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本科生导师制”在临床教学中的作用体现

2015-07-24 09: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临床教学阶段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的形成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临床实习学生在每个临床科室的实习时间有限,带教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了解不够, 带教老师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的总体实习情况,难以给学生一个较为全面概括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实习阶段的全面管理,难以保证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1]。如何提高实习生临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快速适应临床工作,将书本理论知识顺利转化为诊疗疾病的实际技能,是临床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临床带教的难点和重点。本科生导师制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现行实习制度的弊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开展对临床实习本科生采取导师制的教育模式研究,以期在该模式中重视对实习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校向社会的过渡,成为实用型医学人才。详细研究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择本年度来院实习的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共20名,随机分为导师制推行组和空白对照组,男女不限,每组10名学生,其中导师制推行组中每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导师从内一、内二、外、骨伤、妇、儿、康复各科遴选10名,必须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每10位导师形成一个导师组,由高级职称教师任组长。
  根据双向选择原则,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导师,其本年的临床实习及考试情况要定期向导师汇报,导师也要对所带学生负责, 并将学生的实习情况作为导师本年度教学工作成绩考核重要指标之一。实习前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及学习成绩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学生实习期限为一年,需在内一科、内二科、外科、骨伤科、妇产科、儿科、康复科、急诊科、功能科、放射科等10个科室轮转,每个科室轮转结束前均需要进行出科考试, 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科室轮转, 毕业前所有学生统一组织进行为期2 d的本科生临床技能考核, 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主。空白对照组的学生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统一分配至科室轮转,科室定期组织教学查房、小讲课、技能操作及病例讨论等,导师制组的学生和对照组一样,所不同的是由医院遴选10名临床一线的骨干医生作为导师,每个学生配备1名导师,其每科的临床实习及考试情况要定期向导师汇报,导师也要对所带学生负责,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学生全面发展,制定了导师制的效果考核机制,并将学生的实习情况作为导师本年度工作成绩考核重要指标之一[2]。
  2结果
  两组学生均统一参加理论考试(占比20%)和实践操作能力考核(占比80%),并进行综合评定,考试成绩经科教科汇总并分析,导师制组的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操作能力考核成绩和综合评定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见表1。
  3讨论
  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中, 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一般采用导师制, 本科生教育中则一般采用统一规格的班级授课教育方式[3],导师的工作职责主要是:①在医院实习计划范围内, 为所带教学生拟订个性化培养方案, 并监督实习计划执行情况;②注重培养学生临床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研思维, 促进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和综合性;③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有区别的阅读专业文献, 撰写医学综述和个案报道等, 并适当安排参加动物实验等基础性科研活动;④要加强学习期间管理和考核, 及时与实习轮转科室带教教师和医院教学管理人员沟通信息, 准确掌握所带学生学习状况, 自行组织或协助职能部门组织考核;⑤对学生身心健康、考研、就业等方面给予关爱和指导。
  选派导师关键要做好确立选择导师的标准和分派导师的方式两项工 作床业务水平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并且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态度积极的医生。师生调配也是成功实施导师制的重要工作, 分派导师应该是在充分尊重学生选择的前提下,根据师生双方的意向, 为学生配备导师。
  通过研究表明,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主要起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作用:①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带教老师的积极性,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诊疗技术的高底取决于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水平,每位医生都在临床过程中总结了自己诊疗心得和体会,但他是否愿意将自己长期实践得来的心得告诉学生,与其主观能动性有很大关系。推行导师制在使学生受益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了教师的高度责任心,实现教学相长,形成了良性循环。在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的过程中,在指导学生形成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过程中,导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思想境界也会同时得到提高和升华。临床导师制的推广,对培养学生成为专业知识全面、临床技术精湛、医德医风高尚、沟通适应能力较强的医学精英人才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医学生形成健康的医学职业人格。
  参考文献:
  [1]高 昀.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对我国本科生教育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4):59-60.
  [2]陈博.对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7-8):182-183.
  [3]李变华,王健,刘芳芳,等.对中医本科生实施导师制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教育, 2011,30(2):12-13.
  [4]刘恩元.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运行机制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 21):92-94.
  [5]于世明,赵为.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论与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1) : 120-12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