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VEGFC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

2015-07-10 08: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vegfc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进展

【关键词】 食管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

【摘要】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即可发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目前被认为是唯一的特异性促进淋巴管生成的细胞因子,与肿瘤的淋巴结侵犯和转移密切相关,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本文拟就vegfc与食管癌的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食管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局部蔓延、淋巴结转移和血源性播散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其早期即可发生淋巴结转移,故经淋巴转移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家族及其受体是重要的调节途径之一。它在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特别是vegfc可通过自分泌途径,引起vegf受体3(vegfr3)的激活,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扩增,形成新生的淋巴管,从而促进肿瘤的淋巴结转移。

1 vegfc和vegfr3

vegf家族是内皮细胞的特异有丝分裂原,是一种多肽生长因子,能增强内皮细胞的生存能力,促进有丝分裂,增强趋化性和血管渗透性。WWW.133229.coM它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其中vegfc是vegf家族中第一个被发现的特异性促进淋巴管生成的因子,其基因定位于4q34,最初由joory等[1]从人类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cdna文库中克隆并分离出来。vegf的受体主要包括vegfr1,vegfr2和vegfr3。其中vegfr3是vegfc的受体之一,属酪氨酸激酶受体,在胚胎早期vegfr3可表达于vec,至后期和出生后则仅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它既是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也是淋巴管发生的调节因子。vegfc作为配体与vegfr3结合,起淋巴生成因子的作用,通过激活vegfr3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迁徙,促进淋巴管增生[2]。

  2 vegfc对食管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调节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之一,淋巴转移是恶性肿瘤转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肿瘤患者术后转移复发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食管癌患者中,早期即可发生淋巴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但由于长期没有找到肿瘤相关淋巴管的特异标记物及控制淋巴管生成的生长因子,阻碍了对淋巴管系统及肿瘤淋巴结转移机制的研究。随着vegfc的克隆成功及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如podoplanin, lyve1)的相继发现,为肿瘤淋巴管生成研究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手段[3],淋巴管生成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报道也随之增多。已有的研究证实vegfc的促淋巴生成作用与口腔癌、肺癌、胃癌和乳腺癌等的淋巴道转移有关;在消化道肿瘤方面,近年来对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研究较多,而对食管癌中vegfc的表达相对较少。

2.1 食道癌组织中vegfc表达水平升高 ding mx[4]等通过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了43名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术后标本中vegf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癌细胞的胞浆中发现了vegfc mrna,在43名患者中,共有18例(41.9%)阳性。而在对照组的10例正常食管粘膜中,未检测到vegfc mrna的表达。

ishikawa m[5]等在另一项研究中,选取26名escc患者,11名食管先天发育异常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其各自vegfc表达量的差异。结果发现,所有食管癌患者皆检测到vegfc的表达;9名(82%)的食管发育异常患者vegfc阳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没有一例正常人食管组织中检测到vrgfc的表达。此项结果表明vegfc不仅表达在食管癌组织中,其亦表达于某些发育异常的食管中,其在食管的早期癌变中可能起促进作用。

2.2 vegfc在食管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 微淋巴管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vegfc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matsumoto m[6]等研究了escc患者癌组织中vegfc表达水平和肿瘤微淋巴管密度之间的关系。他们选取87名粘膜下型escc患者做研究。对原发的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vegfc的表达;对切开的淋巴结,通过对细胞角蛋白染色来显示微淋巴管,计数cd34的表达来确定淋巴微管的密度。结果发现,在肿瘤组织中vegfc有过量表达;其高水平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管外侵,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且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高水平的微淋巴管密度与淋巴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见对escc病人,肿瘤组织内vegfc的高表达是导致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结微转移(lymph node micrometastasis,lmm)的高危因素。

vegfc在肿瘤组织中的高表达及其促进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并非无差异性,而是随病程长短和肿瘤的临床分期不同而有所不同。国外学者byeon js[7]等在对13例经内镜癌组织切除和21例手术后切片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后发现,vegfc表达的水平随原位肿瘤侵犯深度,临床分期等而升高。且vegfc阳性率在早期肿瘤(20.0%)和晚期肿瘤(100.0%)中有所不同——前者通常被认为尚无淋巴结转移而后者的局部淋巴结转移在手术后已被确认。pang xiaohong等[8]在对72名escc患者vegfc表达情况的研究中观察到,在所有病例中,vegfc的阳性率为38.88%(28/72),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组为62.07%(18/29),无淋巴结转移组为23.26%(10/43);按分期情况不同,t2和t3分期组为58.82%(20/34),而t1分期组为21.05%(8/38)。可见,escc的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与vegfc的水平密切相关,在escc的淋巴转移中,vegfc可能起到重要的易化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结果皆是基于对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的研究所得,那么对食管腺癌其结果会是怎样呢?mobius c等[9]对escc和食管腺癌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59例escc和54例食管腺癌患者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结果发现,在两种不同组织类型的食管癌中vegfc的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存在淋巴结转移的escc组明显高于腺癌组(p<0.01)。在腺癌组,vegfc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无相关性。在escc,高水平的vegfc与低生存率相关;在食管腺癌组却无此种相关性。据此我们可以推测,在escc,vegfc可通过促进肿瘤组织中淋巴管的生成而在肿瘤的外周侵犯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在腺癌中其可能不具有此能力。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阐释escc和食管腺癌在淋巴结转移和外侵等生物学行为方面的不同。

  3 血清vegfc水平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鉴于vegfc在escc中的高表达及其在肿瘤淋巴结转移中的重要意义,escc患者循环血液中vegfc的水平可以作为估计肿瘤恶性程度和术后复发风险的一个生物标记。kimura h等[10]通过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在检测了80名食管癌术前患者以及志愿者的血清vegfc的水平。发现,食管癌术前患者血清vegf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且术后肿瘤复发者血清vegfc水平亦显著高于无复发者,可以认为除了淋巴结转移外,术前患者血清高水平的vegfc含量是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见患者血清vegfc含量在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测其复发风险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临床不同治疗方案的选择中其可以作为一个有意义的生物参考指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vegfc在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escc)中有异常高表达,其促淋巴管生成作用与肿瘤组织的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肿瘤细胞中vegfc表达的机制仍不甚清楚,对参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分子介质还研究不多。随着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不断深入,vegfc有望成为食管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而阻断其促淋巴生成作用则可为临床工作中降低食管癌的淋巴转移率和改善病人的预后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joukov v,pajusola k,kaipainen a,et al.a novel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is a ligand for the flt4(vegfr3),and kdr(vegfr2)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j].embo j,1996,15(2):290-298.

2duff s e,li c,jeziorska m,et al.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 c and d and lymphangiogenesis i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malignancy[j].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2003,89(3):426-430.

3 katsuta miwako,miyashita masao,makino hiroshi,et al.correlation of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alpha with lymphatic metastasis vi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in human esophageal cancer[j].experimental & molecular pathology,2005,78(2):123-130.

4 ding mingxing,lin xingqiu,fu xiaoyan,et al.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and angiogenesis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6,12(28):4582-4585.

5 ishikawa m,kitayama j,kazama s,et al.the expression patter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 and d in human esophageal normal mucosa, dysplasia and neoplasia.[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4,51(59):1319-1322.

6 matsumoto m,natsugoe s,okumura h,et al.over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correlates with lymph node micrometastasis in submucosal esophageal cancer.[j]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2006,10(7):1016-1022.

7 byeon js,jung hy,lee yj,et al.clinico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and cyclooxygenase2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2004,19(6):648-654.

8 pang xh,tian h,liu zy,et al.significance and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in esophageal squamous carcinoma and glioma[j].research support,nonu.s.gov't,2003,22(11):1166-1169.

9 mobius c,freire j,becker i,et al.vegfc expression 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j].world journal of surgery,2007,31(9):1768-72;discussion 1773-1774.

10kimura h,kato h,tanaka n,et al.preoperative serum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 levels predict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j].anticancer research,2008,28(1a):165-16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