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囊肿15例报告

2015-11-06 09: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评价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肝囊肿的疗效。方法:对15例肝囊肿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液,注入无水乙醇,置引流管治疗。结果:15例全部治愈。平均住院时间为10 d。结论: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与手术引流相比对患者创伤小,痛苦小,见效快,住院时间短,易接受,机体干扰小,尤其对一般状态较差,且对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有利。所以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是治疗肝囊肿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B超引导;穿刺术;肝囊肿;引流术
  2006年10月~2010年10月,陕西省旬阳县中医院对15例肝囊肿患者采用B超定位,经皮肝穿刺引流,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45~73岁。囊肿直径8~12 cm。主要症状:有9例患者感上腹饱胀、胀痛、恶心、进食减少。做B超发现有肝囊肿;有6例症状为寒战、高热、肝区持续疼痛、白细胞计数升高。8例位于肝右叶,7例位于肝左叶,均由B超、CT确诊。
1.2  方法:均采用超声定位,用尖刀在穿刺处皮肤戳小口,引导穿刺针头端至囊肿中心处,抽出针芯抽净液体并计量,置入导管,注入生理盐水,超声探查穿刺针头端的水流,以确定穿刺针头端在囊腔中。用甲硝唑,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见冲洗液为澄清,无胆漏后,根据前抽囊液2/3的量,注入无水乙醇,保留5 min后抽出。然后置引流管,拔出穿刺针,皮肤处固定引流管接引流袋。根据引流液情况,超声或CT复查引流腔直径在2 cm左右,为少量清亮引流液后拔出引流管。
2 结果
  本组15例全部治愈,无一例死亡。对6例患者有寒战、高热、体温升高,在次日体温在38℃左右,3 d后体温正常,所有患者在穿刺处有不同程度的疼痛,3 d后缓解。住院天数平均为10 d。注入乙醇后局部有灼疼、肿胀、全身发热症状,有肩胛下疼痛等,不需特殊处理多可自行缓解。
3 讨论
  肝囊肿治疗方法很多,有囊肿切除术,囊肿去顶腹腔内引流术,囊肿开窗加肝叶切除术,囊肿内引流术,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术,囊肿穿刺注硬化剂疗法[1]。近年来文献报道经皮肝穿刺引流者占多数[2]。经皮肝穿刺引流,注入无水乙醇是首选和常用的药物,它具有细胞毒作用,可使囊壁细胞变性坏死,促进囊壁粘连。用无水乙醇量为抽出液的2/3注入囊腔内,增加乙醇与囊壁的接触,扩大对囊壁的破坏。
  老年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代偿能力减弱,免疫力下降,对手术的耐受力下降,手术风险加大。故采用非开腹手术治疗,安全性更高。本组5例老年患者都经B超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后均治愈,无一例死亡。经随访无复发病例。
  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应注意严格按照已设定的B超引导路线进针,沿超声屏幕上针道进针,不同部位囊肿选择不同进针部位及角度,表浅囊肿宜经过一段肝组织,利于固定引流管,进针处的皮肤应以尖刀戳小口以利于导管进入,进针深度应明确,穿刺针在进入肝脏时应嘱患者屏住呼吸,并迅速进入,以防患者深呼吸造成肝组织的割裂。若有出血,不应急于抽出穿刺针,应缓慢拔出,以利针道内凝血[3]。穿刺进入囊腔后,应尽可能将液体抽尽,用盐水、甲硝唑冲洗囊腔,然后抽取相当于抽出囊液2/3量的无水乙醇注入囊腔,待5 min后抽尽注入的乙醇,再放引流管,拔出穿刺针,这样做一方面穿刺针与周围组织及囊壁比较封闭,注入乙醇不会外漏,可防止对其他组织的损伤。另一方面以免放置引流管不成功,患者不能耐受而导致治疗失败。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若管直径较小有引流不畅的情况,可用导丝疏通,注盐水冲洗,负压抽吸或用直径较大的引流管。
  B超引导肝穿刺治疗肝囊肿是一种微创技术,较手术引流对患者机体影响较小,尤其对一般情况差且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特别适用。所以此治疗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治疗肝囊肿的有效方法。
4 参考文献
[1] 黄洁夫.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13.
[2] Alvarez PZ,Gonzalez JJ,Baldonedo EF,et al.Clinical  course,treatment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pyofenic liver absoess[J].AM J surg,2001,18(2):177.
[3] 白  鹏,刘青光,牛江平.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老年肝脓肿[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6,18(6):37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