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探讨使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3月收治的15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的疗效,和随访半年后的复发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89%,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3%,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半年后,对照组复发率为11.11%,治疗组复发率为1.28%,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在远期疗效方面明显优于西药,患者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加味黄芪建中汤;胃溃疡;临床疗效
胃溃疡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高,发病原因多样,可与环境、精神心理因素等多方面有关。患者患病后多表现为胃部不适,饱胀,泛酸,餐后出现上腹疼痛【1】,如果不接受治疗,病情继续恶化,还可能发生呕血和黑便。临床治疗此疾病方法较多,但疗程长,患者易复发。我院在临床治疗此疾病时采用祖国中医的加味黄芪建中汤,疗效较好,患者复发率低。为探求此药物与西药之间是否对治疗胃溃疡有明显差异,我院进行了本次试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3月收治的150例胃溃疡患者15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X线钡餐和内窥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患者入院时均表现为反复的腹痛,腹痛具有周期性和节律性,使用制酸剂等药物能缓解,临床诊断时腹部出现深压痛体征。
将150例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72例,其中男38例,女34例,患者年龄在25~63岁之间,平均(43.89±8.31)岁,病程4个月~7年,平均(3.51±1.11)年。治疗组患者78例,其中男40例,女38例,患者年龄在26~62岁之间,平均(44.17±8.02)岁,病程5个月~7年,平均(3.53±1.08)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72例,临床治疗时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药物为阿莫西林胶囊口服,每日三次,每次0.5g;奥美拉唑口服,每日2次,早晚服用,每次20mg;甲硝唑口服,每日三次,每次0.2g。
治疗组患者78例,临床治疗时给予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处方为:白芍15g,桂枝10g,灸甘草5g,高良姜10g,大枣5枚,饴糖30g,黄芪30g,延胡索10g,乌贼骨20g,金铃子10g,陈皮10g。药方用水煎服,患者每日服1剂,分别在早晚饭30min以后服用。
患者服药前加强健康宣教,指导患者用药,加强其服药依从性。嘱患者在服用我院开出的药物期间,不可服用其他治疗此病的药物。患者戒除烟酒,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以服药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的疗效。随访观察患者半年,观察两组患者复发情况。
1.3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患者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溃疡面愈合,溃疡周围炎症情况消失。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溃疡面基本愈合,但溃疡周围有轻度炎症。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溃疡面缩小为原有溃疡的50%以下。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溃疡表面缩小面积<50%,甚至加重。
1.4数据处理
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当组例数×100%。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取95%可信区间,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p<0.01时,为差异有十分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治愈22例,显效19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为88.89%;治疗组治愈25例,显效25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91.03%。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对患者随访半年,对照组72例患者,复发6例;治疗组78例患者,复发1例,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的疗效及随访复发率情况比较
组别 | 例数 | 治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复发 | 复发率 |
对照组 | 72 | 22 | 19 | 23 | 8 | 88.89% | 8 | 11.11% |
治疗组 | 78 | 25 | 25 | 21 | 7 | 91.03% | 1 | 1.28% |
χ² |
| 0.04 | 0.58 | 0.46 | 0.19 |
| 4.79 |
|
P |
| >0.05 | >0.05 | >0.05 | >0.05 |
| <0.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