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几点见解

2015-12-13 11: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就是原发性高血压。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分析并探讨了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几点见解。

关键词: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几点见解
吴艺( 广东省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高州  525200)


摘要: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就是原发性高血压。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分析并探讨了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几点见解。
关键词: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Abstract: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is one of the common diseases in primary hypertension. Combining years of clinical experience, the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hypertension with Chinese medicine points of view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primary hypertension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并伴有或不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如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可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造成损害,尤其以引起心血管疾病最为常见。
一、临床资料
    笔者于2010年06月至2011年06月对120例(男性71例,女性49例;年龄31~64岁,中位年龄50岁;病程1~8年,中位病程3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用中医理论进行治疗,经过50天的治疗,本组120例患者中,显效78例,占65.0%;有效32例,占26.7%;无效10例,占8.3%;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7%。
    经临床药理研究证实,运用中药治疗高血压,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对相关脏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中药的治疗过程符合平稳降压的原则,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且不良反应少。
二、对病因病机的分析
   高血压病一直被归属于中医“眩晕”、“头痛”范畴。并往往从“肝阳上亢”辨证,治疗上多从“平肝潜阳”入手,使用大量“重镇降逆”药物,如龙骨、牡蛎、珍珠母、石决明等等。然而,在目前西药控制血压的效果越来越显著,毒副作用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这样的治疗方法已越来越缺乏“用武之地”。更棘手的问题是,目前临床大量高血压患者无明显头痛、头晕,甚至在血压急性升高时亦无明显自觉症状。因此,若一味墨守陈规,恐将陷入“无证可辨”的尴尬境地。高血压患者多见于中年以后发病。此时,从中医病机角度看,当为肝肾渐亏,即天癸渐衰,肾水不足,水不涵木。正如草木之无水涵养,则易枝干而叶枯。现代医学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弹性的减弱可使动脉血压升高,这与中医学之“水不涵木”理论有一定的相似性。
   综上所述,同许多内科疾病一样,高血压病有着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但目前,随着长效降压西药的广泛临床运用,出现高血压急症的概率已越来越小,因此中医病机特点则愈发以“本虚”为主。而随着精神心理因素与高血压病的关联性研究受到重视,中医的“肝失疏泄”理论理应有更多“用武之地”。
三、对治疗的见解
  目前西药六大类降压药物降低血压疗效已较确切。笔者认为,对于中医药降压效果的临床研究目前实际意义已不大。因此,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切入点。对此,不妨从以下角度入手: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西药降压药物,虽然血压可暂时控制,但“本虚”,即肝肾亏虚的病机根本却依然存在。可发挥中药疗效持久且安全可靠的优势,以图“缓则治其本”,改善患者体质,促进阴阳平衡,方如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一贯煎等。②对影响血压波动危险因素的控制,中医药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如长期失眠可造成血压不稳,难以控制。从中医病机的角度看,肝肾渐亏,尤其肾虚可致心肾不交,心失所养而夜寐欠安,此时,可在补益肝肾的基础上,予交泰丸、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等养心安神以助睡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与血压波动也有密切联系,可予中药疏肝解郁,如逍遥丸、柴胡疏肝散等以调节情绪。③部分降压西药虽然疗效确切,但其副反应却往往会使患者难以耐受而影响疗效;CCB类药物引起的肢体浮肿;利尿类药物造成患者水液流失而引起类似中医“阴虚”症状的一系列副反应。对此,中医药可加强相关的研究与实践以期减少上述副反应。此外,对于靶器官的保护、对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也可成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四、结语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无论从病因病机亦或治疗角度,都需要我们对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及优势有更准确的把握。在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的研究进步明显的前提下,是与现代医学开展重复研究,还是转变角度并寻找适合中医药发挥自身优势的切入点,是我们需要思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晋库根。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3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5)。


作者筒介:吴艺,1965年10月24日出生,男,主治医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