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期1年的多项健康教育、比较教育前后患者在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的改变、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和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改善来阐明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方面的重大意义。结果表明,经过合理的健康教育,无论从知识知晓率、生活方式的变化还是从体重、血压的稳定以及血脂、血糖、胰岛素敏感程度均有明显提高。由此可见,院外的疾病控制和住院的康复治疗应成为一个整体,院外的持续性健康教育可以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担忧或无所畏惧,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对防止疾病进展起到有力的保证作用。


  健康教育是慢性疾病的防治最有效的方式。糖尿病教育本身就是治疗[6],患者的生活方式、对疾病的态度和认识程度以及持之以恒的治疗过程对糖尿病的控制均有具大的影响。作为医务工作者应该责无旁贷地推行糖尿病健康教育,而且实施健康教育时应强调针对不同知识层次的患者进行一对一指导,特别是对于文盲、年老体弱、理解力差的患者要做到耐心、有效、正确的指导。本研究中制定的健康教育模式灵活多样、通俗易懂,注重个体化方案的设计,保证与患者的长期互动,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呼晓红等

  第2篇:中医辨证疗法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叫作冠心病,此病的发病率较高,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此病患者通常有心肌组织供血不足、局部组织坏死以及功能异常等症状[1]。糖尿病属于糖代谢激素水平异常,引发机体血糖代谢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慢性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血糖的严重升高或降低,极易产生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2]。冠心病和糖尿病都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越来越高,最近几年,多数研究表明冠心病通常合并糖尿病发作,怎么促使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治疗效果的提高,已经成为本领域需要研究的新课题[3]。为了探究了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辩证疗法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疗法辩证治疗,并与西医疗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具体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的5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均来自于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28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1.3±6.1)岁;病程9~4年,平均病程(1.6±0.2)年。观察组28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2.6±7.2)岁;病程10~6年,平均病程(2.1±1.8)年。2组患者平均病程与平均年龄等基本资料的对比(P>0.05),组间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实施西医疗法治疗:为患者服用曲美他嗪(生产单位:瑞阳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6534,2011年6月7日),20mg/次,3次/d,持续服用90d。


  1.2.2观察组观察组实施中医辨证疗法治疗:按照患者的症状将其分为肾阴亏虚型、阴阳两虚型、肺热津伤型以及胃热炽盛型四类。


  1.2.2.1肺热津伤型对此类型患者需要根据濡养筋脉与清热润肺的原则进行治疗,方剂为天花粉、枸杞子各30g,沙参15g,山茱萸、熟地黄、知母、当归、黄连、麦冬、黄芩各12g,甘草9g,所有药物用水煎服,1剂/d。


  1.2.2.2胃热炽盛型对此类型患者需要根据降逆通便与清热止痛的原则进行治疗,方剂为山药60g,生石膏30g,天花粉、生地黄各20g,知母、麦冬、石斛、山楂各15g,黄连10g,所有药物用水煎服,1剂/d。


  1.2.2.3肾阴亏虚型对此类型患者需要根据固摄肾精与滋阴补肾的原则进行治疗,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方剂为天花粉、地龙、山药各30g,生地黄20g,玉竹、枸杞子、麦冬、炙首乌各15g,山茱萸12g,女贞子、乌梅、砂仁各10g,所有药物用水煎服,1剂/d。


  1.2.2.4阴阳两虚型对此类型患者需要根据滋肾固摄与温补肾阳的原则进行治疗,采用金匮肾气丸进行治疗,方剂为山药30g,熟地黄、山茱萸、麦冬各20g,覆盆子、金樱子、补骨脂各15g,桑螵蛸12g,五味子、肉桂各10g,所有药物用水煎服,1剂/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w为1个疗程,总计持续治疗6个月。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密切观察,其中,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呕吐等。


  1.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表示患者治疗后尿糖与血糖水平恢复到正常标准,体重明显减轻,多饮、多尿以及多食等症状明显消失;有效表示患者治疗后尿糖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显著降低,体重明显减轻,多饮、多尿以及多食等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无效表示治疗后患者的尿糖、血糖水平以及临床症状未得到缓解,甚至病情有加重的现象。


  1.5统计学分析选择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治疗效果等计数资料用%表示,选择?字2检验,如果P<0.05,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具备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效果的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2例,占42.86%;有效14例,占50%;无效2例,占7.14;总有效率92.86%(26/2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9例,占32.14%;有效12例,占42.86%;无效7例,占25%;总有效率75%(21/28),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字2=26.6350,P<0.05)。


  2.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出现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3.57%(1/28);对照组治疗后出现2例头晕,4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21.43%(6/2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字2=4.0816,P<0.05)。


  3讨论


  从病理学角度分析,冠心病是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原因在于冠状动脉狭窄,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导致患者的心肌组织供血缺乏,最终出现心肌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心肌局部组织坏死或者病变[4]。在临床中,糖尿病与冠心病合并属于常见的慢性合并疾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身体阴虚以及情志失调等引发[5]。冠心病合并症的常见临床表现为多尿、多食和多饮,并以此来划分消渴症,将其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其中,上消的常见临床症状为渴而多饮,中消的临床症状为消谷善饥,下消的临床症状为渴而便数有膏。患者劳逸过度、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以及素体阴虚均可以引起该疾病。有关资料表明,冠心病导致的淤血通常和糖尿病的发病具有相关性[6]。


  中医认为冠心病主要是因为信仰亏虚与心气不足导致。心气虚、心穴灌注不足以及血行滞,导致患者产生胸闷以及刺痛等症状[7]。人体内的血糖代谢异常引发血液的成分出现变化,血压升高,使心脏负担明显加重。本研究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进行辩证分型,随后采用消渴方、六味地黄丸等方剂治疗。方剂中的中药材具备生津益气与大补元气的效果,能够使患者的血气充分补充,使患者机体不同器官活力明显提高,加快心脏血液关注,使心肌缺血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化痰散结、清热解毒以及益气养阴,使患者糖代谢异常情况明显改善[8]。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西医疗法相比,中医辨证疗法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更显著,降低不良反应,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中医辩证疗法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高于系医疗法,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李爱荣

  第3篇: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临床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饮食的需求有了更大的变化,饮食结构出现了多样化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而且发展到今天,该疾病不断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也对一些中年人及青年人有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从临床来看,2型糖尿病往往和高血压一同出现,在高血压患者中,有20%合并糖尿病,而5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1]。可见,糖尿病伴高血压疾病的发病较为普遍。本次研究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50例于2014年1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每组25名患者,然后对两组的体重指数、腰臀比、血压、脂代谢、肝肾功和血尿酸进行比较分析。在选取的50例患者中,25例高血压组患者,包括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在(59.15±10.12)岁,空腹血糖(8.59±2.47)mmol/L;对于单纯糖尿病组来说,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9例,平均年龄在(57.31±8.72)岁,空腹血糖(8.37±3.22)mmol/L。同时,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排除了以高血壓、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和肾功不全为第一诊断的病例。两组性别、年龄和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试验方法在试验过程中,对选取的患者的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进行测量。同时,要严格分析患者的体重指数,分析患者的腰臀比。同时,在患者处于休息状态时,测量其坐位右上臂的血压。同时,要有效汇总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信息。要在患者清晨空腹时,进行静脉抽血测试,抽血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测定患者的血糖、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和尿酸(UA)的值。


  此外,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合并高血压组25例患者选取口服格列美脲1mg,qd或二甲双胍0.25g,bid,也可以联合使用。


  1.3统计学处理本次调查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统计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用t检验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


  2结果


  2.1两组病例基本资料对照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两组间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体重指数、腰臀比、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见表1。


  2.1两组病例实验观察结果对照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的TG和TC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救治效果在25例合并高血压组中,予以专业治疗后,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的患者有20例(80.00%),效果一般患者有2例(8.00),效果较差者有3例(12.00),总有效率88.00%(22/25)。


  3讨论


  糖尿病伴高血压疾病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发病率较高,病发症状多,因此治疗起来需要综合考虑,并且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有效监测,严格观察患者的体征,然后对症下药,提升患者的身体健康水平[2]。从临床实践情况来看,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在很大几率下也会患有高血压疾病,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和冠心病的几率,并且也极大地提升了死亡率[3]。也正因为如此,2型糖尿病成为当前医学临床治疗的重要疾病。


  从临床情况分析可知,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很大程度上同患者的肥胖程度有极大的关联,同时,一些发病因素与胰岛素抵抗及其后发病有极大的联系,进一步来看,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则一定程度上取决于HDL的降低和LDL的增加情况,有很大的几率会造成高胰岛素血症[4]。而胰岛素抵抗在一定情况下会对跨膜阳离子的逆转造成极大的影响,进而会造成细胞内钙水平的提升,进而出现血管收缩的问题,从而产生高血压病症。从实际情况分析来看,高血压的出现也有可能是因为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共有遗传基因引发的[5]。也正因如此,想要在临床中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管控力度,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进一步提升对患者血糖、血压、血脂、肾脏功能的检测力度,要实行定期检测的制度,有效记录患者的血糖情况。


  对于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来说,想要更为有效地提升治疗效果,就需要注重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注重有效提升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与此同时,要合理控制患者的高血压[5]。如果在临床中,患者确诊为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疾病,此时,需要展开强化降压治疗,要在较大程度上让患者的血压下降,保证在130/80mmHg以下,只有这样,才能够更为有效地避免或者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进而很好地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6]。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通过对50例病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成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糖尿病组,经过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高血压患者比率更高,较一般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率要高,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的风险非常高,有2型糖尿病患者,其有较大一部分有合并高血压,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给与更高的关注。


  同时,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的体重指数、腰臀比、血压、TG和TC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时,患者更为容易出现肥胖和血脂代谢异常的风险,相比单纯性糖尿病,其发病风险更高,而血脂异常以TG和TC均升高较多。可见,高血压的检出率和血脂异常有较大的关系,舒张压升高非常明显。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之后,其脂肪组织会相应的增加,但是此时,肌肉的含量却相对较少,这样就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肥胖程度[7]。


  不仅如此,胰岛素抵抗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脂蛋白酶的活性,这样就造成血脂升高问题的出现。此外,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伴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的紊乱,造成脂肪酸的游离,进而造成血中TG及游离脂肪酸浓度增高。与此同时,高血脂又极大地促使动脉硬化和血压升高。如果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没有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的话,就会造成患者出现并发高血压的情况。也正因为如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有效控制血糖,这样能够更好地预防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糖尿病在发病时,大血管也会带来一些病发症状,这些症状多由血压、血脂等因素造成的[8]。也正因为此,在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对患者的血压、血脂和肾脏功能进行严格监测,观察和分析这些器官功能及运行状况,然后深入分析实际情况,从其根本的病因胰岛素入手进行治疗,有效提升胰岛素的敏感性。另外,要有效把控患者的高血压症状,一旦临床中确定合并高血压,此时,就需要通过强化降压进行治疗,快速控制患者的血压,将其合理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这样一来,能够更为有效地减少或者延缓心脑血管和肾脏病发症状的出现[9]。而在本次研究过程中,通过要求患者口服格列美脲1mg,qd或二甲双胍0.25g,bid,或者联合使用,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有非常好的疗效,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树红

  第4篇: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讨


  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不仅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还可以降低患者的体重和改善血脂谱现象,减少了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如果长期使用还可以起到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5]。此次研究针对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展开研究讨论,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本辖区管理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同意参加此次研究并簽订知情同意书;②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2];③患者的病程均>1年。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②有急性感染、急性心脑血管卒中、手术、外伤等应激源情况的患者;③妊娠及哺乳期的妇女。20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男50例,女50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3.5±12.8)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2.0±0.5)年;


  实验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6.0±


  13.4)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5±0.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该组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法。使用碘酒或酒精对所要注射的部位进行消毒,然后进行注射,在饭前15~30min进行注射,3次/d。


  1.2.2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口服二甲双胍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服药,口服0.5g/次,2次/d;针对进一步需要控制血糖的患者口服0.85g/次,3次/d。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3,6]: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静脉血糖<7.8mmol/L,与治疗前比较降糖指数>30%;有效:患者空腹血糖<8.3mmol/L,餐后2h静脉血糖<11.0mmol/L,与治疗前比较降糖指数在10%~30%之间;无效:患者的血糖指数没有降低。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显效40例,有效52例,无效8例,总有效92例(92.0%);实验组显效53例,有效46例,无效1例,总有效99例(99.0%)。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01,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使用胰岛素的剂量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体重增加、胃肠道反应、低血糖反应、同时测定肝指标异常等。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38,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糖尿病的发病率每年呈上升的趋势[7-11]。二甲双胍在降低患者血糖的同时也不增加血浆胰岛素的水平,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体重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二甲双胍是糖尿病患者及肥胖患者的首选药[4,12-16]。二甲双胍可直接作用在肝脏、骨骼肌,改善胰岛素抵抗,有效的减少了基线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水平[5]。


  在此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胰岛素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采取二甲双胍治疗,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使用胰岛素的剂量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可以有效的控制血糖,与胰岛素联合使用后降低了胰岛素使用的剂量,从而降低了血糖带来的风险。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具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林征华

  第5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价值


  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可知,足部属于糖尿病的复杂靶器官,受到外周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提升了身体机械压力,而导致患者骨关节系统、足部软组织畸形或者遭到破坏,形成不同类型的足部问题,如溃疡、血管疾病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很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下肢并发症状,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2016年3月来我院治疗糖尿病足的42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为42~74岁,平均(65.36±3.85)岁;病程3周~10月,平均病程(5.14±1.02)个月;疾病诱发因素:3例足癣破溃、3例胼胝继发感染、5例外伤、3例烫伤、28例无明显诱发因素;基础疾病:10例高血压、12例冠心病、3例脑梗塞。


  1.2治疗方式


  西医常规治疗方式:针对患者基础疾病进行积极治疗,给予患者早期胰岛素或者降糖药治疗;预防患者感染,根据患者药敏实验、创面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结果,给予患者相应抗生素治疗[1];改善患者肢体远端血液的循环;纠正患者体内电解质、酸碱平衡,调整患者低蛋白血症。


  中医治疗方式:(1)针对气血两虚坏疽型患者,多表现为足部瘦削,疮色呈暗灰色,腐烂位置难以愈合。治疗原则为补气活血、解毒,可使用八珍汤,根据患者病情加入白花蛇草、赤芍、黄芪、肉桂等;(2)针对湿热毒盛坏疽型患者,多表现为足部脚趾溃烂,足部肿胀呈紫红色,疮色呈灰黑色,腥臭难闻。治疗原则为解毒、清热利湿,可使用四妙勇安汤,根据患者病情加入赤芍、萆薢、知母、黄岑等;(3)针对气阴两虚坏疽型患者,多表现为足部疼痛较为明显,呈现出黑色,伴有心悸、气短等症状,治疗原则为解毒、益气养阴,可使用顾步汤,根据患者病情加入石斛、玄参、白花蛇舌草、连翘等。


  创面治疗方式:(1)针对湿性坏疽型患者,应处理好患者坏死组织,如肌腱、骨质等,清理过程中须按肌腱方向逐步切开腱鞘,彻底清除患者坏死组织以保障顺利引流,如果清理后仍有患者创面坏死组织不脱落的,加入七三丹;如果患者创面组织出现红肿问题,加入复方黄柏液,并用金黄膏外敷,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去除创面的脓腐组织后加入八宝丹[2],起到生肌敛疮的作用;(2)针对干性坏疽型患者,需控制好感染问题,用利凡诺纱条进行外敷,干燥已经坏死的足趾部位,等到炎症问题缓解,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有明显界限时,采取手术方式去除坏死部分,八宝丹外用达到去腐生肌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根据糖尿病医学诊断标准,糖尿病足患者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有效和无效。(1)痊愈:患者Wanger临床分级为0级,足部溃疡创面愈合良好;(2)有效:患者Wanger临床分级好转程度超过1级,创面分泌物显著减少,开始愈合;(3)无效:患者Wanger临床分级无变化,创面分泌物增多。总治疗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4统計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2例患者中,痊愈例数共28例(66.67%);有效例数共12例(28.57%);无效例数共2例(4.76%);临床总治疗有效率达95.24%。


  3讨论


  糖尿病足的诱发因素较为复杂,包括感染、神经病变后的创伤等,属于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状,整个治疗过程较长,患者创面愈合较为困难。本研究通过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价值可知,患者总治疗有效率达95.24%,因此,在治疗糖尿病足的过程中,应坚持内外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西医治疗以支持疗法、降糖、消炎等为基础[3],可有效改善患者全身情况;中医治疗以辩证施治为基础,根据患者糖尿病足的类型,加入四妙勇安汤、顾步汤等,充分发挥黄芪等中药材的作用,改善患者微循环,降低其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治疗糖尿病足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局部病变组织,还可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田钧伟

  第6篇:中医调护法对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会对患者的周围神经造成一定的损害。患者患上此病后,会对患者足部的皮肤造成感染等,且不易恢复,影响患者的下肢行动能力,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报道指出,此类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者甚至造成患者的死亡[1]。糖尿病足患者需要较好的治疗及护理相互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常规的西医护理已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糖尿病足患者采用中医调护法对其进行护理,发现效果较好,不但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随机抽取86例做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对其进行了相关检查,确诊为糖尿病足患者。对照组患者43例,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49~77岁,平均(61.5±1.5)岁,病程5个月~14年,平均(7.6±1.1)年;观察组患者43例,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50-78岁,平均(61.7±1.6)岁,病程5个月~14年,平均(7.6±1.1)年。两组患者均排出心肺功能不全及恶性肿瘤等,且在病程及年龄方面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包括合理安排饮食、监测血糖、足部清洁等。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调护法对其进行护理,具体为:①中药调理:糖尿病足患者在中医中一般属于气阴两虚,多会出现肌肤失养,可根据患者的自身体质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可采用生姜、桃仁、红花等药物用水煎服,1剂/天,服用后药物的残渣可采用棉布包裹后,敷于患处;②中药足浴:根据患者的病症,才可采用活血止痛的药物,用水煮后倒入木盆中,待水温将至40~45℃时,进行足浴,水温不可过高以免烫伤皮肤,若水凉后可加入少量热水,早晚各泡1次。在浸泡后,可对其足部进行按摩,分别对两脚的太冲、隐白、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重点按压,按摩的过程中要控制好力度,以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③情志护理:此类患者因病程时间较长,多会出现烦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在对患者护理的过程中,要对与其进行交谈,给予鼓励和安慰。


  1.3评估观察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为显效:疼痛及肿胀等临床表现消失,溃疡完全愈合且颜色正常;有效:疼痛及肿胀等临床表现基本消失,溃疡面与治疗前相比有较大改善;无效:疼痛及肿胀等临床表现依然存在,溃疡面与治疗前相比无缩小或增大。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79.0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的发病率已在逐年升高,且具有低龄化的发展趋势,糖尿病足是此类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但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还会对患者的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2]。中医认为气阴兩虚是此类患者的主要证型,本文采用中医调护的方法对其进行护理,对患者进行中药调节,改善患者气血运行,而后对足部进行中药足浴并辅以按摩,提高足部温度,从而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生长,同时配合情志护理,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增加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且从本文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对糖尿病足患者采用中医调护法对其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秋菊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