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生理学教学活动中,采用学导式教学法,通过亲身参与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学导式教学法;终身学习;生理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大大地加快,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环境,我们就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一种生活方式,努力使自己活到老、学到老,即要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高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终端,必需注重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实现由“教给知识”向“教会学习”转变,尤其要注重开发以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基础的应变能力,使大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知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1]。我们充分利用生理学课堂,采用学导式教学法,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学导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一种综合的教学方法,我们选择了生理学的部分章节,采取分组-分配任务-集体备课-组内选拔-学生授课-问题讨论-教师点评-串讲总结的模式进行教学改革。这种师生角色互换的“学导式”教学法,给学生提供走上讲台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1 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已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WWw.133229.coM”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这也是培养终身学习的前提。根据大学生具有表现自我的勇气、喜欢动手操作等学习特点,我们采用学导式教学法,让学生走上讲台,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能够调动学生展示自我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其内在的学习兴趣。通过参与课件制作和修改,锻炼了上网搜索资料,电脑操作,版面设计等技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活动中,引入了竞争机制,在小组之间学、赶、超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对这种教学形式,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非常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是独立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能力、锻炼品德的一种自觉的学习活动。大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不断得到提高,这是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参与授课的过程中,通过研读教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大学图书馆藏书丰富,电子阅览室对学生开放,这都知识资源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学条件。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既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能接触到新进展,既拓宽了知识面,又锻炼了自学能力。通过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实现了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自学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受益终身。
3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一个不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人才,一个创新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必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被社会所淘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终身学习的目的之一。学导式教学法给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他们敢于向教科书和老师提出质疑,培养了批叛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组内选拔的小老师,为了授课能更加精彩,集合了全组同学的智慧火花,在授课过程中能有许多的创新点。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对学生创新意识起到了抑制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导式教学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比传统教育方式得到更大的锻炼。
4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加快发展,用人单位对人际交往与合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已成为当代教育者所形成的共识。学导式教学法使小组同学有共同的学习目标,他们在集体备课及问题讨论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发挥团队的整体实力,产生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协同效应。既达到了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学习目的,又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遇到困难时能够精诚合作,共同把老师分配的授课任务完成好。他们已深刻意识到自己是团队当中的一分子,能够自觉地把个人利益和团队利益联系在一起。通过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法,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竞争协作观念。通过培养团队精神,使大学生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这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目标之一。
现代教学理念,高校教师要从知识的权威者向知识的组织者转变,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学习的促进者转变;学生要从知识的被动学习者向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转变,从而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2]。我们改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尝试学导式教学法,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引导学生独立进行知识的发现和探究活动,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明著.大学学习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2 徐辉,季诚钧.大学教学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