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础医学实验共享平台对于培养相关专业大学生创新科研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不但能促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增进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通过调研我国多所高校,并结合作者所在院校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共享平台的建设,分析了目前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创新科研;学生实验;实验共享平台
[基金项目]2018年度海南医学院校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科研能力为核心的基础医学实验共享平台建设”(HYZ201806);2016年度海南省教育厅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三自一体’护理综合技能综合模拟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Hnjg2016ZD-17)
[作者简介]张勇(1987—),男,湖北黄冈人,博士,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代谢性疾病药物药理学研究;刘启兵(1977—),男,湖北荆州人,博士,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心脑血管药理和神经药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8-0387-02[收稿日期]2020-04-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进程,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等教育学府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地,更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这也是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国家教委最新颁布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规定“高等学校实验室逐步实行以校、系管理为主的二级管理体制”。近几年许多高校相继成立科研平台,实现了实验室的校院二级管理,成效显著,运行良好,但总体来说发展很不平衡[1]。
本文以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实验共享平台建设为背景,结合我国多所高校基础医学实验共享平台的建设,对科学实验共享平台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期实现共享平台成为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大创基地,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大学生人才提供保障。
一、实验共享平台现状
1.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性。大学生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之一,也是科学实验共享平台的服务对象,学生的主动参与对于培养的效果具有关键性作用。以项目为导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是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体形式之一,尤其是基础医学相关学科。项目的推进过程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且能够吃苦耐劳,持之以恒。近年来,由于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学习目标不明确,且没有一个清晰的大学规划及短期人生规划,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更无从谈起,导致其收获甚微。
2.平台缺乏有效的管理。现阶段高校可供利用的实验室数量越来越多,但由于实验室的“部门所有制”,使得新增实验室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层面发挥作用甚微。不同学科之间实验室存在相互封闭、功能低、小而全、重复建设、管理不规范等弊端,不利于实验室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管理人员少,力量弱,实验室管理职能弱化[2]。为了充分发挥资源匮乏的育人功能,迫切需要探索一条资源利用率高、人员精干、管理高效的二级学院科学实验共享平台管理模式。
3.教师指导成效欠佳。制约教师在大学生科研创新实验项目指导中的表现可以归结为两个层面。一是主观层面,部分教师参与指导的积极性不够,由于教学任务繁忙,老师将更多时间投入到教学或其它相关事宜。另一方面,由于参与科研的老师数量有限,部分老师可能一个人带多个团队,导致老师无法及时指导学生在科研方面的问题。二是客观层面,学校没有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来提高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同时科学实验平台管理欠合理与规范,学生参与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学校给予的课题经费支持不充裕,导致部分课题不能正常开展等。
二、实验共享平台的建设
1.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强化。学生是创新科研项目实施的主体,是实验共享平台服务和创新科研能力培养的对象。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其科研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此,学校或老师可以营造良好的科研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科研兴趣。组织新生入校参观科学实验室,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使其在进入大学前期就能够感知到科研创新的环境和意义。
2.建立共享及开放实验室平台规范化管理制度。一是仪器管理。保证实验室仪器的正常使用是确保实验平台正常运转的基础,调动研究生参与到实验室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建立以实验室教师管理为主,以研究生监督管理为辅的新型管理模式,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设备利用率。二是经费管理。为了使科研创新项目管理工作高效、稳定的开展,应从科研考核评价体系、科研经费管理、团队成员考核入手,通过考核与制度的双向作用,保障共享科研平台的经费进行集中管理、统筹分配的原则。同时,明确规定共享科研平台各种仪器的购置、运行和维护修理经费的来源及管理办法并将其制度化。三是网络监控。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国内外许多大学已经采用计算机来监控科研仪器的使用。通过设定受管理监控的用户名和登录方式来使用仪器。通过网络传输实验仪器的使用数据,从而减少对仪器的损害,促进实验室仪器的共享。
3.平臺师资水平的建设。加强大创实验指导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将采用择优竞聘的方式,选拔一批对大创实验教学充满热情,具有丰富实验经验的教师担任实验平台主任和专职教师,严格把关专职教师的学历、教学资格和个人的综合素质,确保大创的实验指导由高素质的教师负责。同时,我们将通过人才引进、业务培训、专业学习、教学研究和改善待遇等手段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不断充实实验技术团队。另外,我院将对带教团队进行合理考评,建立绩效考核这种特殊的奖惩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4.建立新的协调管理机构。由于平台管理的范围比较广泛,需要加强协调,以在各个方面做好工作,特别是加强与实验室的联系。为此,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促进部门、教师、实验人员以及学生间的沟通。要依据教学、科研工作量,科学核定人员编制,吸纳有生物、基础医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参与管理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实验室管理体系。
5.建立大學生创新创业项目评估体系。科学实验共享平台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于大学生的创新科研项目,培养创新型人才。那么一套完整科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评估体系对于平台功能的发挥及学生创新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和立项是否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这一问题,需要学校、学院和老师给予把关和评估。对于申报立项的创新创业项目,需要进行统一的课题中期检查,同时评估是否继续给予经费支持[3]。
项目结题在整个创新创业项目的可持续开展中具有关键作用。必须提交项目的相关材料,经学校评审小组根据提交的材料客观地评估项目的完成质量,可将项目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优秀或良好的项目学校应提供相匹配的学分或证书。
三、总结
在大学生创新科研能力的培养中,科学实验共享平台是基本保障。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的有效指导以及科研创新项目的申报与管理等各个环节和阶段也都非常重要。在创新创业项目实施过程中,科学实验共享平台需要充分发挥平台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效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体系。而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创新创业项目,实现创新科研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建设科学、合理、规范的科学实验共享平台仍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高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回归本科教育为宗旨,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