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危重新生儿转运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转运系统将基层医院的危重新生儿转运至我院。结果 共转运340例危重新生儿,转运成功率100%,转运途中抢救52例,治愈325例,好转13例,死亡2例。结论 先进的转运设备,转运前认真评估,转运中密切监护和及时救治,是危重新生儿转运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新生儿;转运;急救护理
危重新生儿转运是新生儿急救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及时有效的抢救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相当于一个移动的nicu单元,在转运途中应得到近似于重症监护室的医疗护理[1]。出色的转运救护能明显降低危重新生儿死亡率,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和生命质量。我院于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转运危重新生儿340例,现将转运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共转运危重新生儿340例,男192例,女148例。转运日龄:<24h 35例,24~72h 221例,3~7天69例,7天以上15例。胎龄<32周22例,≥32周且<37周189例,≥37周129例。出生体重<1000g 11例,1001~1500g 35例,1501~2500g 164例,>2500g 130例。
1.2 方法
1.2.1 转运物品准备 专用转运救护车,新生儿转运暖箱,转运用呼吸机、复苏囊、氧气筒、心电监护仪、负压吸引器、输液泵、注射泵、微量血糖仪、气管插管、喉镜、抢救药品等。wWW.133229.Com
1.2.2 转运前护理 转运小组包括nicu医生、护士和熟悉地理环境的司机。转运工作人员均需经过专门培训,经验丰富,具有熟练急救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协作能力。转运设有专线电话,接到需要转运的电话后,首先简要了解病情,包括诊断、孕周、体重、病情,其次是转运医院的详细地址和电话,同时通知转运小组及司机出车。
1.2.3 到达基层医院后评估及处理 由转诊医生询问病史及查体,判断病情,转诊护士协同医生做紧急对症处理,包括紧急气管插管,清理呼吸道,吸氧,镇静,纠正酸中毒等;监护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糖等;同时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急救药物及时有效的输入。每例转运患儿均置胃管抽出胃内容物,防止途中呕吐误吸。
1.2.4 转运中护理 (1)保暖:设定暖箱温度为患儿的适中温度,防止患儿出现低体温。(2)体位:患儿仰卧或侧卧,颈部轻度仰伸到“鼻吸气”的位置,肩下垫一小毛巾,使咽喉壁、喉和气管成直线,保证呼吸道通畅。(3)呼吸道管理:保证氧气的有效供给,本组患儿途中采用鼻导管吸氧的有148例,氧流量0.5~1l/min,头罩吸氧43例,氧流量5~8l/min,气管插管共22例,均为经口插入,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妥善固定气管导管,防止转运过程中气管导管移位或脱出。本组22例插管患儿均无气管导管脱出和移位的发生。(4)转运途中的约束和固定:用束缚安全带固定患儿体位,松紧适宜,用小软枕固定头部,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予侧卧位,以免晃动,防止呕吐。(5)保持静脉通道畅通:所有转运患儿均建立并保持静脉通道以备途中急救用药,并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防止液体渗漏、肿胀。(6)保持各种管道的畅通:本组患儿中有41例为外科手术患儿,包括肠闭锁、肠梗阻、食管闭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先天性无肛、小肠旋转不良等术后患儿,每个患儿身上均有3~6根管道,包括胃管、引流管、吸氧管、尿管、输液管等,护理难度相对较大。因此,转运途中保持管道的通畅,防止管道堵塞、受压、移位和折叠异常重要。(7)生命体征监护:严密监测患儿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本组患儿中有5例头罩吸氧患儿在转运途中出现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经提升氧流量无缓解,立即将救护车停靠在路边进行气管插管、复苏囊正压通气等紧急处理,待病情相对稳定后继续转运。
1.2.5 转运后护理 患儿转运回医院后,直接送入nicu,立即监护,并同nicu主管护士做好患儿住院前治疗,转运途中患儿状况及相应处理的交接班事宜。完善转运记录单,清点药品、物品,补充氧气及其他耗材,给转运暖箱充电使之处于备用状态,做好消毒处理。
2 结果
2.1 转运病种 早产儿211例,足月儿129例。其中新生儿肺炎165例,合并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9例,合并气胸2例;新生儿窒息58例;消化道畸形外科术后4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7例,合并胆红素脑病1例;先天性心脏病14例;败血症8例,合并休克2例; 消化道出血8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例;其他5例。
2.2 转运结果 转运过程中抢救52例,抢救及转运成功率100%,入院后24h内死亡2例,好转13例,余325例均治愈出院。
3 讨论
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是新生儿重症救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机精心的护理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高危新生儿转运由于其特殊性,决定了护理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应变能力。因此,转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时恰当的处理,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实施有效的救护措施,才能保证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安全及质量。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