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5-11-18 09: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探讨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治疗的84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并随访1年观察患者护理后的生存状况。结果:84例患者经及时的抢救和护理,仅有2例患者因诱发肝性脑病而死亡,1例患者因再出血死亡,其余81例患者经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10~46 d,平均(21.9±7.3)d。出院后随访1年仅有2例发生再出血。结论:良好的临床护理可降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护理;饮食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疾病,在早期可无临床症状,或表现为肝区疼痛,到中晚期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持续性损害和门静脉高压,并可能因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循环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甚至死亡[1]。护理干预对于降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死率,预防再出血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辽宁省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针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现将临床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共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84例,其中男43例,女41例,年龄49~82岁,平均(58.1±10.3)岁。出血原因包括:饮食刺激56例,过度劳累22例,排便用力4例,其他原因2例。出血量600~1 200 ml,平均880 ml。临床表现:79例患者有呕血症状,其中31例伴有黑便;14例患者入院时存在血压降低、四肢发凉等休克前期表现。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保肝、止血、降低血液氨浓度、补钾等常规治疗,对于反复出血的患者注入生理盐水100 ml和去甲肾上腺素8 mg洗胃,洗胃结束夹管半小时后吸出,2次/d,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1.3  护理方法:加强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要求患者多休息,避免劳累。对于B超检查提示门静脉高压的患者,注意进行预见性护理,即在关键时间点加强对患者的监护,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头晕、恶心、烦躁不安等症状。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起病较急,情况危重,因此应做好急救护理,防止发生再出血或因消化道出血引起心力衰竭。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充分关心患者,通过耐心的讲解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减少患者的思想负担,避免患者过于激动或生气而引起血管再次破裂。在出院后要求患者家属细心照料患者,患者可从事简单的工作,但不宜疲劳过度。如出现明显症状,应卧床休息,以减轻肝脏负荷。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2 结果
  84例患者经及时的抢救和护理,仅有2例患者因诱发肝性脑病而死亡,1例患者因再出血死亡,其余81例患者经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10~46 d,平均(21.9±7.3)d。出院后随访1年结果显示,2例患者发生再出血,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后出院,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再出血。
3 讨论
3.1  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及护理重点:肝硬化的病因包括肝炎病毒感染、血吸虫病、乙醇肝发展为肝硬化等。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发生于肝硬化晚期,失血量较大,病死率高达50%[2]。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肝炎病毒长期的侵袭,导致肝细胞坏死、再生和修复,形成肝硬化结节,阻碍静脉回流,形成门-体侧支循环,使食道和胃底静脉丛容易在外界刺激下发生破裂出血。又因为肝脏功能受损,凝血功能发生障碍,出血往往不易止住。我们在患者入院后即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和简单的检测评价,了解患者的致病原因,初步确定护理工作的重点。本组患者有饮食刺激56例,过度劳累22例,两者合计占总例数的92.86%,说明饮食、生活方式是诱发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应重点关注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但饮食不当则会加重病情[3]。患者如有呕血症状说明其胃肠道血管已经受到破坏,因此在短时间内应禁食。待呕血停止后1~3 d,可进食少量流质食品。嘱咐患者低脂饮食,进食时应缓慢咀嚼,缓慢吞咽,切忌过快。多食蔬菜水果,但忌食用较硬的食物,避免刺伤血管造成再次出血[4]。告知患者可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慢走、打太极拳等,但不要从事剧烈运动,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排便时不可过于用力憋气,以防因血压升高而造成出血[5]。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呕血和便血,如患者表述其有喉部发痒不适、胃部饱胀、恶心等症状,应立即考虑是否有出血。如患者出现呕血或便血,应注意观察呕吐物和便血的颜色、性状,记录出血时间、次数、出血量。一般来说,呕血的颜色多为咖啡色,也可为棕褐色。患者起病较急,突然看到这么多血,心里往往非常恐惧害怕,认为自己的生命存在危险,丧失接受治疗和护理的信心。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消除消极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在护理过程中做到关心体贴患者,护理操作应快而不乱,取得患者对医院及护理人员的信任。如患者出现呕血症状,应帮助患者取侧卧位,及时清理口腔鼻腔的血液,保证口腔的洁净和呼吸道的通畅,避免误吸造成窒息。
3.2  防止肝昏迷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在病情监测时,对反复呕血、黑便的患者应格外注意,定时检测血红蛋白、血氨、网织细胞等,测量血压、心率、脉搏、尿量,并准备好三腔二囊管、止血药物等急救物品。如果发现血红蛋白低于80 g/L,应立即输入新鲜血液,避免因肝细胞缺血、缺氧诱发肝昏迷。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心率过快,或血压变化较大,心悸、胸闷等症状,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如发现以上情况应适当减缓滴速[6]。在采用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时,应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范实施,在缓解气囊放气时,应同时给予石蜡油口服,避免发生肝昏迷。由于三腔气囊管的护理操作有一定的侵袭性,因此在实施护理操作前应耐心向患者解释,让患者减轻担心焦虑心理,配合护理操作,以缩短插管时间,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7]。血液中氨浓度升高,是患者发生肝昏迷的重要原因,在护理过程中严密监测肝肾功能及血氨浓度的变化,及时清除胃肠道积血,防止血液沉积时间过长,使肠道细菌发酵而使氨浓度升高,诱发肝昏迷。
3.3  重视心理护理和出院后护理指导:以往的临床护理常忽略对患者的人文 关怀和心理护理,但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疾病的康复关系十分密切,尤其是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感染的患者,如出现过于激动、愤怒、烦躁等心理,都容易升高血压,使血管压力过大而破裂出血。护理人员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做好向患者解释病情的工作。同时告知家属也应有积极的态度,不要过于担心,以营造良好的病房护理环境。在患者出院后要求患者学会控制自己的饮食习惯和情绪,注意休息。要求家属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照顾好患者,避免患者劳累,并及时携患者到医院复查就诊。
  综上所述,良好的临床护理可降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4 参考文献
[1]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0.
[2] 吴庆环,杨  梅.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0,23(7):2196.
[3] 王翠莲.重症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9):833.
[4] 吴永贤.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8):1011.
[5] 罗姝芳,辛  琼,赵雅智,等.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3):171.
[6] 汪鸿志.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J].新医学,2006,10(12):814.
[7] 谭  洁,沈淑蓉.急救护理流程在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应用体会[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9):58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