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观察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扁平苔藓的治疗和总结经验。方法:用曲安奈德注射液1.5 ml(15 mg)加2%利多卡因2.5 ml混合后注射于口腔扁平苔藓患病处黏膜下方,分别1周后注射第2针,2周后再次注射第3针。结果:曲安奈德注射液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有效率为100%,1周后病损完全愈合后为8例,病损面积明显缩小28例。结论: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注射于患处治疗口腔扁平苔藓,使用方便,作用明显,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
关键词:曲安奈德;口腔扁平苔藓;局部黏膜下注射
口腔扁苔藓是口腔常见的一种黏膜疾病,男女均可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可发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中年以30~50岁占比例最大,病损较多见于磨牙区黏膜及前庭沟:常见的向前蔓延患者自感局部黏膜表面粗糙,进食刺激食物时有烧灼感,常伴有局限性糜烂[1-3]。笔者2009年10月~2011年12月,采用曲安奈德15 mg加2.5 ml,2%的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给予病损处行黏膜下注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我科门诊中选出根据适应证选取40例,男2例,女38例,年龄30~67岁,平均45.3岁。发病部位:颊黏膜32例(其中单例6例,双侧26例),舌腹黏膜4例,唇黏膜4例。病例选择:口腔黏膜片状,条纹状损害,有明显充血糜烂式溃疡形成,并伴随不同程度的疼痛及上腹部灼痛。
1.2 适应证和禁忌证:口腔黏膜网状损害伴有黏膜糜烂而身体一般情况良好者。禁忌证:活动性胃溃疡,糖尿病各种结核病,精神疾病,急性胃炎疱疹,风疹,腹部带状疱疹。急性病毒性肝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孕育期和哺乳期的妇女。
1.3 诊效评价标准:参照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委员会于2005年公布OLP疗效评价试行标准进行评估:显效:客观指标:治疗后充血、糜烂完全消失,白色条纹无或轻微(体征记分为0或1分)。主观指标:疼痛完全消失(症状记分为0分);有效:客观指标:治疗后充血、糜烂的面积缩小,白色条纹减少(体征记分下降)。主观指标:疼痛减轻(症状记分下降);无效:客观指标:治疗后充血、糜烂的面积无变化或增加,白色条纹无变化或增加(体征记分不变或增加)。主观指标:疼痛无减轻或加重(症状记分不变或增加)
1.4 方法:用曲安奈德注射液15 mg加2%利多卡因2.5 ml混合后在病损区健康黏膜处进针至病损区的黏膜下,回抽无血后行黏膜下注射。至局部隆起黏膜发白即可,注射完毕后用棉签压迫注射点1~2 min,观察有无出血,1周后注射第二针,根据病情变化可于3周后注射第三针。
2 结果
1周后病损完全愈合为8例占20%,病损面积明显缩小为32例占80%,32例中15例经第2周注射后病损愈合余下17例。经过3~4周的局部治疗,病损完全愈合,但其中3例在治疗后8~16个月再次复发,经重复治疗至今未出现复发症状。
3 讨论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疱疹性疾病,伴有慢性浅表性炎性反应的皮服—黏膜角化异常性疾病。病情长期迁延,经患者带来无休止痛苦,关于OLP病因至今未有明确的结论,多于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有关。
曲安奈德为微细颗粒混悬液,是合成的皮质类固醇具有如下药理作用:抗炎作用:其抗炎和变态反应的作用强而持久,能减轻溶血,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性反应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向炎性反应部位移动,阻止炎性反应介质如激肽类,组织胺,慢反应物质等发生反应,抑制吞噬细胞的功能,稳定溶酶体膜,阻止补体参与炎性反应,抑制炎性反应后组织损伤的修复。
免疫抑制作用:曲安奈德可影响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可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网状内皮系统消除颗粒或细胞的作用,可使淋巴细胞溶解,以致淋巴结,脾及胸腺内中淋巴细胞耗竭,基于以上抗炎及抗免疫作用,均可缓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
对代谢的影响:曲安奈德可增高肝糖原升高血糖,提高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可改变身体脂肪的分布,形成向心性肥胖,可增强钠离子再吸收及钾、钙、磷的排泄。
笔者通过40例临床疗效观察,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黏膜下注射治疗效果明显,有效率为100%,且作用迅速,疗效可靠,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同时,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生活力求规律,避免食用刺激食物,去除机制性刺激因子,刮降病损区域磨牙颊面的牙石,为避免牙刷毛刺伤损害区黏膜,可改用棉签洗拭代替刷牙,以期达到更加快捷,安全的疗效效果。
4 参考文献
[1] 狄正鸿,许 静.扁平苔藓皮损中浸润淋巴细胞的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35(4):427.
[2] 李 钧,才晓东.口腔扁平苔藓65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03,27(2):152.
[3] 周 威,金 岩,吴织芬,等.口腔扁平苔藓,上皮细胞凋亡状况分析和意义[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1,11(5):321.
[收稿日期:2012-06-27 编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