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腹部创伤急诊手术的临床分析

2015-12-13 11: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对腹部创伤急诊手术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经手术治疗的69例腹部创伤的急诊治疗效果。结果:69例中经治疗64例痊愈出院,死亡5例,死亡率为7.24%。[与正文中结果不符]结论:腹部创伤多数为多脏器损伤,或单一脏器多处损伤腹部损伤围术期的正确处理是提高救治成功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 急诊手术;腹部创伤;急诊手术
  腹部创伤是导致现代文明社会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伤情来之突然、危重。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无疑是拯救患者生命最有效的方法[1]。2005年2月~2010年3月收治腹部创伤69例,行急诊手术后,使创伤所引起的原发病得到迅速治疗和基本控制,术后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9例,其中男45例,女24例,年龄11~69岁,平均45.5岁。损伤原因:爆炸伤2例,坠落伤10例,锐器伤18例,车祸39例。属多发伤48例。合并休克35例。
  1.2  临床表现:69例患者术前部分合并有不同疾病和功能异常。其中心血管疾病20例,糖尿病6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3例,肾功能异常1例,凝血功能异常1例,肝功能异常1例。
  1.3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都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其中肝破裂修补10例,脾切除18例,小肠部分切除1例,小肠穿孔修补4例,结肠修补1例。
2 结果
  32例中经治疗30例痊愈出院,死亡2例,死亡率为93.8%。死亡原因:1例为合并严重脑挫伤,1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与摘要中结果不符]3 讨论
  腹部创伤有以下临床特点:起病隐匿,临床体征不典型;同时由于很多老年患者反应性降低,常常表现自觉症状轻微[2]。腹部创伤急诊手术指征包括:出血性休克或血压不稳定者,腹膜炎者,诊断性腹穿阳性者,B超检查汪实有脏器损伤伴腹腔内积液者,X线检查膈下有游离气体者,腹痛进行性加重或范围扩大者,肠呜音减弱伴腹胀者,红细胞计数或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者[3]。手术治疗应先处理出血部位,待血压回升后再行修补术,探查过程既要简捷,又不能遗漏受损脏器,尤其要注意膈肌的损伤、十二指肠及胰腺损伤、多脏器损伤、腹部为主的多发性损伤的处理,需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简单有效的治疗措施,作相应处理,胃、小肠的损伤根据损伤的程度决定作修补术或切除术,如不能确定损伤组织能否成活则应切除吻合,脾破裂不能把握修补能完全止血的情况下,亦应作脾切除术。结肠穿孔者腹腔污染较轻者可以作修补或一期缝合术,如腹腔污染严重,应作结肠近端造口。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后,凡休克患者不论程度严重与否,均应及时给氧,以提高血氧含量,采用鼻管给氧法,轻度休克者流量为2~4 L/min,肺泡内氧浓度可提高35%;中、重度休克患者氧流量为4~6 L/min,肺泡内氧浓度可提高45%[4]。同时腹部创伤的急诊手术患者多伴病情危重,尤其以失血为主的腹部实质脏器伤、大血管损伤患者越早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康复的可能越大。此类腹部创伤的急诊手术护理配合对护理人员所具备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必须注重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准确地观察判断能力,过硬扎实的护理基础及娴熟的技巧和操作能力,并具有灵活、默契的手术治疗配合的应变能力,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手术的成功,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有研究表明85%的老年腹部急诊患者死亡发生在术后24 h以内。故术后对老年急症术后24~48 h须加强心电监护,观察心功能、中心静脉压以及24 h尿量,以预防发生低血容量休克。术后记录24 h出入量,特别注意防止补液过多或过快,以防止肺水肿,保证通气,适当给氧,以防止低氧血症;选择广谱高效、不良反应小的抗生素,防止术区及肺部感染:重症患者适当给予糖皮质激素。另外,早期下床活动,防止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或肺栓塞;有静脉炎或人工心瓣膜手术患者,术后应用抗凝药物。
  综上所述,腹部创伤急诊手术要根据患者当时的情况、医院条件、医生的技术水平而采取快捷、简单的操作,但又能控制伤情的进一步变化的原则,为后续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4 参考文献
[1] 姚  芳,李小云,李玉蓉.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体会[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4,13(4):278.
[2] 马  剑.严重多发性创伤急诊一期手术的护理[J].职业与健康,20O4,20(8):141.
[3] 张磊冰,张静萍.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手术室急救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5):459.
[4] 李  荣,罗成华.老年人腹部创伤的诊断与剖腹探查[J].实用外科杂志,2003,23(7):40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