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雷公藤多苷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大量

2015-12-13 11: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采用厄贝沙坦与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肾内科及内分泌科门诊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测定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谷丙转氨酶、血清胆固醇;检测血常规。结果:对照组治疗24周后显效1例,有效3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16.8%。强化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有很好的疗效,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及推广。治疗雷公藤具有一定的毒性,在应用时应加以重视。

关键词:雷公藤多苷;厄贝沙坦;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的、危害性大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我国终末期肾病(ESRD)约5%为糖尿病所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糖尿病诊疗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引起终末期肾病(ESRD)的比率逐年提高。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一旦出现临床肾损害,持续性蛋白尿,则病程难以逆转,大量蛋白尿可出现于以上各期中,此类患者治疗效果差,患者很快进展至肾功能衰竭。为此于2007年1月~2009年11月采用厄贝沙坦与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本院2006年2月~2009年7月肾内科及内分泌科门诊患者48例,所有患者都为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大量蛋白尿符合肾病综合征的标准。肾功能全部正常。所有患者均排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泌尿系统感染、发热、急慢性肾炎等其他疾病引起的低蛋白血症、浮肿及大量蛋白尿。所有患者都行已肾活检病理检查,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男:女比例为1.8,年龄42~61岁,平均52岁,病程2.5~8.9年,平均3.9年;对照组患者23人,男15例,女8例,男:女比例为1.8,年龄39~63岁,平均49.8岁,病程3.4~10年,平均4.2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教育,糖尿病饮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以指尖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 h血糖<8 mmol/L为血糖的控制目标,根据血糖的情况调整胰岛素的用量;水肿重的要卧床休息;采用优质蛋白饮食,蛋白量为1.0~1.2 g/d/Kg,低脂饮食,水肿重的要严格限制盐的入量(<2 g/d),并严格限制水的入量。浮肿严重者可适当利尿消肿。辅以降脂、抗凝等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应用ARB类药物厄贝沙坦,75 mg,1次/d,根据血压及肾功能等逐渐增加剂量,至150 mg,2次/d;雷公多苷20 mg,3次/d,治疗12周后改为10 mg,3次/d;对照组患者,只给予ARB类药物厄贝沙,用法同联合治疗组。疗程24周。
1.3  观察指标:①采用双缩脲法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②采用全自动生分分析仪测定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谷丙转氨酶、血清胆固醇;③应用强生公司生产的血糖仪测血糖;④检测血常规。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经过SPSS 11.5处理,所有资料均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疗效判定:①完全缓解: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尿蛋白少于0.5 g/d,血浆白蛋白大于35 g/L,肾功能正常,血脂明显下降;②部分缓解:临床症状好转,尿蛋白少于1.5 g/L,肾功能基本正常;③无效:临床症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肾功能无变化或恶化。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白蛋白、血白蛋白比较结果:见表1。联合治疗组第24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第24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两组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肝功能、肾功能、血白细胞、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g/24 h)及血白蛋白(g/L)比较

检测项目

治疗前

24周

联合治疗组

对照组

联合治疗组

对照组

24 h尿蛋白

7.64±3.18

8.03±3.96

2.34±1.95

4.08±3.88

血浆白蛋白

19.6±5.4

18.5±5.8

32.2±6.5

24.1±5.8

2.2  疗效判定:联合治疗组治疗24周后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2%。对照组治疗24周后显效1例,有效3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16.8%。强化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不良反应:治疗中3例出现轻微肝功能损害,经服用保肝药后肝功能好转,未发现低白细胞减低病例。未出现肾功能恶化病例。
3 讨论 
  ARB类药物可以降低肾小球内压力,改善肾内血流动力学,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从而起到保护肾脏,降低尿蛋白的作用;另外其还可以抑制有害细胞因子产生,抑制系膜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改善滤过膜通透性、减少尿蛋白排出等药理作用而成为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即使在全身血压正常的情况下也可以产生肾脏保护功能,且不依赖于降压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善[1-2],厄贝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国内外的大型临床试验均证明,高血压或非高血压合并DN患者应用厄贝沙坦可有效降低UAER,且其肾脏保护作用独立于降压作用之外。雷公藤多苷用于肾小球疾病治疗已20多年,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多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公认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和狼疮性肾炎等均有一定的疗效,可显著减少蛋白尿的排出。这可能与雷公藤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阻断组织胺、5-羟色胺及前列腺素E2的产生,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对急性渗出性和慢性增生性炎性反应均有抑制作用有阻止肾间质纤维细胞增生等,不失为一条探索临床DN治疗的新方法。从而减轻了DN的肾组织病变,减轻其炎性反应等相关[3-4]。1981年黎磊石院士等报告应用雷公藤治疗肾小球肾炎,对降低尿蛋白有显著疗效[5]。目前已经有在糖尿病肾病应用报道。雷公藤多苷对足细胞具有直接的保护作用[6-7]。研究亦表明,厄贝沙坦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有很好的疗效,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及推广。治疗雷公藤具有一定的毒性,在应用时应加以重视。
4 参考文献
[1] Kuriyama S,Tomonari H,Tokudome G,et al.Antiprot einuric effects of combined antihypertensive therapics in patients with overt type 2diabetic nephropathy[J].Hypertens Res,2002,25(6):849.
[2] Lewis EJ,Lewis JB.ACE inhibitors versus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in diabetic nephropathy[J].J Am Soc Nephrol,2004,15(6):1358.
[3] 张庆怡.雷公藤多苷应用于肾脏病治疗的一些体会[J].肾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3,12(3):249.
[4] 吴  燕.糖尿病肾病诊断及治疗规范[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4,13(5):465.
[5] 黎磊石,张  训,陈光永,等.雷公藤治疗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1981,20(4):216.
[6] 秦卫松,刘志红,曾彩红,等.雷公藤甲素对Hey-mann肾炎模型足细胞病变的影响[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7,16(1):101.
[7] 郑春霞,刘志红,孙吉平,等.堌化藤甲素对嘌呤霉素模型足细胞病变的影响[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7,16(1):11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