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临床免疫学中多媒体的应用论文

2023-12-07 19: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探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


案例式教学是公共管理教学过程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最初于1870年由当时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次引入法学教育。19世纪90年代,案例式教学方法被引入哈佛医学院。案例式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主要应用于法学、医学和商业等学科的高等教育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案例式教学已日趋规范,对我国高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着重培养临床实践能力的医学教育中,对提高医学生的理论知识理解及临床实践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近年来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对于案例式教学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探讨。


1传统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医学检验学实验教学是医学检验基础实验课和临床实践之间的重要桥梁。传统的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基本上是一种封闭式的缺乏活力的体系,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验证理论,强调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与理解,忽视了实验教学的固有规律及其在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实验为主,学生不能在课堂中发挥主体地位,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导致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明显不足。如何提高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质量,是任课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案例式教学的概念与意义


案例式教学是通过模拟真实的事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体验、分析、决策,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式教学模式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法,它不仅具有“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的优点,又符合医学教育的特点,在医学生临床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临床技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案例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它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的在于发展学生运用与课程相关的知识、观念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提供了融入背景的学习,其优势逐渐得到认可,值得在医学教学中推广应用。


3案例式教学在免疫学检验教学中应用的具体过程


在医学检验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前的重要课程,对提高医学生的理论知识理解及临床实践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采用了案例式教学方法。


3.1真实案例教学


选择来源于临床实践的真实案例,在临床免疫学实验教学中进行讨论与学习。通过案例学习,学生不仅巩固学习了免疫学知识,发散了思维,更进一步认识到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遇到疑惑的结果要积极与临床科室沟通,了解病人的病情,加强临床意识。


如学生学习了一系列关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实验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在临床工作中往往会遇到黑色粪便用金标免疫层析试纸做隐血试验时结果却是阴性,如何处理及发报告?学生通过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了积极讨论发言,很快得出结论是因为抗原抗体反应时具有比例性,当抗原过量时引起的后代效应导致黑便隐血假阴性,应该将标本进行稀释后再检测便可得阳性结果。然而学生的结论并不完善,教师要求大家查阅相关的文献,分组讨论后再给出答案。最终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对案例的深入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粪便隐血实验的各种方法原理及影响因素;还了解到除了学生已知的后代效应的原因外,还有另一原因是胃病患者分泌大量胃酸破坏了血红蛋白上的抗原决定簇,使其不能与试剂中的抗体反应,这种情况就得用化学法(如联苯胺法)进行复检,如是阳性结果,报告时必须注明化学法检测,以便提示医生需排除化学法的影响因素。


如学生学习了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后,教师给出问题:临床上用来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一般采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法,还有一种快速筛查的金标免疫层析法,这两种方法有时做出的结果并不一致,又该如何进一步实验呢?这个案例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这两种方法的检测原理和影响因素,还要了解各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引出近年来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情况,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进行讨论,对三种方法进行比较,还可以拓展到乙型肝炎表面标志物随病情的变化,了解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和最新进展。


如在做抗核抗体检测的实验时,教师以网络小说中女主人公得了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例,给同学讲解相关知识,再让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及方法。案例讨论式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到所学到的东西不再是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知识,而是可以实际应用的手段和武器,这无疑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变被动记忆为主动索取,教学效果也将会大大提高。


诸如以上的例子很多,看似简单的检验案例却蕴含了丰富的内容,这不是单单靠看书本和按部就班的做实验就能学到的知识,这是在长期的临床工作经验中积累所得。这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教材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临床技能。


3.2融入背景的案例式教学


在学生已经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前提下,给出案例,开展科研设计,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开拓创新。在此过程中,实验性质由验证型向提高型、研究创新型过渡。


如在理论课教学之后,在实验课上由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并亲自动手做实验,学习操作免疫原的制备(包括颗粒性抗原和可溶性抗原);动物的免疫,抗血清的检测和鉴定,凝集实验,免疫双扩散实验,免疫电泳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在正常实验课进行的同时,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安排同学进行动物免疫,动手采集抗血清并进行鉴定的实践操作。在学生有了直观的学习和实践之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份科研设计:假设有一种未知的N9抗原,将怎样设计方案来检测该抗原。这个命题要求学生将一系列的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将免疫原的制备(包括颗粒性抗原和可溶性抗原);动物的免疫,抗血清的检测和鉴定,凝集实验,免疫双扩散实验,免疫电泳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实验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起来,再加以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并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学生已经了解了相关学习背景,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操作实践了相关的实验之后,就能够正确设计实验,并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参考资料、手册、工具书及其他信息源获得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撰写一篇科研设计报告。最后教师对本次科研设计进行总结,归纳相关知识重点难点,介绍最新进展,对一些共同性的问题和争议大的疑难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同时对各组的科研设计进行点评,在巩固了免疫学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意识。


学生可以将书本知识用于临床实践和科研设计,提升了医学检验学生与临床沟通的能力和科研意识,对于检验结果应用于临床诊疗亦有推动作用。


4案例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本次的案例式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又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1案例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式教学的学习目的性和临床实践性更强,大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学生为寻求答案,积极查阅资料,互相讨论,提高了其学习积极性。


4.2案例式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目的在于发展学生运用与课程相关的知识、观念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提供了融入背景的学习,通过在案例分析中思考问题及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3案例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医学检验学生与临床沟通的能力


检验医学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桥梁,对检验结果的解释需要有广泛的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知识。对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尽管本科教学中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的课程,但往往只是一带而过,没有时间深入学习与分析。因此,检验医师应持之以恒地与临床沟通,学习临床医学知识,掌握与临床沟通的能力。案例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体验、分析,学习临床医学知识,提高与临床沟通的能力。


4.4案例式教学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


案例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需要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该教学方法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实现教学相长。


5案例式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1教师的角色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动手能力相对较差,自主独立性较弱,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传统的单向输出变成多向互动08,鼓励学生勤思考多动手。这种角色转变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理论要求,而且对教师的互动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5.2案例教学中学习能力的限制


此法不适于临床基础知识薄弱且主动性较差的学生。学生在临床思维的探索过程中,必然伴随各种尝试及错误。因此案例教学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提供案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查找相关资料;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锻炼自己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3教学内容的限制


此法并非对任何学习内容适宜,对免疫学检验基本原理、概念仍需传统教授法讲解,同时加强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打下扎实理论基础和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有利于案例式教学的开展,才能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5.4案例选择的限制


不是所有的案例都能满足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在为某一教学内容选取案例时,必须以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为中心,相关实验操作为辅助,选择相应的案例,而且案例必须能和实际实验学习相结合。这要求教师平时要留心收集整理资料,总结串联相关知识点,而且能将这些资料合理地应用到课堂。


长期以来,案例式教学应用的一个瓶颈就是检验教师们很难找到合适的案例。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组织全国来源于临床、检验和护理的专业人员编写了《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一案例分析200例》07和《检验医师启示录》,其中收录了300多例来源于临床实践的“原生态”案例,可用于医学检验各专业的案例式教学。


6小结


案例式教学与临床实践工作关系密切,让学生学以致用,促进学生从简单的记忆型、模仿型向思考型、创新型转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素质有较明显的作用。通过案例式教学,提升了医学检验学生与临床医生沟通的能力,对加强检验与临床的交流,推动检验项目在临床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案例式教学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还是一个新的课题,随着该教学方法的逐步推广和应用,必将会对医学教育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作者:凌芸,顾兵,杨瑞霞,蒋理,王芳,黄珮珺,潘世扬(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江苏南京210029)


第2篇: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是一门基础知识丰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实验教学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对一些抽象的问题难以理角解多媒体教学运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有机结合起来,是开展实验教学的有效辅助形式。本文就多媒体在临床免疫学及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些体会。


1多媒体技术在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1多媒体教学使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更形象化


目前临床免疫学及检验实验教学所开设的实验项目主要是免疫学的一些经典试验,如ELKA,凝集反应、沉淀反应、E-花环、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等。在开展这些试验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实验原理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学生自己来想象,有些抽象思维能力稍差的学生很难理解;实验操作步骤需教师反复示范;一些用时较长的实验(如westernblo),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完成,只能进行示教,学生未参与实验实际过程,印象不够深刻,不利于理解和记忆。


多媒体教学能部分解决上述问题,多媒体技术运用文本,图片,动画,录像等方式将抽象复杂的概念、实验原理形象的描述出来,使同学有直观的印象,加深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在试验操作过程中,为使同学对操作步骤有感性认识,可以采用动画的方式演示操作步骤,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到,做完这一步,下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多媒体幻灯中链接实验录像,使操作更加直观。对于一些耗时较长的实验,可以放映实验录像或者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进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整体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实验内容的掌握。1.2多媒体教学可缓解免疫学迅速发展与开设实验项目落后之间的矛盾由于受实验室客观条件和经费不足学时少等因素影响,许多新的免疫学技术很难在实验课中一一开展,要解决这一矛盾,除了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加实验经费外,运用多媒体技术是现有条件下的有效手段。例如,我们可以把免疫学较先进的技术、现有条件下无法开展的实验等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使学生通过多媒体幻灯了解这些先进技术,观察新实验的过程、现象、结果等。不但节约了实验经费和时间,增加了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现代免疫学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对学生科研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根据免疫学的进展及临床免疫检验的发展,我们针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员开设了流式细胞分析的实验,但由于实验条件有限实验课的开展主要以示教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流式细胞术的原理及应用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通过动画的方式演示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并对结果展示的意义结合图片进行分析,之后以流式检测淋巴细胞中CD4+T细胞的比例为例,示教实验的操作过程,以及流式检测的过程,学生在短短的三个学时中,对流式细胞技术能有理论和感性的了解。


2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存在的问题


2.1幻灯制作粗糙不能体现其优势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生动直观、图文并茂,遇到难点可以辅助动画或声音效果。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机械的将课本上的内容复制到课件上,以大段落的文字讲述教学内容,学生一看到密密麻麻的蝌蚪文字就容易引起视觉疲劳,有些同学忙于记录文字而忽略了教师的讲解,影响学习质量。另一方面呢,有些老师为了突出多媒体教学的效果,采用过于花哨的形式,选取了很多图片但与要讲述的内容关联并不大,色彩做的过于绚丽,殊不知,这样也会适得其反,过于艳丽的形式或无关紧要的图片反而会过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冲击了主要内容,造成了主次不分,不能体现学习重点和难点,反而不能展现多媒体的优势作用。


2.2忽视板书及其他教学手段的应用


传统教学是以粉笔和黑板为主要工具的,而多媒体教学是将文字、图形、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进行有机的组合并加工处理的多媒体技术。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完全放弃了板书。教学效果的好坏,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与教师知识水平、语言表达、讲课方法、对课件及板书的应用技巧等都有密切关系。传统板书教学是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已经习惯的模式,教师在写板书时学生有一段调节思维的过程,这是板书的优势。如果在运用多媒体时适时穿插必要的板书内容,特别是一些重点和难点,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3过于依赖多媒体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多


媒体辅助教学,既然是辅助,教学的主导地位仍然是教师,而目前过多的依赖多媒体教学后,在准备教学内容时简单的将书本内容再现于多媒体幻灯上,讲授时也照本宣科,并且遇到突发状况,一旦使用不了多媒体,就不知道该如何讲课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后,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增大,而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加筛选,一股脑的灌给学生,使学生有时候接受较困难,处于被老师牵着走的被动学习状态,并且内容多了之后层次不清楚,重点、难点不突出,反而影响教学效果。


3在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虽然有其突出的优点,但毕竟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尤其是在实验课中的运用,更应合理适当,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在免疫学实验中的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3.1精心合理设计多媒体内容


多媒体课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在组织多媒体内容的过程中,仍然要认真备课,对实验指导的内容进行严格、细致的剖析,根据不同的对象对知识结构进行重新优化组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之形成一个易于为学生接受的知识框架,而不能机械的将实验教材上的内容简单的复制到多媒体幻灯上。制作实验教学课件时应特别注意内容安排的把握,应注意每张幻灯片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富于推理和逻辑性。幻灯片的制作可以遵循‘导言,实验内容与目标,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这样一个基本的结构,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调整。在形式上,多媒体课件要力求清晰、美观,具有层次感。可采用不同的字体、大小及颜色以区别内容的层次和段落。每张幻灯片应该有一个突出的重点,要言简意赅;字体一定要粗大,清晰;注意色彩搭配协调,避免视觉疲劳,但要避免过于追求形式而对内容产生冲击。图片影像资料要清晰,动画形式要简洁明快,表格要简要,文字内容要适当,重点要突出,整个内容要适度。实验课的课件内容在20张幻灯以内较合适。


3.2多媒体教学应辅助突出教学重点,帮助理解教学难点


实验课教学着重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并了解实验的影响因素。因此多媒体教学也应以此为中心,突出采用多种形象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在操作前即对实验操作有整体的、感性的认识,知道做了第一步,下一步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并且在了解注意事项时应采用多种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这些因素会影响实验的效果。在这部分的幻灯设计中,避免将实验步骤用文字罗列,尽量采用流程图或者动画的方式进行展示,这样层次更清楚,如果能够将实验步骤设计成动画方式将会更直观。如讲述淋巴细胞分离的实验步骤时,我们自己采用简单的图组合做成了操作步骤的流程图(图1)在幻灯制作时,将每一个步骤均做成动画,在讲解时,一步步分别讲解如何操作,其中有些什么需要注意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而在设计实验操作步骤时应尽量的将整个步骤在同一张幻灯片显示,以利于后续学生操作时可以直观一目了然的掌握全部的操作内容,避免学生操作进度不一而导致反复调整幻灯片。


3.3实验教学中将课件教学与板书相结合


系统性的板书是学生在教师讲解引导下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时头脑中进行认知活动的外部支撑点,是学生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论知识的桥梁。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板书的密切配合,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学生开始动手操作时,可以将课件返回至操作步骤一张进行展示,使学生在操作时有据可依,而这样的话,学生对于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又会忽略,那么这步骤需要注意的事项在板书上罗列出来,那么这样在学生操作时,即可以从多媒体上知道操作的步骤,又可以在板书上看到相关的注意事项,可以做到整体的统一,使操作更顺利。3.4加强师生交互,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后,


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增大,并且由于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教学进度也加快,容易忽视学生的理解程度,是否能跟得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因此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要灵活的调节课堂进度,适当放慢教学速度,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可以进行互动的环节很多,如导言时,可以和同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本堂课的兴趣。在讲述免疫学检验实验的原理时,由于学生已经在理论课上进行了学习,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复习,了解学生真正理解了多少,再有的放矢的查缺补漏,使同学真正的对原理进行掌握。在讲述实验步骤中的一些操作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为什么这么操作,会存在哪些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如我们设计幻灯片使第一张通常是一堂课的导言,导言的作用就是引入这一堂课,引入的时候可以和理论课结合起来,并且和临床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我们在讲述淋巴细胞分离试验这一节实验课时,第一张幻灯放了一张艾滋病相关的图片,给学生提问,通过所学的知识,该做哪些检验内容。因前期学生已经学过了体液免疫检验的相关技术,那么很容易回答出来要做EUSA检测病毒抗原,EUSA和westernblot检测病毒的抗体,那么根据艾滋病的致病机制,对于细胞免疫应答的检测也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在理论课上同学已经学过了细胞免疫应答检测的方法,这里稍加引导下同学也很容易回答出来,那么本次课就针对细胞免疫应答进行检测,前提就是分离淋巴细胞。从而很自然地引入了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同时也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了解到我学过这次课,就可以掌握了诊断类似艾滋病的细胞免疫检测方法.而在分析实验操作时,我们也会与学生互动,如“为什么往淋巴细胞分离液中加稀释血的时候要缓慢r‘离心后需要注意些什么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印象深刻,操作时候不容易犯类似的错误。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设置些这样的互动的环节,学生通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可以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应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组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这样教师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认知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进程和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石云,郭刚,张卫军,鲁东水,邹全明(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微生物及免疫学教研室,重庆400038)


第3篇:临床免疫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临床免疫学是免疫学与临床医学互交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运用免疫学理论和技术来研究免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一直以来在临床免疫学教学中沿用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lecture~basedleam-ing,LBL),然而实践证明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存在以下诸多弊端:讲解单调枯燥、理论抽象费解、课堂气氛沉闷等。部分学生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又把知识还给了老师。这不仅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压抑,而且由于课堂讲授无法形象地展现临床疾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而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roblem—tasedleam-ing,PBL)与LBL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方法。与LBL相比,接受PBL教育的学生知识面更广,自主学习能力更强,综合素质更高。因此PBL被誉为专业教育领域最引人注目的革新成果,并且在短时间内从最初发源地加拿大迅速风靡全世界,广泛运用于包括医学领域在内的众多教学领域,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PBL受到国内医学院校的关注,众多学者对它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取得了不少阶段性成果。受他们启发,笔者尝试在临床免疫学教学中使用问题教学法,结果令人鼓舞,现将实践体会总结如下。


1PBL教学的特色优势


PBL教学法是指将临床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中,借助典型病例的引导,使学生对于解决病例提出的种种问题进行积极主动地思考、分析、讨论和查找文献资料,从而学习和掌握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知识。由于PBL是从培养临床医生的角度出发,将基础理论和临床疾病融于一体,锻炼学生以病例诊治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因此对于提高学生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就业和工作的需求意义重大。


临床免疫学涉及临床中的上千种疾病,包括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神经系统免疫病、内分泌系统免疫病、呼吸系统免疫病等,学科本身具备适应PBL教学的特点。如在移植免疫章节,我们设计了一份肾移植案例,根据患者和其家族的相关资料提出20多道问题,比如:①试将患者与其家庭成员的HLA关系进行分类,指出哪些HLA相同、哪些HLA—条单元型相配、哪些HLA完全错配。②仅就HLA配型而言,谁是患者的最佳供者?③血型抗原对供者选择有何影响?移植肾可取自哪些供者?不能取自哪些供者?④哪些检查项目可以避免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检测的原理是什么?⑤何谓三重免疫抑制治疗?免疫抑制治疗的副作用有哪些?⑥移植三周后出现的排斥反应是何类型?有哪些免疫学机制参与反应?这些问题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物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借助案例这个特殊的载体,将众多知识点自然集于一体,构成多学科知识的横向组合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纵向组合。这—方法深受学生喜爱,立即激发出他们的浓厚兴趣和探究热情。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问题情境中,促使他们将以往所学知识、资料中的信息和来自其他同学的见解融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用于思考、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笔者认为医学知识本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知识之间紧密联系且相互牵制,之所以会形成学科壁垒和知识分割的现象是多年来传统教学方式人为造成的结果。而PBL能够把各科知识重新串联起来并还原其本来面貌,必须承认这种新颖教学模式在帮助学生建立整体医学观念和灵活运用知识方面确实具有其独到的优势。


2“本土化”PBL教学尝试


PBL教学经过50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和成熟的体系,但能否与我国教育体制完美结合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我们在实施PBL教学时采用PBL+LBL混合式与渐进式教学策略,同时在案例编写上下足功夫,旨在探讨适合自身情况的PBL方法在临床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2.1混合式教学模式毋庸置疑,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独特之处。LBL教学也不是一无是处。LBL传授知识效率高,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量且系统连贯的信息传递,对初学者而言尤其需要用这种方法快速搭建学科基本框架。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作为铺垫,PBL教学也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效果。目前不少西方国家已在全部课程中使用PBL教学,或许向PBL全面转型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教学基础和条件尚不宜以PBL完全取代LBL,而只能在LBL基础上添加PBL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学科知识有系统和完整了解之后展开PBL教学。事实上国内已有多所院校及学科根据自己的现状因地制宜地实施了PBL教学,形成多元化的办学风格,不同程度地改善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受益匪浅。这证明了灵活运用PBL是目前的最佳选择。有人得出结论,认为PBL教学适合理解性、应用性强的知识,而LBL教学更适合概念性、记忆性强的知识6。我们采取的方法是首先完整讲授临床免疫学知识,然后通过问题和案例巩固所学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能力。将PBL与LBL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经验表明:采纳单一教学手段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相比,学生更喜爱和认同后者。


2.2渐进式教学方法我国学生自幼接受应试教育模式,习惯于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现在生长在西方教育土壤的PBL来到我国,想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还需要时日。况且中西方文化与教育背景以及学生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对PBL的认知与接受程度不可相提并论。美国的医学生修完本科以后才进入医学院学习,而我国的医学生高中毕业就可以直接就读医科大学,如果盲目效仿国外做法只会“水土不服”。基于国内医学教育的现状,我们采取渐进式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将案例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档次,使用时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步步为营。课程起始选用初级案例,无论病情还是诊治都较容易,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完成思考题。接下来选择难度相应增加的中级案例,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锻炼他们沟通和表达能力,从自学升级到合作学习,比初级案例向前迈进了一步。待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更加娴熟后再推出高级案例,这一阶段的案例的复杂程度高,对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力度又上了一个台阶。教学中提高对学生的要求,敦促学生使用PPT做总结汇报。通过这种方式,从初级案例、中级案例到高级案例,将教学目标跟随教学的进度以阶梯的形式上升。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果案例选择过于简单对学生就没有挑战性,而过于复杂则会使学生因困难重重而丧失信心,因此选择案例的难易终归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2.3案例编写的技巧高质量的案例编写是上好PBL课程的关键。目前我们尚缺乏系统的PBL教学案例,需要教师根据临床免疫学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兼顾学生的实际能力来收集、整理和编写。我们认为,一份优秀的PBL案例应该具有如下特点:①案例具有与临床相似的情景,以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②案例紧扣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基础上。③案例编写形象生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④案例具有一定复杂性,给学生留下发散思维的空间。在PBL教学中,我们通过剧幕的形式对案例进行场景设计。第一幕通常介绍病人发病经过,医生查体情况;第二幕提供病人各项检查结果如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报告等;第三幕是诊断结果和治疗经过。在每一幕中都留给学生进行推理判断的空间。演完第一幕后再把下一幕的“剧本”发给学生继续准备。随着剧幕的推进,病情逐渐真相大白,所有问题皆水落石出。这样一来,教师就从教学主体变为幕后导演,而学生通过寻找和利用多种资源获得为案例中“


为了训练学生在复杂情况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必要在案例中留下适当悬疑。例如在一份甲状腺癌的案例中,病人最初出现的症状有几分像甲亢,有几分像淋巴结炎,还有几分像淋巴结结核,此外有些鼻腔、口腔、扁桃体、喉部的肿瘤也会出现与病人类似的颈部肿大现象,该如何鉴别呢?由于临床大部分病人的症状既不可能像教科书描述的那么典型,也不可能像教科书描述的那么单纯(有的病人身患数种疾病),为避免误诊漏诊,学生要对可能发生颈部肿大的所有疾病进行一番排查,深入细致地分析案例,根据病史、症状、体征、结合临床各种检查手段最后抓到“真凶”。案例具有一定错综复杂性更能激发学生抽丝剥茧、解决问题的兴趣。


我们需要学习撰写高质量病例的技巧,使案例既真实合理,符合临床复杂多变的特征,又能开启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热情。针对一种疾病的处置办法不止一种,我们可以从侧面提示和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完善治疗方案,运用传统、现代、中医药、医学前沿的各种理论和技术,以达到拓宽视野、增进思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顺应了当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3PBL教学的效果评判机制


3.1PBL与LBL+PBL教学效果的比较为了验证教学效果,我们对传统教法和PBL模式进行了教学效果考察。将学生随机分为LBL与LBL+PBL教学实验班,LBL教学班课程由教师逐章讲授临床免疫学课程;LBL+PBL教学班则采用两种教学法结合的形式,依照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归纳总结的步骤进行。两班的课程由同一位教师完成,教学大纲和课时数也完全相同。


效果评价主要通过理论考试和问卷调查两部分进行。考试题适当增加了病案分析和论述题比例。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PBL教学法的感知和认可程度。考试结果表明,LBL+PBL教学班的成绩优于LBL班。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表明,绝大多数学生都乐意接受PBL教学,认为这种方式不仅使他们获得了真实的临床体验,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改善了表达能力、协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学生很期待在更多课程中使用这种教法。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近&-9]。


3.2改革效果评价机制势在必行由于PBL的特点是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因而考核方法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PBL强调过程而非结果,关注学生表现而非考试成绩。它的显著效果不仅表现在当下课程,而是所有学业;不光是增加考试分数,更着眼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但笔者认为现行的效果评价体制并不完善,不能完全科学和客观地评价PBL。无论理论考试还是问卷调查,评价的主体仍是教师,缺少学生自评、同学间互评以及学生评估老师;也没有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发言次数及质量、文献资料准备情况等重要因素包括在内,因此采用理论考试和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仍然过于简单片面,不能真实反映学生能力的提高以及对他们未来的深远影响。我们认为现行的效果评价机制亟须改革,构建与PBL模式真正匹配的课程考核体系,以求全面、真实、合理地对教学效果进行考察是今后的迫切任务和努力方向。


针对传统教学的种种缺陷,在临床免疫学教学中引入PBL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论肯定了这一教学模式。目前我们对于PBL教学的尝试仍处于初级阶段,今后的道路还很漫长。实践证明:坚持循序渐进、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既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中国学生的学习规律,是实现培养实用性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理想途径。


作者:龚业莉\邱文洪\郭凯文2(1.江汉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武汉430056;2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免疫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