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疗体会

2015-11-18 09: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临床分析,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特点及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30例CA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采用活检方法和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在30例患者中,Ⅰ级患者8例(26.6%);Ⅱ级患者16例(53.4%);Ⅲ级6例(20%)。患者中肠上皮化生轻、中度Hp感染者占28例,重度Hp感染者2例。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患者的生活习惯有关,胃镜是主要的诊断手段,对胃镜诊断具有肠上皮化中度及重度Hp感染者,应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对于治疗CAG有主要意义。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为常见胃部疾病,引起CAG主要原因是动脉硬化、胃血流量不足以及嗜好烟酒茶等。在CAG临床检查中分析,患者的胃黏膜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是主要临床特征,通过对调节肽、胃肠激素以及生长因子的条件,从而改变抑癌基因和癌基因的活性,导致细胞凋亡以及对相关基因的活化的抑制[1]。一般来说,CAG在临床上已经作为胃癌的前期状态,为了防止胃癌的发生,需对CAG进行积极诊断及治疗。文章对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自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间收治的CAG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采用活检方法和幽门螺杆菌(Hp)检测,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消化内科自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间收治的胃炎患者134例,按中华消化学会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标准确诊为CAG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4~72岁,平均55.4岁,患者病史0.5~13年不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22例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胀满、胸闷与嗳气,16例患者可出现明显厌食、体重减轻、舌炎、舌乳头萎缩、缺铁性贫血,21例患者出现失眠、疲乏、无力等。CAG发病部位:胃窦20例,胃体及胃窦6例,胃底1例,胃角3例。患者萎缩程度:轻度14例,中度15例,重度1例。
1.2  诊断方法:CAG的临床检查主要采用胃镜,并对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取胃体部、胃窦部、大小弯部各取1块组织做病理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查Hp抗体。
1.3  治疗方法:本文对Hp的抑制主要采用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奥美拉唑20 mg,2次/d;克拉霉素1 g,2次/d:阿莫西林0.5 g,2次/d:连服2周)。对胃动力失常与胆汁反流的治疗采用餐前30 min服用潘立酮10 mg或服用西沙必利5 mg(3次/d);胃低酸或无酸时治疗采用饭前服用5~10 ml 10%稀盐酸与胃蛋白酶合剂10 ml,同时服Vit C,3次/d;对伴有浅表性胃炎的患者常采用饭后服用胃必治与得必泰,1~2片/次,3次/d。
1.4  疗效判定:痊愈:患者胃镜复查黏膜炎性反应明显好转,病理学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显效:胃镜复查黏膜炎性反应好转或范围缩小1/2以上,病理学检查结果正常或减轻2个级度;有效: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病理学检查慢性炎性反应减轻1个级度以上;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或患者病情恶化[2]。
2 结果
  在30例患者中,Ⅰ级患者8例(26.6%);Ⅱ级患者16例(53.4%);Ⅲ级6例(20%)。患者中肠上皮化生轻、中度Hp感染者占28例,重度Hp感染者2例。经过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27例,伴肠化(中、重度)、症状无显著改变2例。伴中、重度异型增生症状及胃镜组织修复不明显1例。5年随访出现癌变1例。
3 讨论
  CAG是常见的慢性胃炎的一种,也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患者发病率高、病程较长、病情复杂,是胃癌发病的前兆。有资料表明,临床上慢性胃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其中八成以上的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浅表性胃炎,由浅表性胃炎发展为胃炎的主要模式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因此CAG的临床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胃镜检查仍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主要诊断手段,尽管现代医学的长足发展,内镜检查更加清晰与准确,但对CAG的确诊仍需结合活体的病理学检查。从肉眼观察看,CAG诊断与病理的仅有4~8成的符合。患者的胃黏膜的分布,其肠化、萎缩甚至幽门螺杆菌都呈不均匀分布,一般呈灶状分布,也成多灶性萎缩性胃炎。一般来说,在病理学检测中发现胃体有萎缩,及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3]。
  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与患者的个人生活习惯有关,如年龄、饮酒以及吸烟等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导致胃黏膜功能越来越差,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损伤,使CAG发病率大大提高。在临床上,对患者的CAG的治疗首选方式仍然是建议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不暴饮暴食等。从本院患者临床结果来看,本组30例病例均吸烟或者是饮酒较长的时间,患者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偏大。对患者的内镜检查结合活体检查,对CAG的诊断更加准备和细致。另外,有临床资料表明预防CAG,可在早期根除Hp的干扰,同时对CAG的发展也起到稳定作用。临床上对CAG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更多的是对患者进行食疗,这需要患者日常生活家属的配合,科学饮食,可以消除或消弱攻击因子以及增强对胃黏膜防御。
4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14.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45.
[3] 刘启泉,刘晓明,刘  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J].河北中医,2004,24(7):55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