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输血过程中观察与护理

2015-07-04 10: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键词】输血护理
输血是临床急救和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护士在输血治疗过程中作用不可忽视,护士在输血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最后把关作用。执行输血的护士,必须经过认真严格的培训,除有熟练的业务技术外,必须掌握输血的一般知识,必须具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应自觉地、一丝不苟地按安全输血常规工作。护士应该熟悉并严密观察,及早发现各种输血反应和并发症,掌握其处理原则和常规,做到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护士在给病人输血或血液成分中,观察到任何异常情况时,均应看做是可能威胁受血者生命的反应的一部分,必须酌情采取相应措施。
1临床资料
本组50例,年龄16~65岁,其中男30例,女20例。部分病例有黑便、呕血,伴有心悸、乏力、纳差、心慌、恐惧、焦虑、头晕、面色及甲床苍白、脉速、四肢厥冷等表现,hb<90~30g/l。45例为成份输血,5例为输全血。
2护理
2.1输血通道顺畅为了便于观察证实针头是否在血管内、应先用输血器连接生理盐水后进行静脉穿刺,静脉内输血是临床输血首选途径,常用的输血静脉有周围静脉、腔静脉、颈外静脉及锁骨下静脉。wWW.133229.Com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造成失败。成人应先选暴露最明显,便于穿刺的肘窝前的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其次有内踝前上方的大隐静脉;1岁以下婴儿多用头皮静脉,对肥胖的病人输血,一般选择大隐静脉,新生儿应选用脐静脉输血;儿童,较常用的是手背静脉和大隐静脉。穿刺部位消毒应先用2.5%碘酊消毒,碘酊干后再用75%乙醇脱碘,消毒面积不小于8cm×8cm;扎好止血带,消毒穿刺部位,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针头斜面向上,将针头快速刺入静脉,针尖进入静脉后沿静脉方向向前进1cm左右,回血后用胶带固定住针头;穿刺针一般以10°~20°进针,如脂肪较厚,静脉较深者,其进针角度要大于20°,针头刺入静脉后须放平,以防刺穿静脉。观察滴入情况,如无异常则连接输血袋,保证血液顺利输入。
2.2输血量和速度视病人病情、年龄、心功能、肺功能、肾功能以及贫血程度等而定。对于急性失血并伴有休克者,应大量快速加压输血;对于一般性贫血病人,一次输血以1~2u为宜;对于心肾功能不全或心肾衰竭者,以每次输注1u新鲜血为宜,输血速度应严加控制,按1ml/(kg·min)计算。输血速度通常以5~10ml/min,1u血需30~60分钟输毕。
2.3输血中护理
做好输血有关记录;观察患者倦怠感、腰痛、背痛、恶寒、呕吐、体热感、胸闷、胸痛、胸部压迫感、呼吸困难,沿血管走行部位发热、疼痛、肿胀、皮肤瘙痒等。颜面潮红、紫绀、冷汗、出现皮疹、血压下降、心律不齐、脉搏细弱、休克。出现异常时,应中止输血,换上生理盐水,迅速报告医生并协助其抢救处理。如为昏迷病人输血,应设专人守护,严密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尿量及颜色。
严禁将其他药物加入血液中,以免发生血液质量问题;输血前后及输前一袋与后一袋的中间,均需要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注,不得自行保存血液;输血持续6小时以上时,应更换输血器,因输血时间过长,血液中的内容物易沉淀在过滤器中,影响滴速压,有发生细菌污染的可能,易引发输血反应;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并要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要立即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同时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

2.4对年老体弱、严重贫血,心功不全病人护理对这类病人在输血过程中应避免快速输血导致的循环负担过重所引起的心功能改变和肺水肿等。若大出血需大量快速输血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至少保持两条静脉开放。②应输入新鲜血、以免因输人大量库存血而引起其他并发症。③输人大量4℃库存血时,由于心脏骤然降温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故有条件时,可用心电监视器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病情异常,便于及时处理。
2.5输血反应的防治和护理
2.5.1发热反应防治和护理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h内,在畏寒、寒战,体温可突然升高至38~41℃左右。发热可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不等,有时只有发热而无寒战或只有寒战而无发热,有些病员伴有头痛、恶心、哎吐、皮肤潮红等症状。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可使症状减轻;若症状继续发展,应立即停止输血,改用其他液体输入,可改用代血浆或右旋糖酐。并调换输血器,把换下来的输血器注明“输血反应”字样,送供应室特殊处理。有畏寒、寒战时应保暖,应给饮料、热水袋,加盖被。有高热时,选用适当的物理降温(酒精浴或温水浴)。并按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物。
2.5.2过敏反应防治及护理输血后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见于颜面部,表现为眼睑、口唇水肿);中度反应可发生呼吸困难(喉头水肿),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支气管痉挛所致),大小便失禁;重度反应:出现过敏性休克。按反应轻重给予处理,轻者减慢输血速度,重者停止输血,保持静脉点滴通畅。有循环衰竭者,配合医生进行抗休克治疗。并发肾功能衰竭时,应防止输液过量。
2.5.3溶血性输血反应防治与护理溶血性输血反庆症状有轻有重,有缓有急,轻者和发热反应难以区别,严重者表现明显,可很快发生休主克,死亡率很高。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点滴。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0ml。安慰患者减少焦虑,立即通知医生,并再次核对所有的标签和记录,检查患者接受的是否正确的血液或成分确定血型有无差错。严密观察血压、尿量。按医嘱采取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利尿等措施。当出现休克症状时,立即协同医生抢救。
2.6输血全过程的心理护理
在进行输血治疗前,护理人员要与病人进行充分的思想交流和心理沟通,消除其对输血不安全的疑虑,使其对血液的质量、输血的器材以及输血的操作放心,对输血治疗充满信心,精神放松地应对输血治疗。在输血过程中,如病人出现精神紧张,护理人员应多与其接触,主动与其交谈,勤巡视、多观察,必要时要在床头陪伴,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以解除不必要的顾虑,使病人在心理上得到安抚和鼓励。一旦出现输血反应时,在积极处理治疗的同时,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稳定病人的情绪,向病人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当症状缓解后,应及时告诉病人,鼓励病人继续树立输血治疗的信心。输血后,病人一般都有短期效应,心情好转、病情缓解。医护人员应抓住这一时机,向病人讲述进一步治疗的方案,以及还需要病人继续配合治疗的有关事宜,为其战胜疾病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天楹,杨成民,田兆嵩.临床输血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426.
[2]李志强.现代血液病输血疗法[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06-307.
[3]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0-26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