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胆囊隆起性病变156例临床分析

2015-12-13 11: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探讨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胆囊隆起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超声和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B超或彩超是目前诊断胆囊隆起性病变的主要方法,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但需术后病理确诊。结论:适当掌握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治疗方法。

关键词:胆囊隆起性病变;B超;诊断;治疗
  胆囊隆起性病变(Gallbladder projective lesion,GPL),又称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loidy lesion of the gallbladder,PLG),亦有称胆囊增生性疾病,是指由胆囊黏膜向胆囊腔内局限性隆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这类疾病的发现及确诊也日益增多,据文献报道成人发病率约为5%[1]。研究回顾性分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10年5月共156例胆囊隆起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胆囊隆起性病变的定义,按术前超声(B超或彩超)和术后病理结果收集病例,共有156例,其中男72例(46.2%),女84例(53.8%),男女之比为1:1.2,年龄21~78岁,平均(45.6±9.2)岁。病程1个月~8年。
1.2  方法:大部分患者因出现症状而就诊住院,部分因体检发现而要求住院治疗。全组病例术前均经B超或彩超检查,均排除手术禁忌证,行胆囊切除术,术中探查胆囊,术后送病理检查。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156例患者中,13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占84.6%,余24例为体检发现,没有症状。在无症状患者中,有1例术后病理为恶性,其余均为良性。右上腹痛或剑突下痛为最常见的症状,有127例,占132例有症状组的96.2%,恶心、呕吐72例(54.5%)、 消化不良20例(15.2%)、黄疸18例(13.6%)、发热12例(9.1%),其中有右侧肩背部放射痛85例(64.4%)。在所有患者中,合并有胆囊结石的有61例,占39.1%。患者常以为胆囊炎或胃炎,经对症治疗均无明显好转。
2.2  超声检查:全组患者均经肝胆B超或彩超检查,其声像图特征为:胆囊轮廓清,壁光滑,在囊壁上探及一个或数个恒定的细小光点或光团,其后方无伴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病变隆起或直径为0.3~2.0 cm,其中多发者89例,占57.1%,单发者67例,占42.9%。
2.3  手术标本及病理检查:全组病例均行胆囊切除术,术中80例可触及明显肿物,占51.2%。术后根据病理类型,146例为良性病变,占93.6%,其中胆固醇性息肉108例(69.2%)、腺瘤20例(12.8%),其他类型的良性病变18例(11.5%),包括炎性反应性息肉、胆固醇沉积症、胆囊腺肌症、增生性息肉等。本组病例中恶性肿瘤10例,占6.4%,其中腺癌6例,占恶性病例组的60%。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提高,胆囊隆起性病变的早期发现和诊断率不断提高,但其诊断一直无统一标准。胆囊隆起性病变最早即基于形态学描述而定义,是多种不同类型的胆囊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总称,邓绍庆等于1992年将其分为胆囊良性病变和有可能胆囊恶性病变两类,而病理学分类较常用的是Christensent和Ishak于1970年提出的分类方法,将其分为良性假瘤和良性肿瘤两类,以后又增加了腺瘤癌变和早期胆囊癌[2]。现在病理分类主要分为非肿瘤性与肿瘤性两大类,后者又分为良性与恶性,非肿瘤性PLG分为胆固醇性息肉、炎性反应性息肉和腺肌增生症等,肿瘤性病变中良性以腺瘤为主,恶性则主要为胆囊癌(腺瘤恶变)。本组资料的病理结果,在胆囊隆起性病变中,胆固醇性息肉占69.2%,腺瘤占12.8%,是最常见的良性病变,而恶性肿瘤中,最常见为腺癌,与文献报道相似[3]。而有学者则将GPL分为良性假瘤(胆固醇性息肉、 炎性反应性息肉、胆固醇沉积症、腺肌症、增生性息肉等),良性肿瘤(腺瘤等)和恶性肿瘤(腺癌等)[4]。
  胆固醇性息肉是最常见的良性病变,是胆固醇代谢失调,大量吞噬了脂质组织细胞即泡沫细胞,堆积在胆囊壁固有层,其上覆盖正常的黏液上皮形成,迄今未发现有癌变的报道,但胆囊腺瘤具有明显的癌变潜能,特别是单发的腺瘤,被认为是癌前病变。PLG病变可无任何症状,如有,则并非特异性症状,是否产生症状取决于有无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炎等。
  B超或彩超是目前术前诊断GPL的主要手段,但临床上则缺乏术前对GPL定性的手段,所以胆囊切除的手术指征始终有一些争论。一是取决于病变的性质,二是取决于有无临床症状。Terzi等认为>60 岁,有胆石共存、直径>10 mm的单个病变,即使无症状也应做胆囊切除[5];Koga等认为最重要的指标是息肉大小,因此凡直径>10 mm的息肉均应手术[6]。
  从理论上讲,并非所有的 PLG均需手术治疗,特别是一些无症状、无癌变倾向的胆固醇性息肉或炎性反应性息肉,可实行定期复查和随诊。但就目前诊断水平而言,术前无法对PLG进行病理确诊,并且临床上仍有部分PLG合并有胆囊结石或胆囊炎,故基本采取手术治疗。结合本组病例资料,我们认为,胆囊隆起性病变具有以下表现者应积极手术治疗:①伴有明显临床症状;②合并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③合并破溃出血者;④病变位于胆囊颈部影响胆囊排空功能者;⑤胆囊息肉直径>1.0 cm者;⑥患者精神负担重者。手术方法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4 参考文献
[1] Myers RP,Shaffer EA,Beek PL.Gallbladder.Polyps:epidemiology,natural history and management[J].Can J Gastroenterol,2002,16(3):187.
[2] 邓绍庆,黄蔓维,杜春根,等.胆囊息肉样病变40例分析[J].普外临床,1992,7(4):238.
[3] 周连锁,石景森,郝秀原,等.胆囊息肉样病612例临床分析[J].华人消化杂志,1998,6(3):260.
[4] 陈增银,王  一,张东生,等.胆囊隆起样病变的诊治探讨(附203例报告)[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8,20(2):115.
[5] Terzi C,Sokmen S,Secdin S,et al.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ladder:report of 100 ca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operative indications[J].Surgery,2000,127(6):622.
[6] Koga A ,Watanabe K,Fukuyam A ,et al.Diagnosis and operative indication of p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ladder[J].Arch Surg,1988,123(1):2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