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对于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将58例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泮托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生长抑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和75.9%,观察组好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57%和33.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对于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出血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安全可靠,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出血;生长抑素;泮托拉唑
十二指肠球后溃疡主要是指溃疡发生在十二指肠降段、乳头以上部位,其临床症状较为严重,并发症多,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消化系统溃疡,其主要的并发症为再次出血,大多表现为反复出血[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药物进行治疗,文章主要观察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对于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出血患者58例,均经内镜检查进行确诊,所有患者在住院前1个月内并没有服用抗酸药和止血药,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男14例,女15例,年龄20~56岁,平均35.3岁;对照组男13例,女16例,年龄19~57岁,平均36.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及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首先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40 mg的泮托拉唑进行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及出生给予生长抑素,首次剂量为250 μg加20 ml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随后以25 μg/h的速率进行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再出血发生情况。
1.3 疗效评价标准[1]:①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肠鸣音恢复正常,大便颜色正常,隐血阴性;②当患者的留置胃管没有咖啡色引出液时为有效;③胃镜下观察并没有活动性出血的表现;具有上述1条者即可判断为出血停止。显效:用药有24 h内出血停止者;有效:用药有24~72 h内出血停止者;无效:用药72 h后仍然有出血者。“再出血”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出血停止后,在7 d内再次发生出血者。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若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组间的t检验进行或多组间方差分析;若是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本次研究中分别对于治疗有效率和再出血率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5.9%,观察组好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有效率(%) | P值 |
观察组 | 29 | 11 | 15 | 3 | 93.1 | <0.05 |
对照组 | 29 | 9 | 13 | 7 | 75.9 |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再出血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为3.57%,对照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为33.3%,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再出血情况比较(例)
组别 | 例数 | 首次止血 | 痊愈 | 再出血 | 再出血率(%) | P值 |
观察组 | 29 | 28 | 27 | 1 | 3.57 | <0.05 |
对照组 | 29 | 21 | 14 | 7 | 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