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设想和实施

2023-12-11 08: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课题组分析了既往高职高专护理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相关教育教学研究,提出了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依据和方向、研究内容和在实际教学中应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提高基础医学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合格的护理学人才。


  关键词: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整合护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3(a)-0102-02


  护理专业学生上岗的必备条件是获得执业护士资格。但现行的护士执业考试只注重临床护理课程的考核,不重视基础医学知识的考试。这导致学生入学后,认为毕业后所从事的护理工作与基础医学学科关联性很小,根本不注重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甚至出现厌学现象。但是护理医学必须以基础医学为基石,缺少了基础医学知识难以学好和掌握临床护理课程和知识。因此,必须通过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基础医学的教学质量。


  1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设想


  1.1既往研究


  陈浩浩等[1]剖析了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育现状及在教学内容体系、方法、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转变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理念、创新基础医学教学方法、突出基础医学实验、完善实践操作考核,构建特色基础医学课程体系。


  邱惠萍等[2]通过精简、更新、优化和整合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删除重复交叉部分,建立了基于工学结合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医学基础课程体系,实行教革后学生医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更扎实,提高了职业能力和技能水平。


  胡玉萍等[3]分析了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的合适与否以及后期临床课程的学习及临床工作的直接关系,认为现阶段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存在学时分配、教材选择、教师教育背景及教学方法等不尽人意,应进一步改进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设置与安排。


  廖林楠[4]指出在基础医学课程中实施三元一体化教学改革,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师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最终提高基础医学课程教学质量,为后续临床课和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


  袁耀萍等[5]为突出专业特色,加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有机整合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实验内容,形成综合性机能实验系列,在教学中尝试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分阶段教学、设计药理学单盲实验和开展综合性实验、更新仪器设备等方法,不仅提高学习兴趣,也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课程。


  芦琨[6]认为,为适应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要求,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构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经过两年实践,教师和学生对于实验教学新体系满意度颇高,显著提高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


  田华等[7]认为,基础医学课程是护理专业先期课程,专业课程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与基础医学课程合理设置息息相关。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遵循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教改经验并根据本校实际开展了针对性的基础医学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重新修订的改革与实践,实施后教学效果良好。


  戴长蓉[8]针对国内外护理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探索一系列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相关措施:根据临床护理岗位需要进行课程设置,构建基础医学课程新模块;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综合应用能力;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手段和资源。


  1.2教学内容整合依据和工作开展


  针对高职高专学制短,基础医学教学内容多,学生认为护士执业考试和临床护理工作与基础医学学科关联性很小,根本不注重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的实际,基于以上文献研究,探索和研究高职高专护理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


  以笔者学校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调查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对照实验的方法,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将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删减学科之间重复的和与专业无关的内容,增加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前瞻性理论和技能知识,增加实验教学时数,制定切合实际的学科授课计划,重新构筑符合实际的基于工学结合的三基医学基础课程体系,进而开展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活动,注重课题完成的质量控制,根据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及匿名调查,判定教学内容整合后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整合的实施


  2.1整合方向


  针对需要改进的基础医学课程存在的学时分配、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及实验课内容等不尽人意之处,涉及到教学内容精简、更新、优化和整合,删除重复交叉部分,课题组成员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建立了基于工学结合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医学基础课程体系。即整合基础医学课程及其教学内容,合理分配各部分教学内容(包括实验教学内容)的学时数量,制定切合实际的学科授课计划,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验和实践能力训练,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判定教学效果。


  2.2研究内容


  根据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前提特性和教學内容性质以及教师自身的因素,改进教学方法,使研究对象真正掌握学习的一般程序,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技能,养成良好学习尤其是自我学习能力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整合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删减学科之间重复内容,删减与专业无关内容,增加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前瞻性理论和技能知识,增加实验教学时数,制定切合实际的学科授课计划;(2)选择2016级2个班级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和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验和实践能力训练,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判定教学效果;(3)设计调查表格,根据学生匿名调查结果,判定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以便对护理专业基础医学学科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


  2.3实施的关键问题


  (1)不同教师和护理专家对教学内容整合的认知度不同,内容取舍和增加观点不尽一致,但必须使教学内容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护理医学发展;(2)教学方法选择应根据师生特点和教学资源来确定,同一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教师及其对教学方法掌握程度和利用教学资源情况不同,所选择教学方法也不同;(3)要改革教学评价形式,重视形成性评价,合理分配形成性评价成绩与终结性评价的比例,合理分配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成绩的比例,客观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成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