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探索空气压缩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对机械通气C

2015-12-13 11: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探索空气压缩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对机械通气COPD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影响。方法:选取入住ICU且予PB840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36例,采用空气压缩泵接雾化器从360°转向接头远端小孔密闭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10 min,记录雾化开始时及结束后30 min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除3例雾化前后PetCO2值无变化外,其余33例患者的PetCO2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加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可有效降低PetCO2

关键词:COPD;盐酸氨溴索;压缩雾化;PetCO2
    PetCO2是一项能早期迅速反映通气、血流、代谢等多方面变化的监测指标,并可在不同程度上反映PaCO2变化趋势,与PaCO2有良好的相关性[1]。作为一种操作简单、连续、无创和反应迅速的定量呼吸监测方法,近年被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的监护中。自2010年6月起对行机械通气的36例COPD患者采用空气压缩泵接雾化器从360°转向接头远端小孔密闭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记录雾化前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PetCO2﹚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住ICU的行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36例,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2]。其中男29例,女7例,年龄55~78岁,平均(60.4±4.7)岁,病史3~21年。

1.2  材料:PB840呼吸机,美国DEVILBISS 3655型空气压缩雾化仪,广州市韦士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医用咬嘴式雾化器,深圳迈瑞提供的主流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模块及T8心电监护仪,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大药厂生产的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1.3  方法:转入ICU后,给予中央监护、解痉、平喘、抗炎、营养支持、对症等治疗,同时依据有创正压通气的适应证给予经鼻气管导管插管留置,接PB840呼吸机[3]。上机后第2天接上主流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模块,取生理盐水2 ml加沐舒坦15 mg×2支装入雾化器,接空气压缩雾化仪从呼吸机远端360°连接管转向接头盖孔雾化吸入,持续15 min。

1.4  观察指标:保持呼吸机参数不变,观察并记录患者雾化开始前及雾化结束后30 min的PetCO2值。

1.5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包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6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雾化前后的PetCO2值无改变,其余33例患者雾化前后的PetCO2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最大下降值达5 mm Hg(1 mm Hg=0.1333 kPa),最小下降值1 mm Hg,多数下降值2~3 mm Hg。压缩雾化前后PetCO2均值分别为(54.73±5.01)、(52.71±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CO2 产量、肺泡通气量和肺血流灌注量三者共同影响肺泡CO2浓度或分压,由于CO2能迅速透过毛细血管膜进入肺泡而形成肺泡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达到平衡,最终呼出而形成肺泡气,因此正常人PetCO2≈PACO2≈PaCO2,临床上可以通过测定PetCO2反映PaCO2的变化,并以此监测机体的通气状[4]。本组患者中33例患者雾化前后PetCO2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可能与痰液被稀释,气道阻力下降,内源性PEEP降低,通气改善等因素有关。雾化前后PetCO2无改变的3例患者均有10年以上多次住院的COPD病史,反复感染、反复发作致肺实质组织广泛破坏严重,以致CO2排出严重受限。总之,感染往往是COPD急性加重常见原因,AECOPD往往表现呼吸困难加重,痰液增多,脓性痰[5]。合理正确的抗生素的应用及充分有效痰液引流,为控制感染创造条件。实践证明,空气压缩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有助COPD机械通气患者痰液稀释,增加气体交换,降低此类患者的PetCO2,对AECOPD患者起到辅助治疗作用,也为AECOP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4 参考文献

[1] 刘珊珊,刘雪白,李翠萍,等.测定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的临床意义[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8,29(4):505.

[2] 叶任文,陆  再.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

[3]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重症医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0.

[4] 郭向阳,罗爱伦.呼气末CO2和其他监测指标的联合应用与麻醉管理[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8,20(1):7.

[5] 陈文宇,钦光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发营养不良的机制及其干预研究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11,31(23):182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