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浅谈动物传染病的诊断

2023-12-11 11: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动物传染病种类繁多,错综复杂,特别是近年来又陆续发现部分新的传染病,给动物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增加了难度。但是,每种传染病都有其固有的特点,尽管有些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总能找出它们的不同,这就属于动物传染病的诊断范畴。动物传染病的诊断就是依靠人的感官或利用其他方法对疫情进行分析、对动物及其代谢产物进行检查,从而做出综合判断。及时、准确、有效的诊断是防控和扑灭动物传染病的关键,及时准确诊断传染病能有效地组织扑灭措施,做到有的放矢。诊断的方法和手段很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只需根据传染病的特点采用几种方法,甚至一、两种方法便可做出准确的判断。


  1临床综合诊断


  1.1流行病学诊断


  流行病学诊断是针对患病动物群体、经常与临床诊断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诊断方法。某些家畜疫病的临床症状虽然非常相似,但其流行特点和规律却差别很大。因此,这种方法在传染病的诊断工作中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1.1.1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步骤根据检测材料的不同,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分为临诊流行病学调查、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流行病学调查。一旦发生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是确保疫病诊断正确的重要环节。实践中,流行病学调查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以座谈方式向畜主或相关知情人士询问疫情,或对现场进行仔细观察、检查,取得第一手资料,然后进行综合归纳、处理,作出初步诊断。


  1.1.2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内容


  (1)疫病流行情况。最初发病的时间、地点、蔓延的情况,目前的疫情分布。疫区内各种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发病家畜的种类、数量、年龄、性别,疫病传播速度和持续时间等。是否进行过诊断,采取过哪些措施,效果如何。动物防疫情况如何,是否做过免疫监测。发病前有无饲养管理、饲料、用药、气候等变化或其他应激因素存在。查明其感染率、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它们均反映了动物传染病的发病严重程度。


  (2)疫情来源情况。本地过去是否发生过类似的疫情,流行情况如何,是否经过确诊,何时采取过何种措施,效果如何。若本地未发生过,附近地区是否发生过,这次周边地区有无疫情。是否近期引进畜禽或其产品,是否有外来人员进入本场或本地区进行参观、访问或购销活动等。


  1.2临床诊断


  利用人的感官或借助一些最简单的器械如体温计、听诊器等直接对病畜进行检查,该法简便易行,有时也包括血、粪、尿的常规检验。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患病动物的精神、食欲、体温、脉搏、体表及被毛变化、分泌物和排泄物特性、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及五官变化等。有些传染病具有特征临床症状,经过仔细的临床检查可以做出诊断,如破伤风、狂犬病和放线菌病等。但在很多情况下,临床诊断只能提出可疑疫病的大致范围,必须结合其他诊断方法才能做出确诊。在进行临床诊断时,应注意对整个发病畜群所表现的综合症状加以分析判断,以免误诊。


  1.3病理解剖学诊断


  很多传染病都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因此,病理解剖学检查是诊断传染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既可验证临床诊断结果的正确与否,又可为实验室诊断方法和内容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作病理解剖检查时应注意操作顺序,先观察尸体外观变化,包括有无尸僵出现、被毛及皮肤变化;天然孔有无分泌物、排泄物和出血及其性质;体表有无肿胀或异常;四肢、头部及五官有无变化等。然后检查内脏,先胸腔再腹腔;先看外表(浆膜)再切开实质脏器和浆膜;先检查消化道以外的器官组织,最后检查消化道,以防消化道内容物溢出而影响观察并造成污染。检查时注意实质脏器有无炎症、水肿、出血、变性、坏死、萎缩、肿瘤等异常变化。对家禽还应注意观察气囊和法氏囊。由于每种传染病的所有病理变化不可能在每一个病例身上都充分表现出来,应尽可能多的选择症状较典型、病程长的、未经治疗的自然死亡病例进行剖检。此外,病理剖检应由兽医人员在规定的地点和场所来完成,不可任意随地剖检,以免造成污染,散播疾病。如果怀疑炭疽时则严禁剖检。


  2实验室诊断


  2.1病理组织学诊断


  有些疫病引起的大体病变并不明显,仅靠肉眼很难作出判断,还需作病理组织学检查才有诊断价值,例如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猪圆环病毒病、肿瘤等。有些病还需检查特定的组织器官,如疑为狂犬病时应取脑海马角组织进行包涵体检查。


  2.2微生物学诊断


  2.2.1病料的采集正确采集病料是微生物学诊断的重要环节。病料应力求新鲜,最好能在濒死时或死后数小时内采取;应从症状明显、濒死期或自然死亡而且未经治疗的病例取材;要求尽量减少杂菌污染,用具器皿应尽可能严格消毒。通常可根据所怀疑病的类型和特性来决定采取哪些器官或组织。原则上要求采取病原微生物含量多、病变明显的部位,同时易于采取,易于保存和运送。如果缺乏临床资料,剖检时又难以分析诊断可能属何种病时,应比较全面地取材,例如血液、肝、脾、肺、肾、脑和淋巴结等,同时要注意采取带有病变的部分。


  2.2.2病料涂片、镜检通常把有显著病变的组织器官涂片数张,进行染色、镜检。此法对于一些具有特征性形态的病原菌如炭疽杆菌、巴氏杆菌等可以迅即做出诊断,但对大多数传染病来说,只能提供初步依据或参考。


  2.2.3分离培养和鉴定分离培养细菌、真菌、螺旋体等可选择适当的人工培养基,分离培养病毒可选用禽胚、动物或细胞组织等。分离得病原体后,再进行形态学、培养特性、动物接种、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鉴定。


  2.2.4动物接种试验将病料用适当的方法处理后人工接种敏感的动物,然后根据对动物的致病力、症状和病理变化特点来帮助诊断。一般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家兔、小鼠、豚鼠、仓鼠、家禽、鸽子等。当实验动物对病原体无感受性时,可以采用有易感性的本种动物,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动物接种试验。


  2.3免疫学诊断


  2.3.1血清学试验可以用已知抗原来测定被检动物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也可以用已知的抗体来测定被检材料中的抗原。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方法有:中和试验、凝集试验(直接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协同凝集试验和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琼脂扩散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试验、免疫酶技术(ELISA)。这些方法已成为传染病快速诊断的重要工具。


  2.3.2变态反应动物患某些传染病(主要是慢性传染病)后,可对该病病原体或其产物(某种抗原物质)的再次进入产生强烈反应,即变态反应。能引起变态反应的物质(病原体或其产物或抽提物)称为变应原,如结核菌素、鼻疽菌素等,将其注入患病动物时,可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故可用于传染病的诊断。


  2.4分子生物学诊断


  分子生物学诊断又叫基因生物学诊断,其中使用最广泛的要数PCR技术。PCR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在DNA聚合酶催化下,以母链DNA为模板,以特定引物为延伸起点,通过变性、退火、延伸等步骤,体外复制出与母链模板DNA互补的子链DNA的过程,是一项DNA体外合成放大技术,能快速特异地在体外扩增任何目的片段,从而可检测出许多动物传染病病原。本文来自《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杂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